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生活在小城,每天傍晚去逛烈士山的夜市,经常看到一个小书贩子边走边吆喝:“2000年,地球大末日”,小贩子能多年如一日地奔走着卖一本书,在于他知道许多人急切地想知道自己未来的终点,那本书的作者叫诺查丹玛斯,据说他的预言洞察了数百年。
2000年以前,看过或者听说过2000年是世界末日的人不少,但相信的人并不多,谁会真在意那个400多年前,说着一些似是而非话的所谓预言家呢。一转眼,2000年已经过去了十年,今天再听到关于地球末日的预言,想想十年前已经成为过去的所谓预言,会觉得非常有趣。
不过,这次不一样,预测地球末日的史蒂芬·霍金是科学家,且被誉为爱因斯坦之后,全球最杰出的科学思想家与理论物理学家。媒体引述他的话说: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能移民外星球,时限是两个世纪,即200年。出于新闻性的考虑,许多媒体把标题集中在“200年内地球末日”上。
提出末日论的科学家不止霍金一人,物理学泰斗牛顿也曾预言2060年是世界末日,比霍金预言的还要早。
因为写了未来学《裂变——看得见的未来》一书,一些朋友半调侃地问我:到底他会哪天发大财,我有些忍俊不禁。科学可以预见未来,但科学不是先知。先知与未来学的区别在于:未来是不是宿命的(或说完全确定的)。“上帝”会像人类安排工作计划一样,排定每一个人的明天吗?霍金在讽刺宿命论时说过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前都会左右看。”
看来,科学家们开讲末日论,只是为了破解宿命论。
其实,末日论还有更积极层面的意义:过去的规则正不可避免的消失,我们应该主动地面对未来。几百年前,我们习惯骑马远行,而现在,你必须熟悉驾驶汽车,如果你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间不断穿行,而你又恰巧只会骑马,你的“末日”便已经来临,你的远古效率已经让你死在了当今的起跑线上。
而现在,已经远不是所谓效率问题,当你花5秒钟把电话从北京拨到上海,花4秒钟把电话从北京拨到郊区,北京郊区与上海的这1秒钟差距能够代表他们空间位置的差别吗?貌似被时间间隔取代、熟悉的空间距离,正在变得陌生。
当互联网延伸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地球上相隔最远的两个位置,距离也已经缩短到只有数秒,全世界所有事件的响应都将在人类能够感觉的瞬间实现。世界一下子变得可以面对面起来。
我想,即使悲观地看,科学家末日论的本意是小提醒人类关注可持续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过度开发将导致地球不适合人类居住,二百年则是对地球资源被破坏承受能力的时限预测。
科技发展不断,人类繁衍不息,开始我们习惯在村口挥一挥手,后来我们习惯在小区门口说一声嗨,现在我们习惯在网上发一个笑脸。朋友们,200年后还想彼此保持联系,咱们天上见!
裂变——看得见的未来
》》》当当购买《《《
》》》卓越亚马逊购买《《《
》》》豆瓣书评《《《
“200年后天上见!人类的未来”上的一条回复
醒客先生:
我很同意你书中的观点,愿意与你交流。我写了一部书稿,很想听听你的意见。请把你的email地址发到我的邮箱:ruoshih@hotmail.com。
顺手夏安!
侯若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