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业务模型

平台的悖论

        2004年Tim・Olary先生初次提出了“Web2.0”这一概念,平台化日渐被互联网界津津乐道, 2006年,“YOU”作为风云人物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随着互动、社区、社交等概念的流行,用户在互联网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YOU会是你的时代吗?
        在新浪网推出博客服务之前,创新是创业公司的专利,新浪博客的成功,国内互联网创业的难度陡然增加,越来越多克隆硅谷模式的C2C(copy to china)大军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大机构、大公司的背影。
        几年前,当人们谈论谷歌崛起与微软互联网表现不佳的时候,喜欢用一个词:“商业基因”,意思是说微软是做软件的,不具备互联网的基因,也就很难做好互联网业务。
        商业基因到底对企业创新发展大有多大的阻碍,很难量化,可以感受到的是,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老化速度正在快速增加。正如我在《裂变》中说:“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快速成长时代,也是从未有过的快速衰老时代,我们来不及给孩子们行成人礼,就到了该敲丧钟的时刻。”节奏是如此之快,无论多大的公司,靠自身业务优化扩张的方式发展已经很难逃脱10年以内就衰老甚至死亡的宿命。
        不过,在国内的互联网世界,上演着的是另一个完全相反版本的故事:“创新”越来越成为大公司的天下,而创业公司却越来越边缘化,智慧权益保护不力、资本与创业短视正在扭曲创新的格局,这里不多谈创新是非的问题。
        巨头们面临着日益剧烈的新业务争夺战,从博客、视频到微博,谁都不愿意被挤出未来的利益核心,开放、平台成为竞争的核武器。平台化是争取用户力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当用户的参与力量的得到释放,以转发为代表的传播模式激起网民们一波又一波的狂欢。
        当夜深人静下来,躲过狂欢的人潮之后,我们发现,大口朵颐平台化美餐、把主角让给用户“YOU”的互联网大佬们,不得不面临互联网利益悄然改变的格局,原来靠官方强力推进的资讯内容,正在被“YOU”掀起的碎片化浪潮淹没,“主流”价值走向边缘化。
        这是一个具有讽刺意义的结局,我们绕开了“创新”的魔咒,却可能在主动动摇传统价值链的墙角,正当我们追逐全球平台化的潮流,是否陷入一个平台化的悖论之中?(文/醒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