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现在是服务的时代,一切的产品,都越来越依靠服务。
分类: 电子商务
B2C领域硝烟弥漫,当当、京东在价格上进行血拼,非要争出谁是江湖老大,与此同时,各类垂直B2C公司也大量冒出,服装、鞋子、包包、化妆品…,只要你能想得到的了领域,都已经开始人头攒动:创业,电商,B2C!
近年来,电子商务日渐火热,不少人问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做电子商务,是搞互联网的人容易成功还是搞传统商务的人容易成功?
这个名字看上去有些扎眼,尤其当你是个做团购网站的人。
尽管,许多人或许认为这已不是问题,但显然还是个问题。就像许多人5年前已经“看透”将博客成为大众改变世界的魔法扫帚一样,他们说对了开始,却错过了结局,今天,更多新进互联网的年轻人,他们眼里的互联网已是微博;再五年之后,“看透”微博的人们还将陷入类似的尴尬。
《裂变——看得见的未来》解读之三
互联网的普及,有一个重要的特征,社会角色变得模糊,这是进步还是退步呢?社会分工正在消失吗?
《裂变——看得见的未来》解读文章一:解读团购。
团购网站如果只是改善了用户体验,那就不过是电子商务变革中不经意的浪花,团购真正的想象力在于:它能否改变从生产者、批发者、零售者、消费者的传统市场分销过程,从而构建稀缺经济时代结束之后的商业流通模式。
南宫昭仪李安科“盘算着”卖掉博客的事,博客们终于可以待价而沽了,搞了好几年博客,这会儿算是盼出点眉目,活雷锋的日子眼瞅着要熬出头了。你是不是也手痒,在博客首页贴上“此博客出售”的标签呢?
转念一想,博客是什么,不说是网络上的家吗,把家卖了,还住哪儿啊?前几天也有朋友跟我说,他在北四环的房子一年来每平米涨了壹千多块,我问他“你卖吗”,他说“不卖”,不卖的房子和我自诩在火星上的那块地涨价的相同点是,看着好,享受不到。
卖不卖掉博客并不重要,说到底是要发掘博客的价值。
南宫把博客分成需求导向和个人倾诉导向两种情况,先看第一种情况,即专业博客,按照南宫“需求导向的、专业的,对读者来说有指导、参考价值”的说法,专业博客和作家专栏并没有本质区别,不同的是博客给更多的潜在专家提供了登上前台的机会。
专业型博客的价值在于专家们的原创信息,如果要卖应该卖博客内容而不是博客站点,一个没有了专家的空泛域名能够持续留住人多久?
我也不赞成“那种只会记录自己今天中午吃了几粒大米和几片白菜的Blog,无疑真是没有普遍性价值的,自己写久了也会腻味”的说法,当占网民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专家或者潜专家都做了博客之后,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更广泛网民还要建博客吗?
2005年以来,博客普及化的浪潮开始兴起,动力恰恰是因为博客“我的地盘我作主”,“无论是现在,还是在遥远的将来”,个人倾诉导向(或者说作者个性导向)将是博客的主要特征。
个人倾诉型的东西并不象南宫说的那样没有价值,猫扑上的东西不都是倾诉吗,人家正要上市呢。当然你可以不看好猫扑,但几大社区火热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情感类的私人日记占博客的比例最大也是事实。
类似泡论坛在中国是最火的互联网业务之一,南宫自己也曾经泡过论坛,算是泡出来的,只是倾诉交流性的东西并不适合搜索而已,你非要把几个感情丰富的人组合出来的动人故事,机械地按照几个关键字符搜索出来,冷冰冰的列在那里,不是垃圾才怪呢。垃圾太多在于方法不对,不要说这个,就是一捆百元现钞,你要是硬生生把他们切几刀,恐怕也都成了垃圾。
需求导向和倾诉导向,也可以作为是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方法,发出者和接收者你情我愿,信息才有传递价值,否则,不就是垃圾广告吗。
把“家”卖来卖去的情况并不鲜见,那多半是把房子作为投资品,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家是享受生活、自作主张、满足个人喜好的地方,干嘛要卖呢?不卖的家没有价值吗?
如果微软桌面软件真的免费
前一段时间参加了Windws Vista微软之技术创新日,微软的新操作系统给我留下了很深影响,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庞大的帝国,任何一家都难以从背后超过。
对于微软,我心怀敬畏,上帝过于的恩宠,已经使得窗口软件(windows)处在事实上的垄断位置,而打破这种绝对控制的一线希望曾寄托在免费的Linux身上,不过一个多月前有消息说,包含微软新版的操作系统Vista在内,微软桌面软件有望全面免费,新浪的新闻里面还有模有样指出,“Windows Vista会在06年的12月份发布”,“而且微软是免费提供的”,前提是Windows Vista发布“不跳票”。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了,免费不是什么新鲜事,互联网的世界里,其实收费比免费更具有新闻挖掘效果。更关心的是,如果微软桌面软件真的全面免费,微软还靠什么养家糊口,MSN、Live还是别的什么东东?
IE是微软免费成功的经典案例,通过windows免费捆绑,硬生生将网景几乎垄断的浏览器市场全面颠覆,如今,IE占有率在90%以上,害得微软都有些不想和竞争对手玩儿,也懒得升级了。
微软选择操作系统免费或者其它产品免费是很正常的转变,经过多年的发展,操作系统的功能升级越来越变成一件难有商业成效的事情,用免费的方法占领市场不是一个坏主意。
ie不就是免费成功的案例么?等其他操作系统变得在市场竞争中无需考虑,收费免费还是垄断者说了算,此其一。
对于微软,免费的肯定只是部分产品,至少近期内只能这样,基础软件免费,换取高端软件的付费,既稳定用户又能保证收入,免费+收费的模式是不错的办法,此其二。
不过免费能否有进一步的效果,还有疑问,如果微软借此打击Linux开源阵营,利用免费真想灭了对手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firefox多年阴魂不散就是例证;如果微软想借此实现从软件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广告是否具有足够的利润支撑还是疑问。
广告是不是互联网服务商的出路?在国内,互联网广告那么让人牙咬切齿,免费的互联网已经沦为垃圾的集散地。当然这可能有中国的特色因素在里面,至少我们看到了google是互联网在线广告成功的典范。
虽然google有别于传统的门户广告,并被归结到“长尾”,但利用google的模式成就一批google却不是容易的事情。
近20年来,微软基本上是作为跟随着存在,一直在学习别人,而不是让别人学,凭借操作系统的成功,“一招鲜”下面掩盖着诸多战略漏洞。现在,或许转折点到了,庞大的微软将被迫换个战场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