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腾讯《大家》】
咱们中国人取名字有个说法,五行缺什么就要在名字中体现什么,缺水的叫淼,缺金的叫鑫……这个规律也可以扩展到其他方面,比如创新,我们每天说的创新话题汗牛充栋,但却是最缺乏创新精神的国度。
【边缘式创新】
最近大家都在说边缘式创新,意即发生在边缘上的创新,这话本身的意思简单也直接,因为只有不守旧、跟以前主流不一样才算是创新,不是主流的便是支流的、边缘的,说“创新在边缘”当然没错,不仅创新是边缘式的,而且所有创新都发生在边缘上,就像说“锅在灶上”一样,是常识。
需要强调创新在边缘或说边缘式创新,恐怕是那些有着成熟业务赚着大把钞票的企业家,大老板们常常更关心发展比较好的业务,快马加鞭,相对的,会忽略那些当前现金流不好的业务。“创新在边缘”的常识,提醒老板们打破固化的藩篱,从好的成熟业务中分出一些精力来,关注一下不怎么好的业务,因为这当中有一些是成长中的业务,是未来。
不过,今天国内的情况有点相反,创业者更喜欢说“边缘式创新”。创业者提“边缘式创新”会让人困惑,创业本来就在边缘嘛,还嫌边缘的不够远么?
【破坏式创新】
与创业者的“边缘创新”一样让人不解的是成熟企业讲“破坏式创新”。创新的本意就是打破成熟固化的业务,成熟企业又是要破坏谁呢?当然,在岳不群“欲练神功,必先自宫”流行的武侠文化下,“自宫是成功之母”的提法也会有市场。
其实,对于创新,创业者应该多有信心提破坏式创新、成功企业多在意边缘式创新才是创新应该有的动力闭环。
【大部分边缘没有创新价值】
“边缘式创新”提法期望的是另一个结论:我们在边缘上,我们是创新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只是要知道:创新来自边缘,来自边缘的却未必都是创新。就像大公司那些不好的业务有一些是成长中的业务,还有更多的是衰退的业务或者根本就长不大的业务。
早期的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有体会,新项目的不再是十个成功一个,在激烈的竞争中,百里挑一已经不错了。创业已然非常不易,更不要说创新,如果将创新等同于边缘,我们就会陷入轻狂或者自卑之中,因为99%的边缘都没有带来创新价值。
当我们说边缘式创新的时候,更多地是让自己能够安于在边缘的奋斗,一切强大都从弱小、从边缘开始,创新者不能将边缘当成创新的充分条件,就像学生们把考低分当成目标一样。
【微创新不是创新,只是改进】
需要厘清创新关系的还有一个词:微创新。微创新的流行,大概是因为创新是一件比较难的事儿,既然创新那么难,在微博、微信等微流行的时代,微创新被当成了缩小版的创新。
可是,微创新不是创新,微创新只是优化和改进,创新则是对既往的否定。创业投资领域常常会提到一个词,叫做安全距离,创业者的项目必须距离市场上已经成功的项目有一个足够的距离,否则,创新项目很容易在发展初期就跟成熟项目发生正面冲突,几乎必然失败。
微创新作为一种改进是有价值的,但不适合作为创新项目让创业者去尝试。改进适合大公司成熟产品的优化,通过优化提升用户产品的服务水平。
【创新是进阶而非进化】
很多人将创新比作生物进化,看上去有些道理,生物通过进化不断繁衍发展。不过,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进化是有两个步骤实现的:变异与选择。变异是随机的,再通过环境的选择,实现物种进化。
把创新当作进化,会得出互联网时代不需要战略的错误结论:只需要一堆人不断尝试,最后肯定能得出正确的甚至最好的结果。就像一个故事中说的,猴子随机地敲键盘,只要时间足够,最终会敲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即便你认定的创新是进化,也不要忘了,在互联网一个月顶工业时代一年甚至十年的速度下,你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等到猴子敲出十四行诗。
尽管创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创新并不是随机的,不是随便尝试就可以得到,创新具有明确的方向性,需要创新人才对资源、环境、能力进行充分识别,选择正确的方向然后再进行尝试、调整,创新是进阶的过程。从这一点看,创新更像拉马克的用进废退。
【创新要建立新秩序】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倒是迎合了当前浮躁的社会潮流,只要你适应了,不管对、错,不管进步还是后退,成王败寇,但是,人类的文明意味着进步,而不应该停留在适应上。地球已经存在了五十亿年了,生物也进化了几十亿年,可是,地球上依然存在大量的低等生命,甚至蓝藻时期的单细胞生命,它们早就适应了,但进化并没有帮助物种必然地从低级发展到高级。
所有以创新为目标的人,都不要忘了创建新秩序,一种新产品或者新服务,总是意味着改变人的生活习惯,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秩序。创新是有步骤地从低级走向高级,让人类社会越来越有效率、有秩序。
只有反智的社会才会单边地提倡个体自由,将社会秩序的进步抛在一边。文明却是以进步为方向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必然迎来全球化结构的新秩序。
==========================
【互联网双周评问题延伸】
问:有一种说法叫“苹果,让创新落地”,乔布斯发动了一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革命,其影响力还在延续。该如何具体理解这种创新力,是颠覆还是重构?
答:苹果是对产业链模式的颠覆,是创新。
传统的企业通常做产业链的一个环节,通过上下游合作来实现闭环服务,比如:因特尔生产芯片、微软做操作系统、联想生产电脑,然后各种服务软件:财物软件、办公软件最终面向用户服务。
苹果不一样,苹果从芯片一直做到软件服务,提供直接面向最终用户的服务,只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各类应用服务商参与进来。
苹果具有整个产业链的驱动能力,传统公司则更多只是产业链的部分,苹果模式不是对一级一级传递的、串行合作产业链进行修补或适应,而是改变了分工方式,串行合作的产业链方式将会消失,成为并行协作的联盟方式。
苹果模式颠覆了传统工业(包括传统it)的产业链,而不是修复方式的重构,是重大的创新。相比之下,一些学苹果的国内企业,则需要在实力上多下功夫,否则就可能沦为东施效颦。
——————————
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阅读精选文章。
(责任编辑:代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