今天参加网络智酷的第二届思想者大会,整理几点感想:
1, 智能化与机器幽灵
机器智能化之后,机器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机器能不能跨越人的边界,与人不可区分?
一种意见:机器与人是有鸿沟的,正如笛卡尔“心身二元论”所说的,人是有“心”(幽灵)和肉体(机器)两种不同的实体构成的。人造的机器与人相比,总缺一个“心”。换句话说,人的直觉与机器推理是不同的。
另一种意见:“心”可以是机器的功能,是机器的产物,有些物质没有“心”,只是因为机器的智能化程度不够,就像低等的生物没有意识一样,智能化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产生“心”,因此机器智能程度足够时就能够“成为”人。
2,技术万能与拉普拉斯妖
技术可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技术能否预测或控制所有的结果?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人类能否实现对所有物体的数字化编址与控制?
一种意见:拉普拉斯曾提出一种假设,“恶魔”知道宇宙中每个原子的确切位置和动量,能够使用牛顿定律来展现宇宙事件从过去到未来的整个过程。技术将无限渗透,突破今天所有的不可能,从这个角度看,技术扮演了叛徒的角色,人类利用技术,让自然界、宇宙全部臣服。
另一种意见:因为海森堡测不准原理,量子力学在微观世界不支持拉普拉斯妖的存在,技术虽然不断突破,但天花板是明显的。不过天花板到底在哪里?并不确切。
3,赛博空间与第二现实
赛博空间,即信息化空间,由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构建的虚拟空间,赛博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什么关系?是否构建了另一个现实,第二现实?
一种意见:赛博空间是人类高效使用时间与空间的方式,正如蒸汽机代替马,赛博空间就是真实空间,人类会越来越生活在信息化构建的空间之中。
另一种意见:现实的、物理的才能体现到人类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充分展示人的欲望、意志、自由与力量,赛博空间是人的工具,而不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夸大其作用是给人增加牢笼。
4,机器智能与人的地位
机器智能(硅基生命)是否会取代人类,打破现在碳基生命的垄断?人的地位是否会被边缘化,或者人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一种意见:人是万物灵长,人的欲望、意志、文化是独特的,体现人意义的所在,机器智能无法代替人的意义,人没毛病,也不会去创造出俘获自己的机器。 人类的发展有其文化的特殊决定性。
另一种意见:人没有特殊性,人是否存在意义本身都是问题,人也无法完全把控创造出来的机器,人在地球、宇宙中的地位完全可以被边缘化,甚至,人很快就会消失。
我的一些想法:
1,问题由来:原本机器与人的边界是清晰的,人工智能正在模糊人与机器的边界,意识与物质的范畴原来也更清晰地相对独立,智能联系着意识与物质,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我们以可测度、可以看见过程的方式来重新思考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许多哲学问题,通过现代的心理学、社会学,不再停留在思辨水准上,而可以进行量化研究。
2,人类的自由性因为意志,世界的确定性因为规律。自由性与确定性看上去矛盾,催生了人与世界的鸿沟,如果我们认识到规律性可以容纳自由度,那么鸿沟或许是可以填平的。
3,意义是什么?抛弃意义的神圣性,意义是指代,可以指代它物即有意义。所以,意义可以通过物质的关联来表达,或者说,意义是一种物质秩序的表达形式,是物质的一种集合形式。从这里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理解意识与物质。意识是物质秩序的形式,它无需物质的能量、时空,却能够影响物质。
4,知识爆炸的时代,终生学习不只是高雅的行为艺术,更是生存的必要手段,不学习就会过期、落伍。在多元性、跨界的环境中探讨学习,要先考虑启发性,后考虑逻辑性,传统的对和错的观念需要改变,知识体系需要与自身理解相结合。不要一味地求更多知识、更深知见,学以致用更加重要,学不能用,学有何用。学以致用不是急功近利,“用”既有短期的,更要有长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