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视频新媒体

哪一个网络电视要取代电视?

和我一样,你大概也不太会相信“网络电视将取代电视”会成为新闻,不是因为她有多前卫,而是,一年多以前,中国的网络电视已经风靡整个互联网,而且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播电视节目。如果不是文顿·瑟夫头顶上有个互联网之父的光环,这个消息恐怕要当成旧闻处理,瑟夫先生大概不知道,由于商业模式不清晰,今天许多号称网络电视的公司已经陷入困境。
一个在中国已经从繁荣走向萎靡的互联网应用,“预言”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IP化一浪高过一浪,未来将是IP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网络的电视取代电视,只是个时间问题,但这个“网络的电视”却未必是当前大红大紫又大失所望的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从互联网出发,取代电视,未必那么容易,过去几年,网络电视的浪潮中,网络与电视名利各收,网络电视裹着新媒体的外衣,叫好不叫座,倒是电视台通过短信、互联网缩近了与用户的距离,也赚了个盘满钵满,剩给做网络电视的视频网站的,是全行业的萧条。无论直播、点播,大家无奈地准备起过冬来。
走在之父“预言”前的业务,落得如此光景,着实让人大跌眼镜,但未必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范围。想当初,仅带宽就千万千万的花销看不见任何盈利,跟进者却近乎疯狂,一时间,只要沾上新媒体网络电视的边,仿佛得到仙人指路一般,志得意满。尽管经不起推敲,但势头谁也拉不住,好比今天的A股,3000点的时候,觉得太高了,到了五千点,大家除了买,别无想法。于是那些财经专业的高材生们三千点赚取20%利润之后,便落在一旁,看分不清1元基金赚10%还是2元基金赚10%哪个多的大爷,1倍、2倍、3倍、4…的股市神话。
在一个没有规则或规则建立中的市场,按规律办事不是个讨人喜欢的方式,我们只想要最终的结果,一切细节忽略之后,只剩下钱了。我们习惯于跟庄,只要所谓大方向对了,不管你是偷的、抢的还是克隆的,甚至多少竞争者都可以不顾,“我只要我的成功”。
“乱拳打死师傅”是规律,“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更是规律,第一波炒股中曾经赚疯了的股民,有多少又在前几年连本带利还了回去?网络电视以全国行业的低迷给出了答案。
不再是你方向正确,你就成功。网络电视取代电视是方向,但成功的结果需要探讨一下,具体哪一个网络电视要取代电视。

分类
社区与传播

千树Twitter朵朵开

Q:什么是twitter?

A:一种微型博客,记录一些琐碎的东西。

 

Q:我想互联网创业,可以克隆一个twitter吗?

A:当然可以,闲着也是闲着。

 

Q:为什么大家喜欢克隆呢?

A:抢银行富得快还是存钱富得快?

 

Q:互联网不是提倡创新吗?

A:创新是说给别人听的。

 

Q:twitter现在很成功了吗?

A:气势如虹,不知算不算成功。

 

Q:为什么不学习一个已经成功的样板呢?

A:互联网克隆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以前是人家长大了开始学,现在是幼儿园就要学。

 

Q:twitter引领了什么方向?

A:沟通越来越“即时”。

 

Q:那腾讯为什么也要学呢?

A: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

 

Q:那以前为什么不这样呢?

A:无利不起早,博客不是已经证明了大门户的劫贫济富能力嘛。

 

Q:twitter有未来吗?

A:未来在前头,只要往前走。

 

Q: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twitter吗?

A:这一刻,你在做什么唠唠叨叨,其乐滔滔What are you doing? 关心自己和朋友。 

(蓝色部分依次摘自jiwai.de;taotao.com;twitter.com;fanfou.com首页推广词)

分类
互联网观察

门户变革的机遇与风险

     在新互联网浪潮一波推一波的形势下,新浪、搜狐这样老的门户网站将如何把握机会,成就发展?两年前,门户采取的都是相对保守的策略,对新业务虽有所尝试,但通常比较低调。

    此前,老门户的位置相对稳固,新业务失利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冲击,近来,国外一波又一波由新业务推动的互联网公司不断创造奇迹,国内网络创业也一浪高过一浪,新业务不断占据互联网重要关口,如何抓住新的互联网机遇,号角已经吹响,门户网站变革日益迫切。

一、新浪播客的新媒体之路

自20059月,博客高调推出而大获全胜以来,新浪在新业务推出上更加主动和自信,一年之后,当业内正在质疑视频播客类网站前景时,新浪毅然杀入播客行业,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赌局。

新浪视频业务包括宽频频道与播客频道,前者直播,后者点播,覆盖了当前的视频形式。

    新媒体机遇

视频浪潮开始,业界普吹新媒体之风,这给人一种错觉,以为视频就是新媒体,实际上,新媒体只是视频应用的一种方式,而视频互联网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

新媒体在内容制作和传播方式上有很多超越传统媒体之处,但并没有改变新媒体仍然是媒体的基本特征,因此,只有具备媒体性质或者潜在能够做成媒体的网站才有可能把新媒体的旗子扛到底,在这一点上,许多中小网站存在误解或者期望过高。依附于最大网络传媒平台的新浪视频,天然上最接近新媒体,新浪的加入,对于定位于新媒体的中小视频网站来说,有些雪上加霜。

对于新起的视频网站而言,获取视频内容的门槛非常高,无论是购买还是合作,由于缺乏盈利能力,都无法避开如何兑现内容制作方商业回报的难题。与此相对,新浪在网络传媒的核心位置,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众多电视台和电视内容机构,纷纷将自己的内容无偿贡献到新浪,作为回报,新浪能给这些传统的内容制作者带来数以千万计的曝光量。

视频正在重复当年纸媒的老路。当年,新浪楞是凭着将报纸、杂志等纸媒搬到互联网上,搬出了当时的“新”媒体–网络媒体。视频时代稍显不同的是,之前完成“搬家”的是新浪编辑,现在变成了电视台自己的编辑,变化更符合新媒体开放的传播形式,可以看作是一种介于UGC(用户生产内容)与官方内容的中间状态。

也有人会以纸媒与新浪的“恩怨”来说明新浪当初网媒成功之路只不过捡了个便宜,如果那些报纸早点自己做网络,就没有了今天的新浪。今天看来,当初的新浪似乎只做了“CTR-V”+ “CTR-C”的搬运工工作,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能认识到网络传播价值,并强力执行下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以今天的科技来看造纸、活字、指南针、火药等发明,也会显得有些小儿科,显然,历史不能这么理解。

新浪博客的推出,曾引起广泛争议,其中焦点在于,新浪博客与博客的真实含义相悖,与国内外当时经典的博客应用模式不符,正是这种“错误”,成就了有新浪特色的“博客”,这是一种以公众传播为特征的博客传媒。

新浪博客的传媒性与新浪的媒体定位非常吻合,是新浪博客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现在,新浪推出以机构为核心的播客,似乎也背离了“播客”初始定义,但即将成就的是“播客传媒”式的新浪播客。

    业务模式风险

新浪以博客、播客为核心的新媒体思路,是新浪实现新媒体转型变革的关键,与那些网站上到处飘着的新媒体口号不同,新浪是在实践新媒体。不过,最终新浪能否吃到新媒体的果子,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

首先,新媒体的业务运营,是探索式的,需要快速反应和灵活性,而新浪作为一家相对成熟的大型网络公司,现有的管理、考评体制与灵活性会有较大的冲突,将影响进一步变革的推进。

其次,作为新的互联网业务,无论博客还是播客,目前还处在“无模式”状态,随着在博客、播客上运营成本的进一步增加,尽管拉了“互联星空”这样的合作伙伴有利于过冬,但如果不能快速解决盈利模式问题,资本方面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留给新浪解决新媒体的窗口期不会太长,在电视台等传统媒体有能力和决心进入新媒体之前,新浪必须作出变化。如果有一天,电视媒体发现新浪视频的千万级点击率并不能带给自己实际的商业价值,他们也会像纸媒体一样,不满于成为新浪新媒体的嫁衣裳,那时,整个新媒体格局就会发生变化,合作者会逐渐走到竞争面。Web Counters

依然年轻的互联网,只有变化是不变的,新浪能否把握机遇规避风险,拭目以待。

二、搜狐博客的社区矩阵战略

        2007年721日,搜狐在北京朝阳公园由老板张朝阳宣布搜狐3.0正式落成,号称要占领5亿网民的网络入口。

     搜狐的自信来自于其丰富的业务形式和技术实力,搜狐具有国内跨度最长的互联网产品线,具有占据网民上网入口的潜力。

    社区矩阵机遇

     搜狐的“社区”思维,与其技术思路相适配,希望籍此由“信息服务”的门户传播转向“用户服务”的应用平台。“信息传播”向“应用”转变,促进互联网应用的深入,提供每次Click的价值,搜狐旨在将“门户级”的流量,嫁接上“电子商务级”价值,一旦引爆,将具有把普通炸药变成原子弹的威力。

     搜狐购买的chinaren、图行天下(GO2MAP)、焦点等网站,都处在相应行业中龙头的位置,后续开发的搜狗搜索、网络输入法等产品也有非常好的战略定位。这使得搜狐具备在搜狐网站内部满足用户全方位需要的可能性,所谓矩阵,应该由此而来。

     搜狐矩阵中的业务,博客、社区、游戏、校友录、邮箱等大部分是以用户为基础的参与性业务,通过通行证的集成,占领用户入口成为用户网络应用平台,平台化是互联网的新趋势,在内容产生、传播和价值兑现上,能够充分利用网民的力量,在用户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服务规模将级数放大。

     搜狐在技术上,以年为单位的技术开发储备,也为从简单的信息传播向网络服务应用做了较好的铺垫,功能取代信息内容,凸现平台特征,加强用户的参与性,相比于一些号称web2.0,却难有技术投入的网站,最后谁能做成实质而不是看上去象平台,谁才能在更高级别的运营模式上抓住用户价值。

     互联网正在进入普及化的阶段,应用越来越多样化。从信息工具到生活工具;从缺乏网络应用无从选择到网络服务过多而无法选择;从面向信息的服务到面向人的服务。网络正处在新一轮转换的端口,作为老一代门户,在信息服务稍逊风骚的情况下,如何利用通信证主导的矩阵,解决网民服务过载问题,抓住面向人机会,搜狐可谓适时适势。

     执行力风险

     搜狐矩阵,是搜狐推进web2.0应用、实现社区战略的基础,搜狐已经开了个好头。

     搜狐博客矩阵,不是一个目标论证的问题,而是路径论证的问题,换句话说,如果矩阵真能够运营起来,毫无疑问,搜狐将成为中国未来最伟大的互联网企业,问题在于,如何运营起矩阵?

     搜狐矩阵涉及到的业务跨度之大,在全球互联网界都屈指可数,如此浩大的工程,整合运营本身面临巨大的挑战,能否具有与此相匹配的执行力是功败垂成的关键。

     技术驱动是种深沉的动力,对于中长期的运营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而在中国互联网界,群狼竞争而不是群虎竞争,整体环境的相对短视,需要企业解决做“长线”带来的短线执行力不足的压力。

     国内的互联网页面总是看上去花样多,而不象国外的网站更偏重简洁。面向人的网络服务,需要更多的引导而不是更多的强推,与国内网站的风格不太一样,如何转变思路,体现更多的人性化?

     搜狐已经将自己赶到风口浪尖,一场勇敢者的游戏开场。

     新浪vs搜狐

     颇具深意的是,新浪走的媒体战略,搜狐走的社区战略,套用web2.0时期的一句流行话,前者是精英路线后者是草根路线。不过,有趣的是,奥运的官方赞助商是搜狐,获得的是“精英”资源,而新浪则通过网易、滕讯连横合纵聚集“草根”资源,拿着对方资源而错位的两大门户,竞争结果也必然具有戏剧性。

分类
互联网观察

搜狐博客的社区矩阵战略

门户变革的机遇与风险

    在新互联网浪潮一波推一波的形势下,新浪、搜狐这样老的门户网站将如何把握机会,成就发展?两年前,门户采取的都是相对保守的策略,对新业务虽有所尝试,但通常比较低调。

    此前,老门户的位置相对稳固,新业务失利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冲击,近来,国外一波又一波由新业务推动的互联网公司不断创造奇迹,国内网络创业也一浪高过一浪,新业务不断占据互联网重要关口,如何抓住新的互联网机遇,号角已经吹响,门户网站变革日益迫切。

搜狐博客的社区矩阵战略

    2007721日,搜狐在北京朝阳公园由老板张朝阳宣布搜狐3.0正式落成,号称要占领5亿网民的网络入口。

    搜狐的自信来自于其丰富的业务形式和技术实力,搜狐具有国内跨度最长的互联网产品线,具有占据网民上网入口的潜力。

   社区矩阵机遇

    搜狐的“社区”思维,与其技术思路相适配,希望籍此由“信息服务”的门户传播转向“用户服务”的应用平台。“信息传播”向“应用”转变,促进互联网应用的深入,提供每次Click的价值,搜狐旨在将“门户级”的流量,嫁接上“电子商务级”价值,一旦引爆,将具有把普通炸药变成原子弹的威力。

    搜狐购买的chinaren、图行天下(GO2MAP)、焦点等网站,都处在相应行业中龙头的位置,后续开发的搜狗搜索、网络输入法等产品也有非常好的战略定位。这使得搜狐具备在搜狐网站内部满足用户全方位需要的可能性,所谓矩阵,应该由此而来。

    搜狐矩阵中的业务,博客、社区、游戏、校友录、邮箱等大部分是以用户为基础的参与性业务,通过通行证的集成,占领用户入口成为用户网络应用平台,平台化是互联网的新趋势,在内容产生、传播和价值兑现上,能够充分利用网民的力量,在用户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服务规模将级数放大。

    搜狐在技术上,以年为单位的技术开发储备,也为从简单的信息传播向网络服务应用做了较好的铺垫,功能取代信息内容,凸现平台特征,加强用户的参与性,相比于一些号称web2.0,却难有技术投入的网站,最后谁能做成实质而不是看上去象平台,谁才能在更高级别的运营模式上抓住用户价值。

    互联网正在进入普及化的阶段,应用越来越多样化。从信息工具到生活工具;从缺乏网络应用无从选择到网络服务过多而无法选择;从面向信息的服务到面向人的服务。网络正处在新一轮转换的端口,作为老一代门户,在信息服务稍逊风骚的情况下,如何利用通信证主导的矩阵,解决网民服务过载问题,抓住面向人机会,搜狐可谓适时适势。

    执行力风险

    搜狐矩阵,是搜狐推进web2.0应用、实现社区战略的基础,搜狐已经开了个好头。

    搜狐博客矩阵,不是一个目标论证的问题,而是路径论证的问题,换句话说,如果矩阵真能够运营起来,毫无疑问,搜狐将成为中国未来最伟大的互联网企业,问题在于,如何运营起矩阵?

    搜狐矩阵涉及到的业务跨度之大,在全球互联网界都屈指可数,如此浩大的工程,整合运营本身面临巨大的挑战,能否具有与此相匹配的执行力是功败垂成的关键。

    技术驱动是种深沉的动力,对于中长期的运营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而在中国互联网界,群狼竞争而不是群虎竞争,整体环境的相对短视,需要企业解决做“长线”带来的短线执行力不足的压力。

    国内的互联网页面总是看上去花样多,而不象国外的网站更偏重简洁。面向人的网络服务,需要更多的引导而不是更多的强推,与国内网站的风格不太一样,如何转变思路,体现更多的人性化?

    搜狐已经将自己赶到风口浪尖,一场勇敢者的游戏开场。

    新浪vs搜狐

    颇具深意的是,新浪走的媒体战略,搜狐走的社区战略,套用web2.0时期的一句流行话,前者是精英路线后者是草根路线。不过,有趣的是,奥运的官方赞助商是搜狐,获得的是“精英”资源,而新浪则通过网易、滕讯连横合纵聚集“草根”资源,拿着对方资源而错位的两大门户,竞争结果也必然具有戏剧性。

分类
视频新媒体

新浪播客的新媒体之路

门户变革的机遇与风险

 
    在新互联网浪潮一波推一波的形势下,新浪、搜狐这样老的门户网站将如何把握机会,成就发展?两年前,门户采取的都是相对保守的策略,对新业务虽有所尝试,但通常比较低调。

 

此前,老门户的位置相对稳固,新业务失利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冲击,近来,国外一波又一波由新业务推动的互联网公司不断创造奇迹,国内网络创业也一浪高过一浪,新业务不断占据互联网重要关口,如何抓住新的互联网机遇,号角已经吹响,门户网站变革日益迫切。

 

一、新浪播客的新媒体之路

 

自2005年9月,博客高调推出而大获全胜以来,新浪在新业务推出上更加主动和自信,一年之后,当业内正在质疑视频播客类网站前景时,新浪毅然杀入播客行业,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赌局。

 

新浪视频业务包括宽频频道与播客频道,前者直播,后者点播,覆盖了当前的视频形式。

 

    新媒体机遇

 

视频浪潮开始,业界普吹新媒体之风,这给人一种错觉,以为视频就是新媒体,实际上,新媒体只是视频应用的一种方式,而视频互联网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

 

新媒体在内容制作和传播方式上有很多超越传统媒体之处,没有改变新媒体仍然是媒体的基本特征,因此,只有具有媒体性质或者潜在能够做成媒体的网站才有可能把新媒体的旗子扛到底,在这一点上,许多中小网站存在误解或者期望过高。依附于最大网络传媒平台的新浪视频,天然上最接近新媒体,新浪的加入,对于播客行业中的定位于新媒体中小视频网站来说,有些雪上加霜。

 

对于新起的视频网站而言,获取视频内容的门槛非常高,无论是购买还是合作,由于缺乏盈利能力,都无法避开如何实现内容制作方商业回报的难题,与此相对,新浪在网络传媒的核心位置,使得新浪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众多电视台和电视内容机构,纷纷将自己的内容无偿贡献到新浪,作为回报,新浪能给这些传统的内容制作者带来数以千万计的曝光量。

 

视频正在重复当年纸媒的老路,当年,新浪楞是凭着将报纸、杂志等纸媒搬到互联网上,搬出了当时的新媒体–“网络媒体”。视频时代稍显不同的是,之前完成“搬家”的是新浪编辑,现在变成了电视台自己的编辑,这种变化更符合新媒体开放的传播形式。

 

也有人会以纸媒与新浪的“恩怨”来说明新浪当初网媒成功之路只不过捡了个便宜,如果那些报纸早点自己做网络,就没有了今天的新浪。今天看来,当初的新浪似乎只做了“CTR-V”+ “CTR-C”的搬运工工作,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能认识到网络传播价值,并强力执行下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以今天的科技来看造纸、活字、指南针、火药等发明,也会显得有些小儿科,显然,历史不能这么理解。

 

新浪博客的推出,曾引起广泛争议,其中焦点在于,新浪博客与博客的真实含义相悖,与国内外当时的博客应用模式不符,正是这种“错误”,成就了有新浪特色的“博客”,这是一种以公众传播为特征的博客传媒。

 

新浪博客的传媒性与新浪的媒体定位非常吻合,是新浪博客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现在,新浪推出以机构为核心的播客,似乎也背离了“播客”初始定义,但即将成就的是“播客传媒”式的新浪播客。

 

    业务模式风险

 

新浪以博客、播客为核心的新媒体思路,是新浪实现新媒体转型变革的关键,与那些网站上到处飘着的新媒体口号不同,新浪是在实践新媒体。不过,最终新浪能否吃到新媒体的果子,存在一定的风险。

 

首先,新媒体的业务运营,是探索式的,需要快速反应和灵活性,而新浪作为一家相对成熟的大型的网络公司,现有的管理、考评体制与灵活性会有较大的冲突,会影响进一步变革的推进。

 

其次,作为新的互联网业务,无论博客还是播客,目前还处在“无模式”状态,随着在博客、播客上运营成本的进一步增加,尽管拉了“互联星空”这样的合作伙伴有利于过冬,但如果不能快速解决盈利模式问题,资本方面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留给新浪解决新媒体的窗口期不会太长,在电视台等传统媒体有能力和决心进入新媒体之前,新浪必须作出变化。如果有一天,电视媒体发现新浪视频的千万级点击率并不能带给自己实际的商业价值,他们也会像纸媒体一样,不满于成为新浪新媒体的嫁衣裳,那时,整个新媒体格局就会发生变化,合作者会逐渐走到竞争面。
 

依然年轻的互联网,只有变化是不变的,新浪能否把握机遇规避风险,拭目以待。

 

分类
互联网观察

互联网依然年轻

   CNNIC一年两度的互联网报告出炉,报告显示,24岁以下网民的数量比例为51.2%,相比于第19次报告的52.4%,虽然下降1.2个百分点,但依然超过一半,互联网依然年轻。

    有些不解的是CNNIC关于网民年龄结构的描述“目前中国网民年龄结构发展不均衡,以年轻网民居多。1.62亿网民中,25岁以下比例已经超出半数(51.2%),30岁及以下的网民比例甚至达到了70.6%”,分明这两个数字要比上次(第19次报告)要低(第19次报告中30岁以下网民的比例72.1%),却用了“25岁以下比例已经超出半数”和“30岁及以下的网民比例甚至达到了70.6%”的字眼,不知道这算不算勇涛说的糊涂账

 

    24岁或者30岁以下网民比例略有减少,正好说明互联网更偏爱年轻人,要知道24岁或者30岁以上的网民中,有一部分是随着年龄增长改变了阵营,根据CNNIC的数据,接触过互联网的人99%会继续上网。

 

    无线上网的比例占到了34.3%,而第19次报告时为12.4%,宽带上网比例75.6%较第19次报告的75.9%的比例虽略有降低,但宽带上网人数从9070万上升到12,247.2万,涨幅大于35%,比例下降的原因是大量的无线上网用户增加冲淡了比例。

 

    宽带和无线的发展加强了青年人的娱乐基础,网络音乐、影视、游戏的比例达到68.5%、61.1%、47.0%,而商务类的求职、教育、购物、网络银行等均在25%以下,娱乐致死的精神依然强劲。

 

    与美国相比,中国在娱乐类的应用与生活助手(商务类)类应用刚好相反,看来中国互联网应用还不老练,过于年轻。

 

    随着互联网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信任度从第19次报告的38%(很信任加比较信任的人数)下降到只有35.1%,再次表现出网络服务过于年轻而不成熟。

 

    青年、学生在网民中较大的比例,加强了中国互联网的娱乐倾向,也导致互联网的应用过于肤浅,中国互联网还处在年轻的状态,增长快速但价值挖掘却有待提高,这也正是网络的中国机会所在。

 

    中国互联网依然年轻,以此共勉。

分类
企业与经济

中国概念更懂纳斯达克

 近来,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全线飘红,形势一片大好,是大好,不是小好。 

 

    不多时前,人们还在为纳斯达克不懂中国愤愤不平,难道,纳斯达克嗅到了中国A股的牛劲儿,一夜之间,便懂了中国概念? 

 

    伯望说,纳斯达克看好百度的未来模式,爱屋及乌,中国概念便全线飘红,加上收益超预期、奥运等利好,股价飙升似乎必然。 

 

    随着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增多,纳斯达克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中国,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让读懂中国的门槛日益降低,纳斯达克确实应该越来越懂中国,只是,一个季报之后,这么就迅速懂了,还是让人觉得有些过快,好比国内的A股,虽说各种利好频出,但动不动一两周就涨百分之几十还是让人觉得蹊跷,这么个牛法,有些不靠谱。 

 

    看好某家企业,到头来还是关注企业的股票投资能不能有的赚。股票能不能赚与企业能不能赚并不划一,而赚钱,一要看当下,二还要看将来,“将来牛才是真的牛”。当下好说,财报是最好的说明,能不能赚钱,是硬功夫,而未来,“信则有,不信则无”。

 

    由于上市公司近期与远期具有一定的分裂性,股民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弱势群体,一些公司为了“好看”,会在近期收益与远期期望之间,作一些嫁接,让业绩看上去很美。一些外人看得烟花缭乱的并购中,只为了增加进项,却不考虑真实商业价值的情况并不鲜见。

 

    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从我一位朋友的儿子可以折射的比较清楚,那个在国内出生4岁,成长在北美的优秀中国裔少年,当他回到中国,满眼闪动着好奇的光。我怀疑,哪些新技术泡沫中的淘金者,能够在不接触中国的情况下理解中国,而要真懂,恐怕要修改“懂”字的汉语表达。

 

    不懂并没有关系,只要你按规矩出牌,只要你能保持盈利增长,吃定你而无须读懂你也未尝不可。而在崇尚“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的中国,结果“看”上去更接近投资人的期望并不是什么难题,帐是“做”出来的。

 Web Counters 我要啦免费统计

    纳斯达克能这么快就真懂中国吗?与此相对,中国概念如何让纳斯达克高兴应该容易的多。

分类
互联网观察

排行榜遭遇信任危机

从科举的三甲,状元、榜眼、探花,到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排座次,中国一直是排名社会。不过,排名却并不总象评书里说隋唐演义十三条好汉那样容易,无论何时何地,二条好汉碰到头条好汉,便扔刀撒枪甘拜下风。现实中,常常一条街上就有无数的“天下第一刀”店铺。视频热潮的去年,自称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的不下四、五家。

 

    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排名,投其所好不会有错,各种选秀、排行榜节目铺天盖地,说到底还是要将人分成三六九等,帮你找些垫背的,突出你的光辉形象。能在排名中排第一固然爽快,更爽快的是自己当裁判,把别人排来排去,成为排名的操纵者。

 

    最终,这个全球最大的排名市场,却几乎没有真正权威的排名数据,没有权威的最佳大学排名,没有权威的商业企业排名,倒是有几个富豪排行榜,但不爱露富商人们,却唯恐避之不及。

 

    倒是娱乐界的排行道出了中国排行的特色,林林总总的各式排名,定位面向全国,操作自娱自乐,最终皆大欢喜,一幅大团圆的画卷。

 

    导致排名没有公信力的首先是排名投入不足,两三条枪甚至单枪匹马,短短数周甚至数日,便能出台反映13亿人倾向的大排行,结果显然不是天方夜谭就是痴人说梦,反正,我有我的角度,你有你的看法,我只管排,信不信由你。

 

    许多排名没有公信力还在于急功近利,类似的排行榜之间难有内容互相借鉴,也几乎看不到持续过十届以上的排行榜,即便一两个持续十次以上的排行榜,最终也不知几易其主。

 

    排名背后巨大的商业利益也是许多机构乐此不疲的原因,如果排名本身的公正性缺乏监督,谁都愿意进入这个一本万利排行市场,我想起一个猎头朋友的自我调侃,“找不到工作我就做了猎头”。

 Web Counters 我要啦免费统计

    没有积累又投入不足的排行榜,想做到真正的公正、客观非常困难,如果是一家商业公司操作这样的排行,总得吃饭吧,要保证不被商业利益左右就显得更加不易。

分类
企业与经济

世界如此简单,雅虎却如此复杂

        世界如此简单,雅虎却如此复杂。我没有更好的语言来描述人到中年的雅虎了。
      网络索引相关技术,从最初的分类到今天的一个搜索框,如日中天的搜索技术一再证明,互联网统治的世界,一切皆被撵平,唯剩简单。
         Yahoo!雅虎,我记住的第一个互联网域名,上网之初,空有一肚子理论的我就是靠着雅虎开始了互联网的漫游之旅,当时的感觉,雅虎足够简单,类似目录的导航是一个互联网路标,指向你想要去的地方;雅虎也足够开放,几乎任何你想要到达的地方都被容纳。
         1996年4月12日,雅虎上市,开始雅虎的王者之路,从网站索引信息库,到雅虎邮箱,再到门户网站,雅虎成为互联网世界的引擎,引领着网络世界的奇迹。
          互联网奇迹同时意味着快速的颠覆,十多年来,新互联网公司的崛起总是出人意料之外,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不按既定规则“出牌”,上演着一场场大象与老鼠的决斗场面,最终大象倒下,老鼠成为新的大象,故事继续下一个轮回。
         自所谓的web2.0浪潮以来,无论自己推出还是收购,雅虎的思路让人眼花缭乱,自己有的没有的,只要是热门,似乎都成为收购对象,一些之前人们看好的业务。而从效果来看,雅虎360、Flickr等,似乎也没有达到人们期望的结果,面对搜索、邮箱、博客、图片、视频等新一轮增长,雅虎只顾通过收购等手段爆吃互联网大餐,事后却有些食而不化,如何整合成一体化的用户平台,难有相应的执行力。
          雅虎的中国业务从另一个角度折射了雅虎的思路,雅虎中国从繁到简,又从简到繁来回反复,暴露出雅虎对简单与复杂之间取舍的摇摆不定,一而再的雅虎被收购传言,雅虎需要外力来改变的信号日渐明显,作为最具创新与颠覆的互联网,能找得到拯救已成巨人雅虎的操盘手吗?
         以灵魂人物为特征的互联网业,解铃还须系铃人,杨酋长亲自杀出成了当前不二选择,久居深宫的老酋长、新CEO,还具备互联网需要的激情与应变吗?
         雅虎作为全球流量第一的互联网公司,正挣扎在转型的边缘,经历着简单与复杂抉择的考验。

分类
互联网观察

是分类广告还是分类信息

        看上去象是文字游戏。
        分类信息网站,从房屋出租到征婚交友,从跳蚤市场到求职招聘,分类信息网站几乎涵盖了方方面面,最近许多围绕某一行业的分类网站也开始走火,饭店、茶馆成了分类查找的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