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互联网观察 产业互联网 人工智能

社交之后的智能社会

过去25年,互联网发展以个人为中心,从个人的工具到以社交为特征的,个人生活状态的展示舞台。互联网上没有比个人更大的单位,个人直接面对的外部,是网络构建的、总线式的环境,上面发生着社交。未来25年,互联网发展将以群体(组织)为中心,群体的核心不是社交而是智能处理,智能处理构筑比个人更大的社会结构。 

1,社交不是组织,是总线

社交不是社会组织,是总线机制,只是一种效率工具,当然,如果没有协调使用好,社交也会沦为一种冗余工具。
总线作为外部机制,实现个体之间的交换与平衡。总线机制缺乏内生的平衡与约束,个体必须自己拥有自我平衡机制,否则就会被外部环境左右。
社交不能构成更大的组织结构,就如销售构成不了更大的企业,销售是个体间的交换手段,组织生产才形成企业实体。

2,智能不在处理,在实现组织结构

智能能够处理“复杂”的事物,但并没有太多“复杂”的事物需要人去处理,换句话说,如果不从智能意义的角度思考,并非所有的“复杂”都有处理的必要。处理复杂不是智能的意义所在,智能的意义是实现群体意志。不以组织为中心的智能没有意义。
智能不是一种处理方式,是一种目的,是一种能够抵抗干扰、有意向性的目的。意向性的目的,使得实体能够成为一个有意志力量的生命。
人作为有意志能力的生命体,人由更多的细胞和器官构成,一群细胞最终呈现为人、一堆人类器官能够最终呈现为人,来自人类大脑智能的协调与组织。
人类高度的社会化协作,因为人类构建家庭、家族、城市、国家等组织实体。

3,社会进步即是组织变革

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人类社会结构的演化史。从草原部落、农庄、诸侯国到现代国家,人类正进入全球一体化时代。
社会结构的升级仰赖于信息技术的变革。我在蚂蚁是否具有社会行为中提到:

      原始人靠口语与肉搏维持影响力,人群的社会性范围限于一个部落,整个人类则是由散落的部落而不是具有一体化结构的整体社会构成;
      冷兵器出现,骑马射箭,冷兵器的势力范围能够跨越数十到数百公里,奴隶社会以前人类社会结构的范围便基本以城池为最大范围;
      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建立千公里以上跨度的社会结构,文字、印刷的力量功不可没,正是文字记录能够保持更久的稳定性,文字力量才能在更大范围建立起社会结构,也正是印刷文字的力量偏弱,封建社会形成的大范围的国家结构特征也不明显,各个诸侯国才是真正的最大社会结构;
       大到国家跨度的、复杂社会结构的形成,还是在工业革命与热兵器之后,而全球化的结构则在电子信息化之后。

电视等电子信息手段发展,现代国家才有模有样,而互联网的出现,是真正全球化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技术进步不等于社会进步,技术进步促进组织变革才是社会进步

4,产业社会到智能社会

现在互联网上有什么实体结构呢?除了个人,并没有更大的组织,社交性社区只是总线。社交不是互联网的终点,互联网构建智能社会的机会正在成熟。
当然,不是“只要有智能处理就能形成更大社会结构”,就像不是“只要有语言就会产生全球一体化”一样。一个只有加减乘除“智能处理”的市场无法形成更大的社会结构,有市场管理、服务部门才形成商业智能体。
不是任何一个群体都叫做组织,不能体现意志的组织是无政府主义。以组织为中心,群体体现出意志才形成社会结构,而群体意志依托于智能技术
工业社会是以产业为中心的社会组织,即产业社会,产业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目标的量化“增长”,2008年,当富足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而不是动力,全球化成为人类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产业社会之后,智能社会重回以优化社会结构为目标,智能化促进社会的结构性建设。工具实现了人的延伸,智能则实现了社会的延伸醒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