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业务模型 社区与传播

我们正在变成平庸的一代

【社交与平庸】
如果把Facebook看成社交起始的话,自2004年2月4日以来,社交网站已经发展了12年,在过去的十多年间,社交网站不只成为互联网最集中的入口,也极大地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与早期新闻、论坛、搜索类服务更像一种工具不同,社交不仅提供了一种能力,更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与习惯,人们越来越多地把沟通交流从现实转移社交网络中。
在朋友聚会时,拍照片晒到朋友圈、微博比吃什么更显得重要,我们不屑于同事间的寒暄、邻居间的问候,却乐此不彼地在网络上点赞,我们不再牵挂现实中的事件,社交网络成为了生活的中心,不断刷屏才是重要的事儿。
生活规律也被打破,不断更新的朋友圈信息驱赶着我们。许多社交族已经习惯睡前刷朋友圈,发了一条晚安的问候信息之后,并不能马上安然入睡,而是等着别人转发、评论、点赞,每一条消息发布之后,都要等一个漫长的回应过程。
现实中需要长时间持续的工作,比如半天或者一两个小时,会频繁地被微信、微博等各种消息打断,甚至切入到另一件无关的事件中,因为每个人发布信息是随机的,被打乱的工作流会变得杂乱无章,等我们回头看的时候,很多原本可以早就干完的工作被拖延了,需要集中精力的工作变得支离破碎。
信息的时代,我们对信息本身的处理却日渐平庸化,我们不再愿意去看十几万字或者几十万字具有知识体系的书籍,甚至连几千字有完整观点分析的文章,我们更多停留在几十个字的回应中,即便对被人发布信息的背景一无所知,也喜欢马上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们越来越习惯及时的反馈而不是深入的理解。
我们以为在社交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表达,现实却是我们变得越来平庸,我们陷入社交网络随机、混沌的信息洪流中,行为越来越缺乏持久性。
【什么在驱动我们】
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对真实事件缺乏感知,从真实世界抽离而陷入网络的信息洪流?直接看到的结果貌似是社交网络本身,社交网络打扰了我们,深入思考之后发现,答案可能没有这么简单,如果仅仅是因为社交网络的打扰,为什么我们不能主动拒绝一些干扰,就像对待那些现实中闯入的不速之客一样。
在10年以前,社交网络没有流行的时候,或者干脆我们把时间点推到互联网流行之前,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我们的工作、生活是由什么驱动的?
每个人工作与生活是相对独立的,工作时,我们的信息主要来自于上级领导指挥、同级同事的互相协作以及对下属的指令,工作也具有基本的时间计划。
拿上班考勤来说,如果公司规定每天早上九点上班、晚上五点下班,我们就会遵守这个规定,如果我们不小心迟到或者早退,公司行政部就及时通知到我们,因为面子或者要受处罚的原因,我们会主动调整改变迟到或早退的状况。
如果一个公司规定9点上班,并对迟到做出适当的处罚,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员工迟到的比例会越来越低,并逐渐养成9点达到的习惯。此时,如果某个员工跳槽到一家规定8点半上班的公司,在开始的一两周就更容易迟到,如果公司对迟到没有处罚机制,就会形成习惯性迟到。
工业社会,因为公司具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我们在固定的路径上按照朝九晚五的节奏规律地活动,所有不符合上班节奏的行为,都会感受到来自同事或者主管的反弹,迫使我们回到既定的节奏上。
工业社会,行为是由固定的生产节奏驱动的,并形成相对固定的习惯。
【失去节奏的危机】
互联网驱动信息社会来临,我们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度:我们不需要到朋友家里就可以跟他聊天,不需要到商店就可以买回东西,不需要到达会议室就可以群体开会… 越来越多的自有度,提供方便的时候让我们也失去一些规律:每天下班顺便逛一下超市变得不那么必要了,网上随时就卖了;公司周会也变得没那么重要,网络群里随时都是会议;朋友见面也变得可有可无,每晚睡前都可以通过手机窃窃私语到深夜。
增加了自由度,看上去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实际上,由于个体自由了,每件事情都变得不那么紧急了。原来只要迟到,行政或者主管就会发现问题给出反馈,现在,因为在网络上可以随时工作,迟到早退没人再关注,直到一周或者半个月过去,需要工作结果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工作进展微乎其微,想要解决问题,时间已经不够了。
我们面临真实的变化是:以前我们是由规律性的生产规律驱动的,在个人节奏与团体或者社会节奏不合拍时,我们会感到适度的压力或者焦虑,在压力或焦虑的情绪下,我们就会调整行为,跟上团队节奏。社交释放的自由性,我们感受不到周期性的压力,只有在最后出现危机的时候才感受到压力,此时,很大程度上,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完成当初计划的任务,只能放弃部分或者全部目标。社交网络打破了社会节律,人们难以象过去一样,比较均匀地调度时间与资源,一切都由危机来驱动。
许多人关心社交时代之后的机会在哪里,摆脱社交平庸、恢复社交之后的社会节律性、让网络居民的生活回到规律状态应该是重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