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企业与经济

多元化不是借口

    Keso在GoogleGE中质疑google多元化的必要性,我想起余世维在讲座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多元化不是借口”,对于绝大部分公司来说,做专比做多元化重要的多。
 
    表面看,一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是自己做,肥水不流外人田,应该是最赚钱的,不过现实却与此相反,人类社会越发达,一个人做的事情越需要其他人的协助,对于企业,这个规律也是成立的,国际贸易占据贸易额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真正的大包大揽,一个人干到底,倒是原始社会的事情,打一只兔子,从找石头到吃肉,一个人足够了。
 
    社会分工导致的效率提高,使得企图一个人包揽一件事情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由社会分工导致的社会合作成为生产的主要形式。
 
    一个企业能不能多元化?从社会分工角度的结论显然是否定的,但产业扩张的现实似乎存在对这个结论的肯定,这是什么原因呢?
 
    以前也提过不重复发明同一个车轮的问题,一次性投入成本(如设计成本)相对固定,生产量的增大能够降低单个产品的成本,这就是为什么企业需要规模,所谓生产的规模效应,由于生产中相关联的部分也能分享一次性投入的优势,因此沿着产业链上下扩展也成了企业拓展利益的趋势。
 
    企业规模扩大,非生产性附加成本将快速上升,我们探讨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团队沟通成本,理论上说,团队中的任意两个人之间都存在沟通(包括间接沟通),否则就没有必要在一个团队中,因此沟通复杂性的增加要大大快于人员的增加。
 
    当规模管理成本大于规模效应带来的好处,团队达到最大规模,此时扩大规模已经不能在提高效益,企业达到规模最大化。
 
       游学纪“而GOOGLE呢,他的所有业务都集中在IT,很可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看到了一面,问题还有另一面。
 
    曾经看到资料说,蓝色巨人IBM管理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80%,我没有考证这个说法的正确性,但是我想,即便管理成本占到了80%,实际上还是说明,20%其他成本带来的规模效应还是比人少的时候要大,否则IBM董事选择分拆公司会更合理,同时也说明蓝色巨人扩大规模的难度已经非常大。
 
    如果扩大规模(包括多元化和规模化)并不能提高效益,为什么不选择企业间合作?
 
    非常有趣,google和微软有很多相似,上次说到互联网是一统还是割据时,提到“互联网是一个容易产生寡头的地方,却不是一个寡头能够长存的地方,以前我们担心微软是否垄断,现在变成google,不是吗?”,同样,我在谁才是微软的敌人中分析了微软为什么不多元化,大家可以对比着来看google。
 
    会不会多元化,需不需要多元化,这并不是问题,世界上真正实现了多元化的,据我所知,只有GE,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多元化不是借口。
 
    后记:想起8年前到一个同学家里的事情,他家老式的房间布局,不大的厅里摆着几只大白口袋,他父亲指着告诉我说,孩子啊,这里面装的是大米,家里有

分类
电子商务

BSP会消失么?

刘铮9527在10月13日,留言“上期《电脑报》预测几年后BLOG不再需要托管,实现本土化,阅读方式为P2P,醒客先生有何见教?”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博客不需要托管,当前搞得热热闹闹的博客热潮就会是一场闹剧。电脑报说的“不再需要托管”、“实现本土化”(感觉用本地化更合适,不知道我的这个理解是否是原意)会变成事实吗?
家家有电脑,宽带包月费低,似乎给博客放在家里提供了一些条件,但这并不充分,放博客的计算机必须是一直工作的,电看样子不能少费,在这个提倡节能的日子里,QQ挂机尚且遭人口舌,何况博客呢。
如果点击率低,开一个晚上为那么一、两次点击,似乎意义不大,不从国计民生来考虑,用电毕竟还是要花钱的,如果点击率很高,恐怕又不是家用电脑能够承受得了,进一步想,当家庭电脑开始24小时工作,硬件的可靠性、软件的安全性是否能够保证,都将是问题,对于那些不是IT专业的人来讲,天天养这么一个宠物,并不省心。
我没有看电脑报的原文,不知道这个结论的前因后果,我想作者是不是认为随着家庭娱乐化发展,家家都有数据中心,稍带放上博客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或者,受到那些强调隐私的博客们的暗示,认为私密性的东西需要放在家里才合理?
家庭娱乐中心并不能作为博客的最佳存放点,娱乐中心主要是保存娱乐内容,并不一定需要时时刻刻连到网上,前者强调海量后者是在线,没有必然的关联。
把隐私或者私密的东西保存在家里,安全意识显得有些太朴素,银行里的保密箱生意良好,说明真格的保密还是专业机构做得好,天天藏在床垫底下的并不是什么太要紧的东西,卷在袜筒中藏钱千百块也就到顶了。
博客当前缺乏盈利模式,并非博客天生没有商业开发价值,业务不成熟更是原因。“反正BSP挣不到钱,到时候自然就不会有人做”的想法过于简单,互联网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没有想象力找不到生存空间。
博客需不需要托管,简单的看,就是博客放在家里的计算机上好还是托管给BSP好,如果绝大部分人最终选择把博客放在自家的计算机上,选择BSP的不能构成一定的盈利规模,那么最终BSP消失。现在的情况是,博客放在家里,确实找不出合理的理由。
BSP是博客的集合,除了单个博客的价值,BSP还能通过对博客组织创造新的价值,这更是BSP存在的意义。
P2P更多指一种传输模式,不知道搬到博客阅读上来的具体所指。
说到这里,我开始有点牢骚了,社会分工发展到现在,连家里的脏衣服都已经委托给专业机构了,不是洗衣店就是保姆,博客这么专业性的东西,还藏着掖着要自己干,真有必要吗?
分类
电子商务

老太太哲学

“老太太哲学”来源于李瑞环在天津当市长时候的一个故事,说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群众座谈,有一次,一个老太太问:她家的煤气灶为什么总是点不着火?主管领导通过讲道理、摆数字的方式,给老太太解释,此时李瑞环说,你不用讲太多道理,老太太只要求煤气能一点就着。
许多媒体用“老百姓哲学”来对这个故事进行解读,说是政府要替老百姓办实事。我这里从软件工程的角度解读一下。
老太太提问题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学习煤气灶点火的机理,实际上传递了一个信息,天津的煤气有问题,点不着。政府官员,假定不是推卸责任的话,显然没有理解老太太的真实意图。官员的回答,也没有用老太太能理解的方式进行,他应该直接告诉老太太怎么做,即便要推卸责任,用哪些情况做不到来代替说理也要好些。
软件工程中,需求获取是项目的重要步骤,用户的问题域是项目执行者要解决的目标域,不过,这两个域却存在不同的表达方式,用户总是从使用的角度来理解问题和提出问题,项目人员总是从设计的角度来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客户的问题并不能直接变成项目执行的目标,因为客户的问题使用业务术语来描述,项目却需要软件术语来执行。举例子说,数学工作者的问题是用数学公式来描述的,他并不知道软件怎样设计才能完成他的任务,如果软件设计者只熟悉软件领域,数学公式他也无法看懂,就谈不上完成任务。
需求问题实际上还要复杂,客户受限于知识水平和经验,常常无法准确地表达要求,作为问题提出者,他们的描述是零散的、模糊的、错误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而这样的目标无法完成,因此,需求获取者从有干扰的信息中挖掘、过滤、还原用户的真实需求,是重要的任务。
要准确获取需求,需要贴近客户,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沟通,说他们能够听得懂的话,而不是鸡对鸭讲,各说各话。对于技术人员之间,则要用技术人员的语言,便于意思的精确表达,减少交流误差。表现在软件工程中,就是对不同的人建立不同的模型。不同的模型分别以不同的侧面来展现问题本身。
如果你是技术人员,你不能很好的和客户沟通,或者你的老板总是不理解你每天的辛苦,老太太哲学应该能给你一些提示。
 
分类
电子商务

品牌与IT融合

–IT沙龙第三次活动
        11月19日it沙龙举行了非正式的聚会,请来了知名市场营销和品牌策划专家韦红歌和席嘉骏老师参加了沙龙。
        韦老师是云南马帮运茶进京事件的策划者,云南大马帮以传统的方式从普洱县徒步行走4000多公里运送普洱茶进京,是近期国内最成功的品牌营销事件之一。席老师是教育学和广告学专家,国内营养食品的市场开拓者。
        沙龙活动介绍:品牌的价值与互联网机会
        今天的话题是:品牌与IT融合
        题目解释:品牌是指品牌的价值,it融合是指it与传统产业融合,并不是品牌与it两者的融合。
        因为谈话比较随意,下面的内容没有完全按照谈话的顺序,而是做了些调整。
        醒客问:如何宣传品牌,品牌的价值是什么?
        廖维老师:我们现在直接作广告效果不好,别人还觉得不值钱,需要有更好的宣传方式。
         韦老师:品牌的宣传可以是直接的,但更好的品牌宣传需要载体,不能为仅仅为宣传而宣传,比如:马邦进京这件事,是用行为艺术来带动品牌,因为有文化的内涵,马邦、茶马古道、少数民族习俗等等都是由文化积淀的东西,是很好的载体。
        席老师:品牌是骗人的,是来骗广告费的。(众人大笑),如果只看品牌宣传的一些具体步骤,结论就是这样,实际上,品牌宣传如果想要真有价值,需要有确切的结果,如:要一定的人群基础,抓收视率,广告有效受众等数据。
品牌宣传需要完整的价值链,需要从头到尾是封闭的,就像走围棋,开局很好,收不了官子,最终还是失败。
        从品牌宣传形式上看,中国人怕孤独,群体性活动需求多,这是品牌宣传很好的一个策划基础。
        品牌的宣传很重要,但不是必要的,品牌靠后的企业一样可以挣钱,街边的包子铺一样有利润,而且有的利润率还比有品牌的企业高很多。这说明,企业在行业的不同排名,决定了企业采取的推广手段,第一阵营是品牌宣传,第二阵营提高市场占有率,第三阵营搞创新。
        尤过问:博客应该如何定位?
        韦老师:博客能否从内容切入很重要,博客只是形式而已,火药是作烟花焰火还是做子弹,和火药没有关系,火药只是一个基础形式。
        比如针对女性的索芙特社区,里面女性的关于双性恋、第三者等话题的交流,首先你必须是女人才可能加入,另外不是圈子的人难以参与,外人怎么切入?说到底是内容问题,不是缺乏形式。
        抓住人的心理,抓住一些事,留住一些人的寄托。一些怀旧的宣传实际上是抓住了人们的情感需要。
        席老师问:博客现在的盈利是什么情况?有没有新的盈利模式?
        醒客:博客还是新兴的互联网业务,盈利不能从传统的互联网业务照搬,目前大家都在探索阶段,长尾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胡狼:互联网是形式,还要用传统方式做商业。全新模式不一定成功,需要互联网与传统结合。
        网游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是传统业务的电子化,街边的游戏厅很早就有,互联网打破地域界线(但不只是打破地域,还有很多别的界线,如通过SNS跟踪进特殊的人群)
        新模式不一定能成功,国外模式也不一定成功,这一切需要现实检验。而且还需要与时俱进。
         尤过:新浪搞的名人博客应该是一件事情,最终还是需要一系列事情驱动,只有这样才有长期的力量。
        醒客:Web2.0是一种互联网的一种演进。博客还可以采取广告模式,但作为新业务,广告模式与传统比或许没有优势,甚至越来越不适合,需要有更适合博客的盈利模式。BSP是一种门户把博客聚合在一起的方式,BSP做成门户有价值吗?这是需要批判考虑的。
        胡狼:分众的成功,是一种户外广告的成功,但是他找到了新的广告空间,这是一种传统模式改进的成功,因为广告空间本身是稀缺的,扩展空间就有可能成功。还是没有离开传统渠道的概念。
        醒客:部分创新从外部看就是整体创新。与传统方式争夺市场,是不是需要打开新的方式拓展,因为渠道惯性。
        IT99问:怎么解释目标和计划?要有什么样的工作方法?
        韦老师:很多事情,目标并不是很明确的。
        IT99:毛泽东领导长征开始没有确切的目标,你认为四渡赤水是按照计划执行的吗?(大家笑)
        韦老师:但这并不表明,什么事情没有目标就是好的,实际上,目标设计很重要,发展博客要有目标计划。
        目标设计需要果因思维,而不是因果思维。因果思维是从条件出发,只要逻辑合理,结果是肯定的,但是,实际中这种思维却是无用的,100条路,只告诉你一条生路,却未告诉你99条死路,结果可想而知,九死一生者。
        席老师:需要有领头狼的思路,只有强有力的驱动力,才能很好推进工作。
韦老师:要看重数字,不是数据,前者是源头,后者是结论。源头是客观的,结论是主观的。用户分析目标驱动,捆绑性,需要选择产品,需要通过用新技术和用户兴趣来选择,口碑很有用,有序的氛围。
        席老师:还要解决信念的问题,比如教育的信念,老师有几个女朋友,怎么去教学生做人?全是假的嘛,教育的改革首先是信念改革。商业道理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自己做的和想的并不一致,你怎么说服自己都成问题。
        下面是我迄今为止,看到过的最大的碗,盛的是水煮鱼,鱼3斤多,可惜这道菜上得有些慢,而且这么大也是大家没有想到的,前面的盘子都吃光了,等这道美味上来,已经将饱了,照片是离开时照的,好东西总是意想不到的出现,机会也是如此。
分类
电子商务

Thinker's View–谢文闪电离职和讯

职业经理人的宿命?

·谢文、和讯好说好散
·郭震旦:谢文离职是职业经理人的悲哀
·易观副总裁张鹰:谢文离职因与股东战略不和?
英雄迟暮的故事
·谢文的江湖,和讯的岔路口
·谢文和资本 与狼共舞的悲情英雄
·谢文离职,突然也是必然
web2.0问题
·越王勾践:谢文辞职是对web2.0泼出的一盆凉水
·谢文辞职 web2.0游戏嘎然中止
新闻阅读 >>
和讯网向新浪证实谢文离职消息
谢文确认辞职
Web Counters
新闻阅读 >>
和讯网向新浪证实谢文离职消息
·和讯网CEO谢文今日离职 与上市无关
谢文确认辞职
·和讯网CEO谢文辞职 已获确认
·和讯网CEO谢文离职前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
Web Counters
分类
电子商务

web2.0浪潮下的沙龙

–IT沙龙第一次活动

11月12日,IT业界沙龙组织了第一次活动,现在根据记忆和大家分享一下。
1.新形势下的BBS
新浪IT业界论坛曾经是业内颇具影响的论坛,但近期人气有所下降,影响力也有所减弱,斑竹IT99曾经四面出动,据力争取老网友“回家”,虽有些效果,但并不能满意,郑治沦为潜水员
论坛人气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项关键原因是环境变了,人们网络交流的工具多种多样,即时通信、博客等等,人们交流的地方也多了。周珏说,县里都开bbs了,而且有些和地域相关的话题县里更方便。
一味只知道拉人灌水的发展论坛方法已经没有太多作用了。更需要利用更多更新的方式来活跃。
来的人有it99胡浪等这样泡论坛出身的,也有我这样做博客的,这并不是巧合。
2.1.0和2.0的关系
1.0和2.0的关系,网上打得厉害,沙龙的时候也一样,而且有兄弟一看我们提到精英,马上就离席走人,现在无论你提草根或者精英这个词,有意或者无意的就伤害了人。不过我觉得无论立场如何,开放的思路总是对的,席间tinyfool提到donews将主页开放给非斗牛士用户,很欣赏这种开放的思路,不仅仅是针对某一个小圈子,开放有容量才能实现发展。
新浪推名人博客的模式遭人诟病,如果换位到新浪,你未必就不理解,要新浪放弃熟悉的模式和资源直接跳跃进2.0,并不是明智的行为,新浪几百人要吃饭的。
当新浪、搜狐、网易都吆喝着上博客,我们除了习惯创业公司的2.0,还要逐渐习惯1.0们的2.0概念,资源并不是毒蛇猛虎,没有必要敬而远之。
3.博客的前景
博客按照个人来组织,对比于传统的BBS显得有序,因为一个人的思路总比一群没有明确指挥的人要统一。而且博客中评论和链接,可以跟踪每一个留下痕迹的人,人们可以从乱如蛛网的链接中,找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当博客数量增多,蛛网变复杂,无序问题并不能得到解决,博客如何从传统的互联网业务中得到支持,并吸取经验教训显得非常迫切。
4.真实的互联网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空间,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渗入到生活之中,互联网越来越多需要体现现实性,交友、沟通等方式大为改变,如何保证私密性与公开性的平衡是一个新的问题。
将线上的网友拉到现实中就是这样的尝试,而且,以一个开放的态度,和业界展开合作,共同营造一个互联网交流平台。面对新的互联网发展机会,共容必狭隘的竞争更重要。
一切都在发展,已经上路了,就不能犹豫了。
下面是沙龙活动的合影,谁是谁大家看it99的介绍,我就不多说了。
Web Counters

–IT沙龙第一次活动

–IT沙龙第一次活动
11月12日,IT业界沙龙组织了第一次活动,现在根据记忆和大家分享一下。
1.新形势下的BBS
新浪IT业界论坛曾经是业内颇具影响的论坛,但近期人气有所下降,影响力也有所减弱,斑竹IT99曾经四面出动,据力争取老网友“回家”,虽有些效果,但并不能满意,郑治沦为潜水员
论坛人气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项关键原因是环境变了,人们网络交流的工具多种多样,即时通信、博客等等,人们交流的地方也多了。周珏说,县里都开bbs了,而且有些和地域相关的话题县里更方便。
一味只知道拉人灌水的发展论坛方法已经没有太多作用了。更需要利用更多更新的方式来活跃。
来的人有it99胡浪等这样泡论坛出身的,也有我这样做博客的,这并不是巧
合。
2.1.0和2.0的关系
1.0和2.0的关系,网上打得厉害,沙龙的时候也一样,而且有兄弟一看我们提到精英,马上就离席走人,现在无论你提草根或者精英这个词,有意或者无意的就伤害了人。不过我觉得无论立场如何,开放的思路总是对的,席间tinyfool提到donews将主页开放给非斗牛士用户,很欣赏这种开放的思路,不仅仅是针对某一个小圈子,开放有容量才能实现发展。
新浪推名人博客的模式遭人诟病,如果换位到新浪,你未必就不理解,要新浪放弃熟悉的模式和资源直接跳跃进2.0,并不是明智的行为,新浪几百人要吃饭的。
当新浪、搜狐、网易都吆喝着上博客,我们除了习惯创业公司的2.0,还要逐渐习惯1.0们的2.0概念,资源并不是毒蛇猛虎,没有必要敬而远之。
3.博客的前景
博客按照个人来组织,对比于传统的BBS显得有序,因为一个人的思路总比一群没有明确指挥的人要统一。而且博客中评论和链接,可以跟踪每一个留下痕迹的人,人们可以从乱如蛛网的链接中,找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当博客数量增多,蛛网变复杂,无序问题并不能得到解决,博客如何从传统的互联网业务中得到支持,并吸取经验教训显得非常迫切。
4.真实的互联网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空间,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渗入到生活之中,互联网越来越多需要体现现实性,交友、沟通等方式大为改变,如何保证私密性与公开性的平衡是一个新的问题。
将线上的网友拉到现实中就是这样的尝试,而且,以一个开放的态度,和业界展开合作,共同营造一个互联网交流平台。面对新的互联网发展机会,共容必狭隘的竞争更重要。
一切都在发展,已经上路了,就不能犹豫了。
下面是沙龙活动的合影,谁是谁大家看it99的介绍,我就不多说了。
Web Counters
分类
互联网观察

迷失在教育中

看了许晓辉写的迷失在阅读中·在博客上撒点野,有一点淡淡的伤感,我和晓辉是朋友,但我的伤感却不是对他,教育的问题真的很大。

我曾经写过一篇博士杀人背后的教育错位,那是发生在北京理工一个博士生杀人之后,此后又发生了很多起研究生/博士生自杀的事情,一些学生还是就读在北大这样的知名学府,并不是说北大发生这样的事情就怎么样了,而是发生在北大更能说明问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教育还能传道、授业、解惑吗?

学生自杀,个体原因可能多种多样,总体来看,却是教育解惑功能的缺失,中国古代就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读书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道路,现在,读了书并不代表成功,甚至连温饱都是个问题。

读书并不等于成功,这本来没有问题,但这样的道理学生知道的太晚,他们要读到博士,要等到面对找个满意的工作还是问题时才会明白,惑何其大也!读到北大这样的学校,书算是读到顶了,此时还一味要从读书找到出路,惑何其大也!!此惑不解,消极、麻木便是自然,自杀也不会太意外,因为无路可走。

学生们把考研考博,而不是把为社会工作当成目标,一个很大的因素是因为学生们找不到合适的社会定位。教育没有面向社会需要,授的是什么业?大学阶段本来是要学习工作本领的,但由于大学毕业并不能够满足社会需要,学生们转而把考研当成目标,没有解惑的教育误导他们,以为只有念完研究生才能谈到面向社会,于是大学学习就退化成考研补习班。

糟糕的是,这个结果正类推到研究生,研究生学习成了考博补习班,硕士学习结束之后依然不能和社会对接。这似乎成了习惯,念书的只管念下去,在以读书为目的的学历教育中,身不由己地一步步走向高学历,成为让外界惊讶、与社会脱节、“无用”的高级人才,授业的结果就是让学生停留在校园中圆一个虚无缥缈的梦,这授的是什么业?!

教育异常脆弱,脆弱到学生们不能想到社会,脆弱到学生们只能停留在图书馆里寻求慰藉。

本来教育是一种手段,研究生之前的教育是人的基本知识能力训练,如果社会财力允许,追求普及化并没有问题,在国外,很多国家把本科学历当成最高学历,研究生之后的教育是应对一些社会领域更高要求的学习,针对性很强,并不适合当作学历教育,现在不仅博士都成了学历教育,而且成了可以与社会无关的独立教育。

当教育把学习当成目的灌输给学生,学生最终把接受教育当成了目标,这样的教育怎样来传道?博士之后如果还有其他学位,校园生活能够继续下去,学生们若能在退休之前一直念下去,虽然清寒一些,梦总不会被搅醒,只是当走到最优秀学府的最高学历还看不到希望在何方,教育脆弱到不能走出教育之外,这样的教育又怎样来传道?!

看到一个今年刚入学的研究生同学的QQ名上写着,“考博进行时!”,作为曾经的大学教师,我的感觉无以名状,我是要替学生的志气高兴,还是要为教育把学生无端的推向“无用”的高端而愤怒?我无法不激动,为什么教育总是让人忧伤?!

教育是手段,当教育者把教育教成了学生的目的,这样的教育还能传道、授业、解惑吗?学生们正在迷失在教育中!

分类
电子商务

雅虎中国改版,简约还是简单

        11月9日,马云宣布雅虎中国变脸,雅虎中国首页变得和google和百度等搜索引擎的主页别无二致,同时一搜的主页显示“一搜深情谢幕”,按照马云的话说“从今天起,雅虎就是搜索”了。

分类
电子商务

演讲预告:从沟通变迁看web未来

演讲题目:从沟通变迁看web未来

中国互联网走过十个春秋
Dot Com神奇已经不再
十年,当互联网走向我们的生活
你了解互联网吗?
从90年代末的躁动
到世纪初的寒冬
带领互联网走出低谷的是谁?
十年过去,浪潮重新袭来
当网络改变生活
你有理由不关注互联网吗?

11月15日,周二,晚上19点,北京理工大学信息楼5002

应北京理工大学MBA中心邀请,醒客与你共同分享互联网的新机遇

届时将有新浪IT业界论坛的一些知名网友和媒体记者做客理工大学MBA论坛。

Web Counters
Web Counters
分类
电子商务

google与微软的服务战略

.netlive的互联网秩序说到微软战略发生重大转变,服务替代软件成为新的关注点。
“并非只有微软,还有其合作伙伴、竞争对手,整个IT产业都处在这种转型中”,盖茨看来,这是一个产业走势。
Google的崛起,人们都把它归结为技术的成功,应该没错,但却有一些让人费解的地方,相比于google的快速成功,下面的问题常常被人忽略。
1.微软的技术可以通过微软的各种软件产品和它们的升级来感知,为什么几乎说不出google的技术究竟在什么地方?
2.SUN、Netscape、Borland与微软的战争,曾经轰轰烈烈、血流成河,为什么google发展为微软强劲的对手之前,几乎没有人注意到?
3.微软的强大技术实力,为什么却没有能够有效阻截google的成长?
与其说微软放纵了google从小到大的成长,还不如说,微软当时根本就没有关注到google,不仅如此,雅虎作为第一代搜索引擎的杰出代表,由于对搜索技术的忽视,客观上也促成了google的成功。
批评微软和雅虎并没有太多的道理,从当时的角度出发,企业围绕核心价值发展并没有错,只是互联网规则的变化确实耐人寻味,当霸主们开始意识到某些东西的重要时,新的巨人已经悄然长大。
IT曾经是硬件为王,后来变成了软件为王,现在,服务为王尘器直上。
虽然服务成为竞争的目标逐渐被行业认同,但是服务的形式却没有划一的思路,对比一下google和微软的服务,不难发现一些区别。
提到google,会想到的是搜索、广告、邮件等,提到微软,会想到的是windows、Office、msn等,google偏向内容服务,微软偏向工具服务,即便微软“Live”了,也不过是“推出新的基于互联网、核心产品的‘补充产品’”,“开启软件‘在线时代’”而已。
这样的划分有人会觉得过于武断,照此说法,Google Talk与MSN如何区别?是的,google和微软也断然不会按照这个战略“指引”去执行,但拉大两种区别更能看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区别可归结为微软与google的关注点的不同,微软关注工具,google关注内容,进一步的动作趋势,微软拓展工具处理的内容,google拓展处理内容的工具,又是一个围城的故事。
软件为王的时代,一个领域的软件最终趋向于一种软件垄断,所谓软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而垄断显然和IT业界提倡的开放、共享的思路不符,这近乎成了软件业的悖论。
任何一个具有事实垄断性的企业,都会采取一些手段阻挠完全的开放,达到提高企业个体利益的目的。微软利用浏览器的垄断性对一些公共技术标准的一些所谓扩展,常遭业界诟病,便是一例。
微软的.net概念,强调其平台化的产品特征,从.net framework到.net compact framework,微软将Windows一统操作系统的光芒延伸到软件开发的各种硬件平台。尽管大家希望有一种全面的信息互通机制,但让微软一家来当雷锋并不让人放心。
Google搜索以最简便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最丰富的内容,这是一个和软件完全不同的策略,直到今天,尽管google也忙着推出各种软件产品,但事实上,google真正的竞争力是面向用户的内容服务,完全可以不管用户是否知道google产品,这一场面,让占据软件先机的微软无从下手。
微软的Live计划,将.net强调的对开发、设计者的统一服务扩展到了普通用户身上,与google的内容服务不同,微软关心的是用户的工具。
喜欢用粘性来解释的人可以比较一下内容和工具的区别,工具粘住人是因为人们习惯了工具使用的方式,如果你做的工具与另一种完全一样,粘性很容易就会被替代。如果你的内容不幸被商家粘住,提供完全相同的服务却未必有理由将你拉走。
服务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为软件悖论的解决提供了一些出路,服务商们的互联互通可以在不影响内容的情况下平稳实现。
宣告服务为王还为时过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用户真正关心的最终还是内容,好比不管用WPS还是Office,用户的价值是最终的文章,工具再体贴也不会喧宾夺主,当然,并没有理由认为,主人就一定具有决定性,现在还不是预测google与微软谁会落败的时候。
更新:有人疑惑.net frame work/.net compact framework的含义,这是微软一项平台技术规范,基于该技术规范,能够实现从pc电脑到掌上电脑甚至手机的统一标准,理想状态下,一个程序可以直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