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NNIC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发布会移动互联网应用分论坛,分享了关于移动互联网的观点: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什么?
探讨改变了什么之前,先看看带来了什么变化。这个话题可以分成两个问题来探讨,一是互联网带来了什么?一是移动带来了什么?
互联网带来了什么?首先是扁平化,以前不管远的近的人或者物,现在,在电脑前,通过互联网都在眼前,空间距离不再成为障碍,依靠流程方式的传统工业瓦解,链条式的过程协作,正在变成并行协作,这意味着,支撑传统工业流程化的固定结构系统,传统的单位、供应链、生产线等概念受冲击,固定结构不再有效,取而代之的是柔性结构。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柔性结构的再造,比如:网络论坛、游戏、社会化网络、微博、位置服务,莫不如此。互联网的创业的一个机会方向就是寻找结构再造。
移动带来了什么?记得90年代末的时候,刚开始想买手机,每个月的电话费快200块,相当于当时月工资的20%,这么大开支的压力下,手机的意义是什么呢?手机也叫作移动电话,同事们质疑,满大街5分钟之内都能找到ic电话机,想打电话,随时都可以,有多少电话真要移动着打呢?不过直觉还是有不同之处,后来买了手机之后,发现,手机移动的好处不在于给别人随时可以打电话,而是别人可以随时打电话进来。即解决被动接听。
桌面PC互联网更多解决的是主动、有计划的问题,手机更多解决被动问题,随着休闲娱乐的时间越来越长,利用手机来解决 被动问题的场景越来越多。
如果说互联网创新是创造了更加丰富的应用,那么手机应用将推动从丰富转向适用,实现从少到多,回到从多到少(精)的一次轮回,因此,手机应用应该更注意整合服务:简约适用。
说到这里,我们顺便思考一下:工业化解决什么问题?信息化要解决什么问题?
工业化解决稀缺问题,物质稀缺的情况下,不断推进效率,创造物质财富,填补稀缺性。而的到了信息化,整体上,已经不是缺衣少食的时代,是追求表达性的时代。
或者用我曾提出的“意识自私性”来解读,信息化之前,社会的动力源于基因自私性的动力,所有具有基因的生物(包括人)都希望自己的基因传播的最广,生物间争夺阳光、地盘,滥性、自私自利、贪婪等都得到一定的解释。而人还会表现出不同的一面,比如利他、孤独,具有意识的生物,还受意识自私性规律支配,即希望自己的思想意识能够传播的最广,这里的思想是比较广义的,被人认可为人品好、得到别人承认尊重、释放内心压力等等,而信息社会解决的就是如何将意识要传播最广的压力释放出去。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什么?改变了固定式、流程化的结构,让新产品、新服务更多围绕用户的需要,通过柔性结构,最大地满足人的表达需求。(文/醒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