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用户参与远低于预期”中提到,Youtube网站上传视频占整体访问量的0.16%,其中有结论认为“绝大部分Web2.0用户都同那些整天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没有太大区别,更喜欢观看,而不是创造。”
0.16%说明了什么?说明UGC比例过低,无足轻重?还是说明web2.0的大多数(不上传者)与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没有区别?难道,UGC(用户制造内容)真的是南柯一梦吗?
如何评价比例数字的价值
0.16%,凭什么说这是个微不足道的数字呢,仅仅数字本身是不能说明太多意义的,要知道,哪怕最结实的金刚石,从原子级别来看,原子核与环绕电子所占空间的比例也不足千分之一,换句话说,99%以上的空间是空的,试问,金刚石是像空气那样虚空吗?
keso说“YouTube的故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但恰恰是这0.16%的上传内容用户,打造了一个网站成功的根基”,意义正在于此。
我们再看另外一个数字,所有真正UGC网站,用户上传内容占整体内容的比例为100%,这个100%能改变媒体们“微不足道”的感觉吗?
这个0.16%,让我想起去年与keso关于门户首页99%是否是垃圾的讨论,常常,望“数”生义并不可靠。
上传的比例多少是合适的,我想,是一个在实际应用场景才会有探讨意义的问题。一个可以看到的现实是,媒体类网站推出的博客文章,留言与浏览的比例要比一些圈子讨论的博客低得多。
UGC在于了创造双向机制
web2.0提倡互动,在于创造双向沟通机制,而不在于双向对等,真正双向对等并不是常见的现实状况,看起来比较接近对等沟通方式是打电话或者即时通信工具的两方沟通。而其他,我想,更多的应该是不对等的,我宁可相信上传在某些时候多于查看的比例(我在很多个人博客上,看到了点击数为零的帖子,作者懒得自己发的东西也没看),也不愿相信对等模式存在的普遍性。
双向沟通与单向传播相比,在于具有反馈机制,而这不是以反馈数量来评判反馈价值的。
一个没有温度调节开关的空凋屋,用户无法参与室温调节,这种空调房间估计很少能让人舒服(地球的大气层大体就是这样的空调),增加了温度调节开关,具有反馈机制,用户舒服度会大幅提高,这是反馈机制的功劳,空调在不停的吹,但用户未必需要不停地拨动开关,实际上,大幅提高的满意度需要的反馈操作频率非常低。
UGC制造了平等的参与机会,但结果不是平均主义。大禹治水,倡导疏通,目的并不是要把河堤全部挖掉。
UGC改变了内容模式
“绝大部分Web2.0用户都同那些整天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没有太大区别”的说法,显然是看见骆驼硬说是马肿背,“整天躺在沙发上”采取了同样沉默方式的用户,查看的web2.0UGC内容却未必是web1.0所能代替的内容。
仅从数量上看,即便0.16%的上传比例,由于具有庞大的用户基数,有哪一家web1.0的资讯公司,能够具有如此庞大的内容制作阵容?
更重要的是,UGC改变了内容模式,UGC产生的内容,许多是传统的网站编辑无法做到的,事实上,在Youtube上流传的内容,非常大的比例是没有在传统网站或媒体中流传过的,而Flickr中图片比例可能更高,即便那些在传统网站流传过的内容,在UGC网站上,常常加入了用户评价等个人因素,这与原始的内容,已经不一样。
如果你真是web2.0的UGC用户,我想,你比那些媒体更知道,你浏览的web2.0网站与传统网站内容区别在哪里,一些把电视节目直接搬到互联网或者手机上尝试的不顺利,也说明了内容模式多样性存在的现实。
UGC改变传播模式
UGC不仅仅指用户上传内容,换句话说C(Content)所指的内容,并不只是用户发布的内容,更不是仅指所谓原创的内容。用户与用户关联性,是UGC的基础,论坛中许多帖子单独分拆没有价值就在于此,UGC的内容与传统的媒体网站不同,内容与传播模式是关联的。
UGC的内容需要适合UGC传播的渠道支持,从这个道理上看,UGC将促进非传统的网络渠道模式。现实中也有一些反面的例子,专业的博客网站博客网与论坛网站猫扑,当他们打起门户网站的算盘时,前途变得一片灰暗。
UGC网站的设计,能够促使更多的“沉默者”成为“贡献者”,但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让沉默者动起来,而是让那些原本就是“贡献者”的用户,把原来在传统行业的贡献方式搬到互联网上,更大化地发挥其价值。比如:web2.0把马路歌星变成网络歌星,成为视音频聊天室中的主播。
UGC需要创造新的价值平衡,一个成功的web2.0网站,会让0.16%因为贡献内容而“吃了亏”的分享者,得到平等的回报。
更重要的是,UGC并不是一个狭义的内容制造,而包括内容秩序,新一代UGC内容有别于第一代内容,是与用户群、传播模式密不可分的,孤立UGC内容价值将大打折扣,每一个用户(包括不上传的用户),都是传播与秩序的制造者,加上这些因素,数字0.16%将会自里而外让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