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区与传播

游戏,也赶免费潮

        昨天,11月28日,盛大《热血传奇》宣布永久免费,不过永久免费,并不是完全免费,免的只是常规服务费,即不再收取秒卡和月卡费用,至于其它服务,随时可以享用的条件当然是掏钱,不过盛大的说法要好听的多,“在免费畅享游戏的同时,任何时刻您可以按照您的需求付费享用盛大提供的其他增值应用服务”。
        盛大免费,如业界人士分析,有竞争上的必要考虑,不多说。
        今天《魔兽世界》、《梦幻西游》、《QQ幻想》群雄逐鹿,让一个迈入衰退期的《热血传奇》以人体炸弹的方式发挥余热,盛大经历一个沉闷期之后,再次让人们感受盛大高层的决策魄力。
         人们关注盛大免费,有的甚至算出了盛大每个月付出的代价,不过笔者看来,这种算法显然漏洞颇大。
        游戏的收入是多元的,常规服务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游戏是否挣钱,总收入才是关键,游戏发展到今天,增值费用已经越来越成为游戏的重要收入来源,盛大在《热血传奇》上试水免收基本服务费,看上去有些无奈,实际上未必不是一招漂亮的战略尝试。
        玩儿过游戏的人大多有这种感觉,限制游戏是否玩下去的常常是兜里的钱,而不是游戏本身,或者说游戏是一种弹性较大的需求品,价格便宜时销量会快速上涨,因此盛大《热血传奇》游戏免收基本服务费,决不是简单把现在的运营收入一减那么简单,如果考虑到对盛大其它游戏的作用,是赔是赚,未必那么确定。
        在今年春天的时候,我在互联网大变局中提到,“门户还在陷入收费免费、免费收费迷茫之中”,“经营数据已经悄然变化”,“看来收费还是免费也要量体裁衣,顺时顺势”,“当张朝阳嘴里高喊着‘免费进行到底’的时候,他的收费大旗已经插到了珠峰之巅”,其实,“盈利才能真到底”。
        那一段最后一句话是“明天我们是看收费的新浪新闻还是玩免费的盛大游戏?”看来盛大不幸被我言中,只是没成想半年之后就早早实现了,接下来收费的新闻什么时候开始呢?
        免费运营,收取增值业务费,是一种新的游戏模式,在门户看来,却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畅游在门户中,并不需要付任何费用,使用了图片下载类的服务才会支付增值服务费,对于门户网络,增值服务费在业绩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游戏运营商越来越多,竞争日渐激烈,一上来就需要掏钱,并不利于游戏用户的培养,让用户试玩儿是常用的办法,为什么不能让用户象使用互联网一样免费玩儿呢,利用增值服务费或者广告来盈利不是一种办法吗?
        大胆预言,盛大开吃螃蟹了,未来,免费的游戏将会越来越多!

分类
社区与传播

网络电视、三网合一和数字生活

        郑治在IPTV也起标准争端,Blog能否改变游戏规则?中提到不能把IPTV放到业内充分研讨的隐忧,对于行业而言,业内专家们的意见非常重要,如果总是把眼前利益放在第一位,产业发展的未来实在是太危险。
         IPTV形势到底如何?个人改变不了IPTV整体研讨方式,但我想把自己的一些看法抛出来,与关心产业发展的人们一起讨论。讨论分几个部分,这篇是第一部分。
         IPTV是最近流行的叫法,几年前我们更喜欢称之为数字电视,尽管有人认为IPTV和数字电视是不同的,但实际的差别远不如IPTV或者数字电视概念本身的不确定性。
        数字电视的提法顺应了1990年代的数字化浪潮,从信号传输的角度看,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化是一种传输变革,数字信号传播和存储的过程不失真,便于计算机处理,这是模拟信号无法比拟的,更重要的是,当视频信号数字化之后,便能和声音、图片、动画等作为多媒体资料统一保存,进一步,多媒体资料可以与科学研究、语言文字等各种资料统一在一起,我们习惯把这些统一存储的东西叫做数据。
        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具体形式,数字化为计算机统一处理不同领域的信息提供了可能。
        IPTV,有人翻译为交互式网络电视、网络电视,IPTV是网络IP化的产物。
        互联网的发展,世界各地原本孤立的计算机网络逐渐相连,随着嵌入式技术发展,联网已经不再是标准计算机之间的事情,手机、家电越来越多的设备将成为互联网的新兄弟,未来,只要你能想到的东西,几乎就可以通过互联网相连。
        通过无线或者有线的网络,设备实现了连接,但要使得这些广泛的分布的机器能够互相交换信息,则需要有统一的传输协议,这好比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把电话拨通了只是把想联系的人连在了一起,采用什么英语还是中文或者方言来讲话,才能最终实现交流,IP协议是目前统一网络的最佳选择,IP化(采用IP协议)是网络发展的趋势。
        单从数字化或者网络化来看,似乎只是传输或者保存电视信号的方式不同,然而,一旦广电网络ip传输能力形成,就变成了另一张计算机互联网,如果考虑到电话网络的IP化,广电网、电信网、计算机互联网正在同化,走向所谓三网合一。
        三网合一(或者叫多网合一,移动等网络 ),是一个将网络单元化的过程,各式各样的网络形态将被统一在IP的大旗之下。对于已经建成的网络,比如入户的有线电视,意味着能够扩展出电话、接入互联网功能,对于未建成的情况,意味着未来只需要引入三个网络中的一个,就能实现电视、互联网、电话的功能,网络资源将得到充分的利用。
        数字电视说明信息数字化的需要,网络电视是传输IP话的需要,当人们完成最基本的数字化统一时,高层标准的统一逐渐成为需要,真正的互联网互通是面向应用的,只有最终用户享受到才是真的互联互通。
        与网络互联互通带来的传输能力加强相比,业务融合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当电话和电视融合到一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通话的双方能够像看电视一样看到对方,意味着你可以在自己的家里参加电视直播,意味着成千上万人的电视大联欢并不需要走进某电视台1号演播大厅。
        当电视和计算机融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想在家里看VCD一样选择电视节目,意味着不需要等待随时随地可以观看你中意的电视剧,意味着你也可以像编导一样,参与电视台的节目策划,意味着你再也分辨不出电视剧和同名游戏的区别。
        当计算机和电话融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和你通电话的不再是邻家的小妹而是他的电子秘书,意味着沟通不再是人的专利,你和你的爱犬可以通过计算网络的“翻译”利用语言交流,你的电冰箱和微波炉常常会窃窃私语。
        更多意味着的含义出现在我们的意料之外,网络传输正在走向单一的IP化,通过IP一体化的网络将衍生出更为丰富多采的网络应用,简单与复杂如此和谐发展。

分类
社区与传播

制造业没落与google崛起

2005年世界500强排名,沃尔马蝉联冠军,这已经是这个零售巨头自2001年来,第五次荣登《财富》世界500强榜首,零售业正在取代制造业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者。

分类
社区与传播

博客的历史性

关于博客的争论实在太多了,任何一个问题都能招来一番唇齿,这得益于博客本身,用博客来争论博客,正在上演一场网络版的“煮豆燃豆箕”。

分类
社区与传播

SNS:六度理论和残缺的SNS实践

    前几篇SNS的相关文章,提到了六度的问题,上个月看过tinyfool残缺的六度理论和SNS实践者们,里面提到的一些问题有些意思,今天以tinyfool的这篇文章为基础作些探讨。
    tinyfool 提出4个典型的问题:权值问题、目的和结果问题、阻尼问题、关系的方向和传递问题,这几个问题对于探讨SNS很有帮助,不过在我看来,这些问题并不是六度的问题,而是SNS中服务的问题。
    要把这个问题探讨清楚,先要对六度理论作些简单的探讨。
    什么是六度?维基百科六度分隔理论有些解释。
    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论,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1933-1984)想要描绘一个连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连系网。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结果发现了“六度分隔”现象。简单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六度分隔”说明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弱纽带”,但是却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有很多人在找工作时会体会到这种弱纽带的效果。通过弱纽带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非常“相近”。
    接下来 维基百科 给出了一个数学解释:
    若每个人平均认识260人,其六度就是260^6=1,188,137,600,000。消除一些节点重复,那也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人口若干多多倍。
    六度分割理论或者说六度理论实际上描述了任意两个人之间的建立联系的复杂度,数学公式说明,建立任意两个人之间的联系,你可能只需要六次,或者说只需要惊动六个人。
    为了进一步说明,不妨看个例子,如果你想在一个六十人的班级里面找一个你要找的同学,需要多少次?限制条件,你只能问学生“你是某某吗”。根据算法相关知识,我们要找到这个学生最多需要六十步(惊动六十个人),最少要一步,如果查找是随机的,平均复杂度是60/2=30。
    现在假定你可以问你查询到的学生,而且学生互相认识,通过这个学生可以得到下一个学生的信息,那么你需要几步找到你要找的同学?答案也先显而易见,最多要两步,最少要一步,平均复杂度(59*2+1*1)/60约等于2。
    如果你刚从外星球来地球,通过一个地球人就能找到另一个地球人,你需要几次能找到你要的人,答案是2次,如果你是地球人呢,答案就变成1次。
    六度理论在于阐述,看似数量庞大的人群,建立两个人之间联系的代价到底有多大,是不是和人群的数量一样大。通过分析发现,六度包含有如下几个信息。
    A.数量大的人群,通过人之间的直接联系,可以通过比较少的步骤获得人与人之间的(间接)联系。
    B.即便人的联系宽度(一个人能够联系其他人的数量)很小,通过间接方式来建立任意两个人联系的代价也会远远小于直接寻找每个人,复杂度为n=log(N)/log(W),其中n表示复杂度,N表示人的总数,W表示每个人的联系宽度。
    C.一个人的直接联系宽度总是有限的,扩展联系宽度可以也需要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而且效果明显,因为只要6次,你就可以联系所有人。
    六度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证明地球上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少于或者等于六次来联系,生活在与世隔绝的荒山野人恐怕无法与我们取得联系,六度只是提供了一个模型,来处理人们之间联系复杂度。
    说到这里,应该说出我的目的了,六度理论是干什么用的?六度理论为在人群中建立任意两个人的联系提供了数学模型,一个人通过N和W的如何最小,达到联系最多n人的目的。
    Tinyfool提到的权值问题、目的和结果问题、阻尼问题、关系的方向和传递问题,是否适合放到六度理论来研究呢?
    我的看法是不适合,至少不适合全部放在六度中研究,六度本身是为建立联系提供模型的,只关注抽象的人与人的联系或者关联,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联系,如果把六度放在一般联系的位置,能够得到清晰的定位,作为一个基本理论也能够自成体系。如果把权值等问题混入进来,就会使六度理论需要和具体的领域相关联,难以形成一般性的结论。
    如果以SNS来作说明,六度实际上解释了SN,即网络关系,其他的问题属于最后一个S–服务,或者说网络关系承载的价值。
     这么说,并非在意让大家都接受我的六度分界线,是想给目前六度相关的社会网络研究提供一种有可能更明晰的思路,正如研究物理、化学,有人可能把这些放在一起作为自然科学来研究,还有人会把物理分成原子物理、相对论物理等来研究,研究方法不同在于探讨有效性,进一步统一研究方法在于大家形成共同的知识体系。
    下面我进一步来说说,为什么这几个问题不适合放到六度中来研究,是不适合,不是不对。
    权值问题是否适合归到六度之中呢?tinyfool说“六度肯定了人与人之间的普遍联系,但是没有对这种联系作定量分析”,确实如此,实际的使用中,需要对六度的关系进行加权处理,只是这种加权与具体的使用环境密切相关,而且很多情况下不能用数量描述,权值方法恐怕难以形成一般性的方法。
     退一步讲,假如权值能够计算,也未必适合放在六度中,权值说到底是对联系进行衡量,衡量标准是针对六度上面的服务而不是联系本身,服务是多样的,把与服务密切相关的东西放到六度中,必然会显得冗杂,并不合适。
     在接下来的“目的和结果问题”讨论中,tinyfool讲了一个给股票经纪人传递信封的故事,最终通过5、6步,信是送到了,但并没有改变关系。正如tinyfool得出的结论,确实在这个关系网上传递的是信息,而不是关系,但是这并不影响六度的作用,正是由于存在关系才使得信息得以顺利传递,这也是六度的价值。这个故事同时还说明,六度关系和六度关系上面承载的服务是相对独立的。
    另外,这个传递实际上也可以达到传递“关系”的目的,比如设计一种“创建关系”的服务。例如:发信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gram)在信中注明,让股票经纪人通过传信路径返回自己的联系方式,如果这个服务完成,可以得到从心理学家到股票经纪人的一度关系。通过现存的关系设计特殊的服务来创建新关系,也是建立关系的一种常见途径。同样也可以设计一种特殊的服务,它用来解除关系。
    六度的目的不是让你仅仅为了建立联系而把所有的1度以外的n度联系变成1度联系,相反,正是由于人的联系宽度有限的这一属性,六度提供非1度的人际交流模式来解决这个交际瓶颈。150问题正是对这个问题的呼应。换句话说,创建关系(可以不严格的理解为tinyfool说的关系传递)并不是关系的唯一目的,也不是重要目的,在关系上面构筑服务才是重要目的。
    如果把创建关系看成一种特殊的服务,所谓关系传递中的种种悖论就可迎刃而解,如:朋友的朋友是敌人的情况,而且这里还能得到一个有趣的结论,正是因为朋友的朋友是敌人,所以你不便于(不是“不能”)和他建立一度关系,相反,利用非1度的2度关系,通过你的朋友,你的敌人还可以为你服务,这才是六度的魅力。这是不是也说明六度的目的并不是把关系都变成一度呢?
    阻尼问题实际上也是关系承载的服务问题,不再多说。如果六度的连接没有任何的阻尼,估计我们每天收到的来自六度好友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就会让我们的脑袋爆炸!

分类
社区与传播

SNS:百度是否知道社会网络

        网友 cnsns 发过一篇blog,百度知道社会性网络cnsns 说“百度正式开始进行用户管理,用户经营,如果是这样的话,SNS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基于此,cnsns得出一个结论:百度知道社会性网络。

        如果把服务涉及到用户或者用户之间的关联的网络服务看成社会网络服务的话,百度确实在做社会网络服务,但是百度是否“知道”社会网络服务,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百度“知道”社会网络服务是个什么意思呢?

        这个“知道”应该不是仅仅知道这个名词,百度那么多员工,知道社会网络这个热门词的是个很容易的事情,光是知道了这个名词也不能带来过多的价值。

         我想这里的“知道”应该是实践的意思,就是百度在有意识的实践着社会网络服务,从结果看,这个结论似乎是肯定的,百度的所有服务都有一些社会网络的痕迹。

        这个结论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好比甲乙两个人争论天上的月亮应该属于谁,最终甲获胜,月亮归甲,但对于甲乙的生活却没有任何影响。又想起一个关于庄子和惠子的故事。

        庄子和惠施站在一座桥上观鱼。庄子说:“你看这些鱼游来游去,多么快乐!”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儿快乐?”庄子反问:“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惠施回答:“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但你也不是鱼,你也不能知道鱼的快乐,这不是很明显的道理吗?”

        鱼的快乐不是观察者能说清楚的,百度是否在从事社会网络也不是旁观者能说得清的,至少在目前对社会网络理解众说纷纭的时候,即便百度知道社会网络,又知道是哪一家的“社会网络”呢?

        说了这么多,应该表明一下我讨论这一问题的目的了,当前web相关的新概念层出不穷,许多互联网网站都在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探索和实践,如果我们硬要把别人的实践按照往自己的理论框框上套,就会犯庄子的错误。

        互联网业务除了社会网络还有很多的形式,你用博客、wiki等的各种观点,都能找到一些影子,我们应该多看看互联网公司实践的趋势,而不要急着先画圈子,这对于开放自由的互联网研究有好处。

Web Coun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