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互联网观察

Web2.0低潮,未盖棺不定论

–IT沙龙周年聚会
 
    06年11月18日,周六,新浪IT沙龙的几个网友到怀柔,吃红鳟鱼聊互联网,从去年11月12日,IT沙龙召集开始,IT99、胡狼、建华和我一直是活动的积极推动者,一周年了,互联网世界风云变幻,这一年,究竟该怎么给这波web2.0的浪潮做一个阶段性的小结?
 
    现在到底算不算是web2.0低潮,要看后面是否有更低的潮,小结是必要的,但还不是盖棺定论的时候,下面选取讨论中的一些点,分享给大家。
 
    Web2.0向门户靠齐
 
    博客网明确宣布要做门户,而且三年赶超新浪,但最终,博客网的门户战略终归失败,互联网领域,想通过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超过对方,比较难!
 
    且不说早两年想杀入门户的滕讯与TOM,一些社区、聚合或者博客类的网站,融资之后也纷纷向门户靠齐,猫扑mop.com、奇虎Qihoo.com、大旗daqi.com等等,无论是否真想向门户发展,看上去都越来越像门户。
 
    Web2.0,本来会迎来一个纷呈创新的网络时代,或许因为资本的压力、或许因为急功近利,变得志向全失,走向“一统”,一方面90%以上的企业没有网站,一方面除了门户不知道做什么,从这个角度看,web2.0阶段性失败。
 
    蓝海错觉
 
    从目前看,一些仅仅涉及已有互联网信息的web2.0方式,发展并不理想,如:新闻聚合、RSS订阅等等,看来,业务需求才是发展的真正推动力,类似RSS等标准化技术带来的发展,需要有进一步的需求推动才能显示出来。
 
    真正能发展的业务,通常开始的时候势力较弱,按道理,这是风险投资愿意涉入的地盘,而现在,投资商关注的通常是能看到结果的项目,风险投资逃避风险的倾向明显。
 
    大家都在寻找蓝海,但到底蓝海在哪里?如果蓝海是马上被看到的,这个不缺资本的世界,就会很快让蓝海变成红海、血海直至死海。真正的蓝海,当前应该是枯海,一片荒芜、荆棘满地,而这或许又不是创业者或者投资商眼中的好项目。
 
    事情有急有缓,创业者与投资者,公开的场合大多宣称要看长发展,但许多新创企业做的时候却是看短,大家说一套做一套,利益面前还是分不清急功与慢功。
 
    孤独的英雄
 
    钱要投给足够优秀的项目,而项目需要钱才能足够优秀,本来是促进的因素,但如果缺乏耐心,投资商与创业者急于兑现自己的价值,就会演变成蛋和鸡的游戏,投资商与创业者各自孤芳自赏。
 
    孤独的故事不仅仅发生在投资商与创业者之间。
 
    互联网创业常见的形式是,几个人一起先开发一个网络应用,接着开始自己运营,最后,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号称自己的技术最好,也几乎所有的创业者却又都把力量放在运营上。
 
    看上去,先开发一个应用,再来运营,而且提供不断的修改(有人称这是永远BETA),好像合乎道理,又经不起推敲。第一,为什么喊着技术第一,自己技术最强的创业公司,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运营上?第二,看上去不同,实际上并没有过多区别的产品,怎样面对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大潮?
 
    产业间缺乏基本的合作与共享,只把未来寄托在创业及个人的狭窄空间里,一个大学的发明大赛,全班的同学都同时发明一个类似的产品,这样的发明还有价值吗?
 
    一个缺乏合作的产业,它的价值等于最大价值企业的那个价值,一个合作良好的产业,它的价值等于所有企业价值的和。
 
    遍地都是创业与投资英雄在孤独求败。
分类
视频新媒体

国内的Youtube模式为什么不成功

 一年来,视频分享类网站在国内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被认为拷贝了Youtube的众多网站,还在一直赔本挣吆喝,尽管一些视频分享网站宣称拿到投资,但总体来说,投资量还是比较少,下一步怎么样,不可知数太多,这是一个还没开场就涌进无数竞争者的游戏。

   国内Youtube类网站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借分享的壳子,做传媒的事情,用胡狼的话说,2.0的皮1.0的瓤子。    

   传媒和分享是有区别的,前者完成公众传播,后者完成小众交流。我举一个例子,你家的墙壁上会挂什么样的照片,估计会有两种情况,一个是某明星的照片,一个就是自己的结婚照。如果你走到邻居家里,会发现什么,或许某明星的照片,依然挂在墙上,而通常来说,你的结婚照不大可能出现在邻居的墙上,这就是分享与传媒的区别。  

     分享与传媒具有完全不同的传播形式,传媒的内容更多是点,以内容中涉及到的事件或者人物为目标的点;而个人内容更多围绕作者和浏览者,内容价值更多体现在作者、读者、内容系列以及由这些关联起来的所谓群落、圈子中,而不是单个的内容。简单的说,分享是关于人,而不是内容的。    

   现在我们来看看国内分享类网站在做什么?聚集了一堆个人制作的所谓草根视频,这一点与Youtube稍稍有点象,但接下来,国内这些网站的传播来主要自于网站的首页(含专题或专栏)的推荐。或者说,国内视频分享网站,主要目的是为了把用户上传的视频进行广泛传播,而不是分享。  

    从数据上看就是,分享类网站的浏览比较分散,单个内容的浏览率并不会特别高。而如果以广泛传播为目的,最终网站的浏览比较集中,一些得到推荐的内容浏览率非常高,而其它的内容几乎没人看。    

   分享类网站,其被浏览并不是因为其质量高,而是因为内容成为作者与浏览者的一个沟通桥梁,你观看一个亲戚或者朋友近期的视频,不再在于视频可以与刘德华比拼,而是因为你想通过视频知道他干什么了。现在,这类视频不分对象进行传播,走传媒的道路,应了王冉说的,“得闲到什么程度才能有时间去看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除非他/她已经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公众人物)的搞笑搞怪或者激情澎湃?”  

    难不成国内所有的视频分享网站的站长们都没有理解web2.0所谓的分享吗?应该不是,关键在于创业者和投资商过于着急了。    

    分享的东西需要变成人们一项真实需求,才能逐渐变成用户的自发行为,而这需要时间,需要用户在你的服务上找到真实需求,并逐步培养出习惯,人才能留下来。  

    而现在,创业者们还没有把服务配置好就开始把精力放在找投资上,好像他们创业目的是只为投资商圆一个故事。在所谓“业绩”的驱动下,你需要快速把人“拽”在你的网站上,有限的内容强推给每一个用户是容易想到的方法,于是所有的网站,不管是社区还是分享还是博客,都变得越来越像新浪,成为所谓的门户。  

     固然,把分享当作传媒来做,短期内能够更快的聚集人气,但在这种思路指导下,网站对内容选择必然以更多的眼球为中心,猎奇、搞怪、暴露等成为座上宾,不知道这样的内容最终要分享给谁,能分享出什么?  Web Counters 我要啦免费统计

    平淡而有真实需求的分享在这样的形势下显然并不能很好生存,而所谓的草根内容只不过是编辑们玩儿的游戏,急功近利把有价值的东西抹杀,走到与门户争抢的老路上,博客被门户招安的教训看来还不够有冲击力。

分类
企业与经济

机会、秩序与流氓

上午,一个朋友看了我的日本印象,问我对日本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我说,对于我这样一直养在国内的土鳖来说,日本的秩序印象深刻,全是细节功夫,而回到上海,地铁站前混乱的车流,秩序感便荡然无存,而此前对这种已经习以为常。

 
    日本的街道上,超车都不多见,更不要说抢行或者闯红灯,相比之下,国内即便规矩开车的,超车抢行的情况也不鲜见,本来30分钟的车程,常要60甚至90分钟才能到达,如果“心慈面软”老实跟车,保持“安全距离”,估计两个小时还到不了。
 
    我们都是秩序缺乏的受害者,而制造者又恰恰是我们自己。
 
    联系起最近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流氓软件”问题,原来,所谓“内容为王”、“渠道为王”不过是噱头,最终“流氓为王”才是真的,而且,“流氓为王”似乎并不是某些小人物的雕虫小技,应了SP(Service Provider)行业的一句话,“小骗为小sp,大骗为大sp,不骗成不了sp”,这该算是对移动保护大SP压制小SP的一个莫大讽刺,想起当初一些客户为了避免上当,拼着命找大sp合作的时候,应该是还没摸清楚发展中国家的脉搏。
 
    缺乏诚信的市场,虚张声势、弄虚作假比做好业务重要,谁还会真为用户的需要着想?到了“流氓为王”的程度,已经不能只怪人家流氓软件能力太强了,没有评判机制,最终沦为谁的嗓门大谁有理。
 
    我们享受后发优势的高速度,我们也在承受规则缺失的苦恼,我们在所谓世界新中心的焦点下陶醉,顺便老是想着如何解放十几万万之外,生活在低速增长下“苦难”的发达国家“阶级兄弟”。
 
    秩序是美好的,但固定了人们的思考习惯,压制了创新;而无序的市场流氓当道,高增长以低水平为代价,上帝凸现公平的一面。
 
    现在,从无序到有序,秩序正在建立之中,流氓横行应该是阶段性的现象,好比许多发达国家多年前曾经走过的路,但流氓何时终结,秩序何时开始却未必那么必然,拉美的一些教训但愿不被忽略。
Web Counters 我要啦免费统计  
    能够经历秩序重建的机会不多,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这或许才是中国机会的真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