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客按】当创业者开始寻求投资,问题便接踵而来,这个尚不能独立生存的项目到底值多少钱?创业的痛苦能够兑现多少真金白银或美刀?当创业者还难以保证拿得出10万元的住房首付时,他正在为自己的项目是卖100万还是1000万辗转反则,夜不能寐。
风险投资商为什么慷慨地把钱交给素不相识的创业者,由他们而不是自己去烧钱,是不忍心问到焦糊味,还是真能降低投资风险?
如果不考虑具体的项目,投资商单次投资额度是多少?风险投资家们如何甄选项目?这些不仅是投资商需要考虑的,也是创业者需要知道的,因为风险投资商需要考虑自己的投资回报最大化。
嘉宾意见根据6月1日,由新浪IT沙龙协办的首届“清华杯”创业大赛正式开幕上高端对话环节内容整理。
软银赛富基金合伙人羊东:
投资规模和数量,跟你基金的规模和当时就想做的事有关系。
我们第一个基金是20亿美金,第二个基金是6亿美金,算起来,我们要投几十亿的项目。小项目不是考虑的重点,关键性的小项目还是会投,只是在投小项目的时候会非常非常挑剔,要看你能不能涨成几亿美金、十几亿美金的公司,好得项目早期投资要更划算,一年前是一百万美金,说不定一年后就变成一千万美金。
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很好,从回报来讲,我们会投比较大的项目。
商业计划书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我们需要明白,你是谁,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把钱交给你就放心,为什么判定被投资的人能力比别人更强。
一个成熟的创业者或者成熟的投资商不会说一个商业计划书管三年五年,后来的调整是必须的,商业计划书只是大家讨论的起点,并不一定要把商业计划书写得很漂亮,但是一定要把你自己很本质的东西写进去,比如,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你是值得托付的。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林栋梁:
我们一般投在早期的项目,随着规模大了以后,也会投比较大的项目,几千亿美金我们也可以投的,最小的规模,项目还会投两百万、三百万人民币,但这种项目不是很多。
我们为什么愿意投这么小的项目?可能这个项目是早期,非常非常早期,有机会,但是没有人做过,我们就会帮助创业团队去用我们的钱和他们的时间一起去探讨,看看有没有成为大公司的机会。我们投每个公司都希望它能够成为非常了不起、非常优秀的公司。如果我们投项目的话,至少要有几亿美金市值的可能性,才会考虑投资。
我们做投资,不会管理企业,所以一般不会去控股,投资企业占股比例50%,很难程度上是不得已,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50%的控股。
从数字上来说,我们对自己的判断相对来讲更有把握一些,我们在行业里面已经做了很多的投资,对投资领域已经很熟悉,创业投资者商业计划书里面会有很多假设,我们自己会和找到的专家和创业者一起交流达到这个数据的可能性,也会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
红杉资本合伙人张帆: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对风险投资商来讲,时间是有限的,每个人能管的项目是有限的,人能做董事会的席位数目也是有限的。(因此会倾向于投资较大的项目。)
最终来看,处在早期的项目,投资额虽然有限,但风险巨大,如果考虑这样的投资,标杆是比较高的。这样的企业虽然我投的钱数少,但是将来增长的空间要求非常大,而且所选择的条件各方面也相对苛刻一点,没有绝对的底线,没有说什么项目绝对不投。最小投资大概是四百万美金,看来投资额度范围还是非常广的,我们希望在项目成长过程中能够帮上忙。
在被投资公司未来发展中,我们扮演的角色和所能带来的回报应该匹配,我们基金投资回报很大,一般来讲我们投的数额很小,在公司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的话,对我们来讲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以后的讲座里面我会跟大家讲商业计划书的组成部分,财务预算这块,我们会看公司提供的商业计划书财务预测,很大程度上,我们是观察和了解,到底创业人对行业有多少洞察力,能够看得多透彻,如果一个商业计划一打开就说每年达到5倍的销售目标,我们会和第三方行业专家一起,对你所做的商业计划书进行认证和推断,看看是不是大家认可的东西,否则,商业计划书数据就会越写越大,要不然就容易被圈钱。希望大家相信风险投资者的判断能力,不会被夸张的数据迷惑。(文/醒客)
分类: 企业与经济
【醒客按】新经济之前,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长达数千年的文明,点滴积累,三代成就一个绅士是传统企业的发展模式。
现在,对于许多创业者而言,风险投资是不可或缺的,中国有句古话:有奶就是娘,创业者对风险投资的追逐常常大于创业本身。
急于找到投资想“兑现”的创业者,看起来像玩“一夜情”,他们所有计划的终结点锁定在拿到风险投资的那一刻,似乎一切只为风险投资而来,而所有工作,不过是为了让投资商看上去更漂亮。
风险投资商说,投了钱,就像结婚一样,是要一起过日子的。
风险投资家们关于“风险投资商与创业者如何建立信任”的解释,能够给你一些启示吗?
嘉宾意见根据6月1日,由新浪IT沙龙协办的首届“清华杯”创业大赛正式开幕上高端对话环节内容整理。
红杉资本合伙人张帆:
风险投资者会问创业者一些问题,感觉像在刁难创业者,实际上是为了建立信任关系,创业者应该真诚沟通,如果一开始把故事描述得很好,像办法掩盖漏洞,这样会为以后大家的信任存在潜在的危机。
比如:创业者在企业当中担任什么角色,也许企业壮大之后创业者不是最好的CEO人选,而是CTO人选,投资者会让更有适合的人做CEO,这种透明沟通,会为投资人和创业人之间建立信任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林栋梁:
林栋梁:风险投资商投了钱,就像结婚一样,实际上就是选择一个伙伴,大家在伙伴关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果大家没有信任,或者对你讲的事情没有去理解,在将来的工作中就会产生很大的问题。
项目投资要建立在信任、对创业者的能力了解的基础上,如果你有问题、缺陷,早晚都会暴露出来,隐瞒是没有必要的缺点,应该坦诚沟通。
腾讯COO曾李青:
风险投资与企业沟通的时间都会比较长,不会一周、两周、两个月,他会不断问你关键业务指标的数字,观察未来关键业务指标的增长率。有一个技巧,现实的数据是什么样,就应该是什么样,未来的宏图倒是可以描绘得更大一些。
软银赛富基金合伙人羊东:
我觉得是两方面,一个是在投资之前的信任,一个是在投资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这两点最能体现个人风格。
我最怕创业者是理想主义者,自己说的事自己特别信,其实并没有想清楚,说过之后也没有想过后果,他挖了一个坑,自己跳下去了,拉着别人也都往下跳。最后他把自己装进去了,也把我们装进去了,他骗人也没有大这个胆,不是为了自己去骗,但是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如果你真对企业有信心的话,控制投资人的心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如果一旦他对你失去信任,或者你说的话他不相信,反作用力是非常大的,对企业的杀伤力也是非常强的。我们中国生意人非常提倡一句话,就是话不要说满了,你不说满也完全可以把这个事情做满,如果说满但是事情做不到的话,失去信任,对公司也是非常非常不利的。
【醒客按】创业者急着找“一夜情”,投资商想结婚,都是利益惹的祸,创业者希望快速兑现创业付出,但投资者的利益却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运营来实现,分歧也就出来了。
通常只有一方有利的生意是没法的,创业者需要从资本回报的角度替投资人想想,做事的目标和出发点才能更正确。
投资商想“结婚”,其实也只是托辞,以商业营利为目标的风险投资,更像是“情人”,当你青春不再,人老或者色衰,情人也就要离开了。
说到底,这是一场博弈游戏,别想着自己一个人赚,大家才会有机会。(文/醒客)
前言:6月1日,由新浪IT沙龙协办的首届“清华杯”创业大赛正式开幕,未来一段时间,IT沙龙的活动将结合创业大赛来展开,“高端对话”系列文字整理了大赛开幕式上最后一个环节高端对话的一些话题。
考虑到对话是口语,整理成书面时作了些调整。
【醒客按】风险投资在一些创业项目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对许多创业者而言,寻找“资本”成为助力者是一项重要任务,随着风险助推的创富神话增多,一些创业者开始抱着“接力跑”的心理,他们并没有想自己一个人走到底,而是想如何将“创业接力棒”交出去,甚至,把找“接棒者”看成是比如何跑更重要的问题。
创业者在探究着“如何与资本沟通”颇有些学生在探寻“如何参加高考”的味道,沟通背后有着许多不是沟通能够解答的问题。不管你的沟通技巧如何,投资者不给没钱的人投资,这是真理。
看看风险投资家们如何回答。
红杉资本合伙人张帆:
如果有创业的想法和念头,跟风险投资接触应该不是难事,尤其是一些有比较好背景的创业者,国内比较活跃的VC比较多,像IDG、软银、还有北极光,通过一些活动可以很容易接触到VC。团队和VC进一步的沟通,如何把一个想法尽可能全面地向VC做展示,则是需要具体考虑的。
在国外,有一种说法,就是电梯间演讲,你跟VC在电梯里,从一楼上到十楼,30秒时间内,你需要想法说清楚,并且让VC得到计划的要点。这不能说是纯粹的技巧,但在谈话中用非常简单、简洁的语言表达清楚是很重要的。团队和VC有很多可能的会面形式,在VC办公室,在创业者的办公室,甚至学生住的卧室里面。
VC想知道创业团队怎么合作,如何在没有大的资源情况下把架子搭建起来。不光是探讨美好前景,很多时候是考虑团队可能遇到的困难,回顾过去曾经的艰辛。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林栋梁:
任何企业仅凭第一面很难和VC沟通充分,创业者要尽快了解对手,有助于让VC更了解你所接触的行业和你们竞争的优势。
有一点非常重要,诚实。很多创业者、创业团队,很夸大,把他的成就讲得天花乱坠,但实际和他讲的差得很远,这会涉及到别人对这个人做事把握性和诚信的评估,风险投资者最关心的是团队对做事的把握和做事的诚信。
软银赛富基金合伙人羊东:
再怎么说,VC数量比创业者的数量少了很多很多,有时候并不是VC傲慢或者VC不愿意跟你接触,是因为天然的不对等本身不允许。
如果你跟VC接触都找不到渠道的话,我很难想象你在做市场的时候能找到渠道,我也很难想象你做以后的事情会找到渠道。
我们问过一些很聪明的创业者,问他一些问题,谈着谈着他就急了。有些问题我是成心这么问的,你的产品做出来,人家提一些问题,你都没有耐心,这样的人很难把企业做成功。如果你对你自己的商业模式非常有信心,那么你也经得起批判思考,没有问题的话,那么你跟VC接触,一定会成功。(文/醒客)
一月底的时候,上海交大的申明中说,“‘汉芯’系列芯片的研发过程,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的,其科研成果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验收”,“为慎重起见,我校已建议有关权威部门组织专家调查,并适时公布结论”。
现在,结论有了,不折不扣的造假,原话是“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相比较一下当初的新闻稿,虽说并谈不上什么矛盾,但开始显然低估了问题的严重性。
“汉芯”一、二、三、四号无一不存在造假,而且“虚假科研成果欺骗了鉴定专家、上海交大、研究团队、地方政府和中央有关部委,欺骗了媒体和公众”,学校、政府、中央部委、媒体和公众被骗,好理解,毕竟这是很专业的事情,鉴定专家、研究团队被骗就有些灰色幽默了,“不是我们不小心,实在是敌人太狡猾”。
这是一次针对“民族信心”的严重阴谋。
能够如此大面积让人伤心的,以前是某国家队,一次次突围,一次次伤心,最终等来“零的突破,突破到零”的时候,人们才知道,看上去有赢有输的偶然性结果,在一些情况下原来是必然的。
后来又听说某知名大学公然贩卖“硕士学位”,个别大学计算机博导竟然不知道计算机染了病毒是什么。技术发达了,“狠事”也越来越多,一个哥们儿的msn签名写着:“跑两千公里去看沙漠,再过几年,社会进步了,家门口就可以看了”。
我们总是用最好的可能来预测未来,但每次我们几乎都等来最坏的结果,这或许是处在转型期的应该承受的代价,但我们还是期望代价能尽量少一些。还好,没有像许多人开始担心的那样,汉芯事件会不了了之,这也算是是进步,进步和发展掩藏着一颗颗受伤的心。
只有“保健品”才能流行
前一阵子,一个小兄弟,写了篇颇有指点江山味道的文章,我“教育”了他一通,他从行外看到的理由十足的所谓盈利点之类的东西,对于企业来说,其实不足一提,看到猫上树,便说老虎不上进,还没摸到门道呢。
小兄弟觉得被“鄙视”了,稍显有些不甘,拐着弯告诉我他的文章认可度很高,其实,他所说认可度高,就是被几个网站转载了一下,转载不过出于点击率考虑而已,你敢喊,别人就敢发,又没什么后果,有什么了不得的。说实话,按照小兄弟的资历,他的分析能力算是不错的,只可惜,这不是一个靠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的时代。
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普遍存在,在发达国家也不例外,只不过处在转型的中国尤为突出一些。
对于搜索引擎的看法,无论keso还是吕伟钢都说出些道理,虽说他们涉水远深于小兄弟,本质上还是一样,分析也只能算是保健品,治不了病吃不死人,不是两位不才,是这个环境太特殊。
和胡狼的感觉一样,当我从一个行业转入到另一个行业的时候,才知道,外界对于行业内的认识实际上相差了十万八千里,“行规”远比哈佛MBA教程有效,大家都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这说的是地域,如果从行业上看,远比那些乱七八糟分散的非洲部落要厉害,所谓隔行如隔山。
行走于在这种貌似统一的市场上,只有“保健品”才能流行,你无法知道你面对的患者得了什么病,要么他不说,要么说的也不是真的,作为医生,只能开个“保健品”了事,找不到病根的病人也只能在不同的医生之间靠“保健品”来碰运气。
我小时候当地有个郎中,无论什么人看病,开的都是一个方子–酵母片,相对于那些有过误诊经历的医师,他声名鹊起,成了一方“神医”,日后很长时间我才知道其中的奥妙。
我们有意无意的成了保健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许多信息是“保健品”,要么作者身不由己,只能说些不疼不痒的话,要么是对相关的行业无法深入,最后变成了不疼不痒;许多的产品也是保健品,复杂的环境,产品做的针对性太强,不是宣传成本过高就是市场期太短。
找不到对证的药,保健品总比没有强,而保健品是一种没有后果的东西,既没有好的后果也没有坏的后果,买卖保健品唯一就看谁会吆喝。花花绿绿保健品和操纵者,无论你是否理解,或者不懈一顾,正在大行其道,最终我们只落得对产品的功效失去了关注的兴趣。
什么时候独立第三方评论变得有价值了,什么时候产品能够不怕消费者问责了,中国是最大的统一市场才不是虚名。
从项目展示到投资,IDG2周之内到位,其效率惊人,让人深切感受互联网热浪再现,等我到了Donews 6周年庆典现场,这种感觉再一次被放大。
会议正式开始的时间为下午两点,应炳叔邀请当了传媒广告组小组长,这是自小学二年级任少先队小队长以来,第二次担任组级干部,我提前12点25分到达,远远看到长头发的keso在倒车寻找最后的停车位,酒店的停车场已经快满了,走进北京香格里拉酒店,才知道,签到处早就排起了长长队伍,大厅已经人满为患。
Donews 5周年聚会有事没有参加,上一次参加donews聚会是2002年,没记错的话,03年04年的聚会应该没有举行,今天与几年前比起来,已经完全两个样子,同来的兄弟说,与5周年庆典相比,也不是一回事情。
2点钟左右,大会如期召开,700人座位的会议厅里面,用一位兄弟的话说,召开的是典型的web0.0会议,领导发言、嘉宾致词,一个接一个,不管知名不知名的,大有早期开群众大会的势头,牛老大刘韧是主持人,与web2.0参与规则大相径庭,不过,我看不到暂时能够取代这种会议模式的方法。正在郁闷,突然接到正在犹豫要博客还是要堂客的郑治的电话,走出会议厅来到外面的大厅,这里才是web2.0的世界,或三三两两,或捉对厮杀,换名片的、找话题的忙作一团。会议厅内外,web0.0和web2.0看似两个世界,和平相处,各司其职,web2.0革命论者应该有所警觉。
聚会最重要的内容是换名片,一直换到手抽筋,热闹一直是主旋律。其中有很些外地赶过来的,行者悟能是上周六就到了北京,在流水渡家里混了好几天,我沾光周六晚上还混了顿羊蝎子。老白原来是我一哥们儿的同事,就不揭穿了。
胡狼估计了一下来宾的成分,1/3是记者、1/3是新创业者、1/3是看热闹的,it99惊呼:泡沫重来!还打了个比方,连卖茶叶蛋的老太太都开始买两手股票了,还不是泡沫?!当然,稍微清查了一下名片,创业者的数量远没有估计的多,似乎大家可以放心一下。
Donews 6周年,也是it回暖的一个轮回,互联网热潮再次袭来,但愿是个好年头!
简述:公司的市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