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区与传播

碎片与秩序的较量

        上周,刘大鸿转来殷振华的一个帖子,大意是说,在Yahoo目录时代和Google搜索时代早期,网站推广的代价相对较低,而现在,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推广,点击付费广告代价越来越高,然后他抱怨FB(脸谱facebook)和TT(twitter)不能访问,我理解他的意思,是说要重视类twitter的微博网站推广,改变网络营销模式。
       从Yahoo的目录时代到Google的搜索时代,微博的流行,搜索要过气了吗?
        以史为鉴,不妨回顾一下几年前。自从web2.0以来,大家总爱说一句话:互联网正在从以内容为中心组织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组织。2005年的时候,许多人张嘴闭嘴web2.0,就像今天许多人张嘴闭嘴“微时代”别无二致,不过,web2.0真正带来改变的时间要比人们想象的要长得多,涉及到信息、人的各种关系的复杂变化,以至于人们已经开始对web2.0概念厌倦的时候,它的好还没有大量浮现。
        关于web2.0,我曾经整理过一篇比较系统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过去:web2概念。做这个回顾的目的只有一个,不要低估了新业务模式的力量,也不要高估了新业务到来的速度。
        接下来转到碎片化与秩序的问题。
        微博的受追捧的力量来自何处?一是因为松散的收听关系,一是信息粒度小,这两个特点方便了用户对信息的自行整合,方法就是想看谁就收听谁。简单说,微博满足了用户对信息的选择性自由。看上去,微博向满足以用户为中心的方向上迈出了一步。
        那么,微博时代的网络营销会有什么改变?就是从原来想办法优化关键词、抢占弹窗转移到抢粉丝吗?
        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组织方式并不是微博的首创,早几年有“个人门户”的提法,你可以在Google的首页通过“iGoogle个性化首页”找到入口,与微博的区别是,这里是按照板块订阅(收听)新闻频道,而微博是按条收听(订阅)个人信息(也可以是机构创建的帐号),相比较而言,微博的订阅粒度更小了。
        有选择的收听(订阅)就是以用户为中心了吗?形式上是,但内容却未必。信息确实是按照用户的选择订阅的,但跟踪帐号方式的订阅并不保证每条内容都是以用户为中心选择,因为一旦选择了收听帐号,每条内容是按照发布者的意志而不是收听者意志发送的,它可能对用户有用,也可能只是垃圾,甚至骚扰到收听的用户。
        个人门户也曾经让2005年前后的许多人和几家公司如获至宝,但新鲜劲儿过了之后,并没有成为流行的应用,包括其他各类RSS订阅信息的阅读方式,并没有大家想象的普及。
        难道以用户为中心的方向不对吗?不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组织方式,目的是为了信息更满足用户的需要,即从用户看来,信息更具有秩序,不过,依靠用户个人选择实现的订阅或者收听,除了快速和直接的优势之外,并不能提高信息的秩序。
        也就是说,方向没错,但工具相对于我们要的目标,还太粗糙了。当别人给了你一把杀猪刀,让你能够自由地在头发上刻字绣花的时候,别忙着高兴,这个自由的工具还不能解决你的自由问题。
        你有兴趣把用过的所有好产品的微博帐号加为收听吗?恐怕即使你有兴趣,你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消化那些更多时候对你无效的信息,他们除了淹没你的微博首页,并不能给你带来更多的价值。
         当微博把全世界都放在我的眼前,让我随意触摸的时候,新鲜之后,我开始为目不暇接感到头疼!碎片化是个好东西,它铺垫了信息自由传递的基础,但是,在找到更好的碎片组织工具之前,在你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消化这些碎片之前,先别过于激动。加粉有风险,收听须谨慎。(文/醒客

“碎片与秩序的较量”上的一条回复

微博用于营销可以,但绝对代替不了搜索引擎,正如你所说的缺陷,对于大部分网民而言,微博更适用于生活娱乐,至少中国现在是这样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