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移动互联网

"106"四号合一,突现号码资源意识不足

    信息产业部日前正式下发《关于调整和统一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的通告》,意味着四号合一(又称四网合一)正式启动,所谓四号合一,指的是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电信运营商,未来给同一个SP提供短信类服务,将采用信产部批准的统一号码。

 
    移动电信增值业务接入号码的分配曾经非常混乱,随便弄一个号码就可以开通服务,尤其一些地方运营商,号码长短、分配方式更是千奇百怪。后来,虽然全网SP不论联通还是移动基本上采用4位号码的接入方式,整体来说,号码只是提供服务时候的一种临时识别,和企业的关联性很差,很少有人知道发给自己的信息来自于哪一家SP。
 
    SP对于号码价值的意识也非常落后,当初,全国只有为数几家在申请短信接入的时候,将联通、移动申请为同一个号码。
 
    不过当前以“106”为开头整治方式,却不是彻底的整治方式,按照这个方案,SP的接入号码最终至少为106XXXX(后四位表示当前SP服务的4位号码)共7位(SP业务通常还要对接入号进行多位扩展,号码长度将会超过10),且不说以“106”开头的冗长的号码使用起来将非常不便,更大的问题在于,按照消息,“106”整合的只是不同运营商的短信和多媒体信息(彩信、彩e)服务,IVR等其他增值业务或者其他新出现的增值业务是否适用这个整合方案?未来是否还要搞新的X号合一工程?还是个未知数。
 
    此次号码整治事实上将为早期肆意发放增值服务号码付出巨额的代价,许多通过电视宣传、手机内置推广的增值服务业务将失效,虽然信产部给出了号码切换较长的缓冲期,但在新的号码宣传和双重号码使用期间,产品策划与技术实施还将面临双号码适应等诸多困难,理论上说比“千年虫”问题更复杂。
 
    显然,信产部将号码发放权统一,是将号码当成一种国家资源来利用,既然是国家资源理应从国家的高度充分考虑资源的利用问题。
 
    “106”方案依然没有回归号码是资源的本来面目,只是打破运营商控制的一个小的改进,方案从如下几个方面多作考虑能够更体现资源价值。
 
    A.对于依靠号码资源服务的其他电信类业务应该具有普遍适合性。
    B.号码资源分配应该考虑长期性,充分考虑与未来服务的兼容性。
    C.服务号码不应该比普通电话号码更长,这对于服务的便捷性很重要。

    一种比较理想的号码分配方式是,公司的电话、增值服务号码共用一个号码,如:类似银行的企业申请的9字头电话服务号码(通常5位),他们的短信服务完全可以和这个号码统一,因为号码是国家分配给个人或者单位使用的唯一资源,不会存在冲突,更方便统一宣传。

  我要啦免费统计
    不过这种情况在当前恐怕比较难以实现,基于不同局部利益的考量,我们更喜欢将原本统一的市场进行人为的条块分割,网络实名、中文网址、中文域名、短信网址一系列看似不同,又似曾相识的服务,服务丰富的表象下突现我们划地为牢的局限思维。
分类
社区与传播

内容还是渠道,是不是问题?

#isubb#当年克林顿的竞选班底在迎战老布什的时候打出的最著名的口号,“是经济,笨蛋!” 王冉借用了这种说法:是内容,笨蛋!。
显然,事情也不会就这么简单,两年来的web2.0大潮,走的更多是渠道的道路,还借用克氏竞选口号,完全可以是“是渠道,笨蛋!”。
是不是渠道为王,我不大好说,能知道的是,几乎所有的流氓软件几乎都是走的渠道路线;几乎所有的SP都靠渠道而不靠内容挣钱;零售业中渠道早就压过制造业(内容)成为产业链主宰,按照这个路线图,互联网世界难道真的可以号称内容为王?
我并不反对把内容提到重要的位置,以“内容为王”提醒早期那些只管圈地不管用户使用的企业也不为过,但如果一味强调内容为王,便是跌落到另一个陷阱中。
我一年多以前,曾经分析过为什么不能简单地说内容为王,有兴趣的可以看过去。
这里补充几点说法。
1.何谓内容?
这似乎是个傻傻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互联网时代,单向传播的电视模式被打破,内容边界正在逐渐消失,看电视的观众相对于电视播出者,不再是局外人士,观众对于电视的评判变成了节目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所谓的web2.0传播特征。
从这个角度,似乎可以看到只关注传播方式的web2.0创业者失败的理由,web2.0更多的是一种内容聚集和传播方式,而不是一种独立的服务。
2.渠道价值
工业、商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近些年来,物流等概念更是快速发展,零售业成为产业龙头的现实告诉我们,渠道成了商家竞争的制高点。
渠道的价值在于,如果生产(内容)是过剩的,商业价值决定于兑现环节,即面向消费者的渠道。如果内容为王成立,前提条件是,内容生产是稀缺的。
3.渠道内容之争
当前,随着版权监管的加强,SP的治理,内容越来越被重视,这是个好现象,劳者终于可以食其力,内容服务行业,投机者战胜服务者的劣币驱逐良币故事终于告一段落。
如果互联网和传统经济遵循同样的规则,内容为王将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渠道为王至少是可预见时间内的结论。
不过,互联网毕竟有其特殊之处,更模糊视听一点的说,一些所谓跨平台的媒体传播,说到底是一种渠道制造内容的混合模式。互联网构建的是一个直通的世界,渠道是否存在?长远的未来,难以回答。
我孤独的做着王冉所说的内容为王的事情,但我对我的乙方–渠道们心生敬畏,在这个越来越变得扁平的互联网世界,担心我这个内容,王位不保。

分类
移动互联网

后SP时代展望

 
    随着运营商加强对SP的控制,SP的处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SP时代正在到来,所谓后SP时代,指的是移动运营商下的SP几个特征正在消失。
 
    1.封闭性:SP服务依赖于运营商,不同运营商见的SP不相通。
    2.代收费/代计费:运营商既是基础电信提供者,又是支付手段提供者。
    3.运营商控制:对于SP而言,运营商是瓶颈,无法绕过。
 
    除此之外,围绕SP还将有哪些事情出现呢?下面进行一下简单的展望。
 
    1.代收费渠道消失
 
    随着运营商加强控制,原有的SP将逐渐被赶到CP的位置,移动将直接向用户提供增值服务,而只向SP(此时已是CP)支付版权税,代收费/代计费消失。
 
    新的面向用户提供服务的增值服务提供商(简称“新SP”),将通过银行等其他信用渠道收取用户小额支付。
 
    点卡类支付也将被银行信用支付取代,国家可能会在网络支付、手机支付普及之后叫停点卡。
 
    2.规范号码
 
    规范号码是第一步,SP将在不同的运营商处有同样的接入号码,将来,跨运营商的增值运营将被允许。号码属于SP而不是运营商。
 
    3.服务直接面向用户
 
    新SP将直接面向用户,通过梦网、联通在信等实现业务的SP变成了CP,或者SP将梦网当成推广窗口,新SP将通过宣传自己的服务和品牌来展示服务给用户,而不是此前的抢占梦网位置。
 
    4.通吃错觉被唤醒。
 
    老的服务模式,源自运营商垄断和接入号码控制,由于运营商对SP具有随时的生杀予夺的权力,运营商自认为可以轻松通吃。
 
    新SP的运作方式,对运营商具有选择权,一些运营商(尤其是外资运营商)愿意开放产业链合作经营,通吃策略的运营商将被唤醒。
 
    不过事情总在发展变化,随着基于互联网、电话、手机等的支付手段不断发展,移动代收费模式逐渐失去优势,电信增值服务层面实现互联互通,如果国家推出为促进市场化的反垄断规定,禁止运营商利用垄断破坏互联互通,原来畸形的产业模式或许将会得到挽救。
  我要啦免费统计
    从今天来看,增值服务资源迅速枯竭源于不合理的开采,许多SP将因为找不到维系生命的奶酪而夭折,运营商的正在考虑怎么吃独食的问题。
 
    封闭的增值业务真的能承载运营商的未来?难!
分类
移动互联网

SP养成游戏

最初接触SP的时候,我听说了“养成游戏”这个词,是“以养育者的角度来进行的一种电子游戏,主要在观察被养育者的随着不同的养育方式而产生的变化。”
SP作为通信史上最具游戏色彩的产业,又是如何“养成”的呢?
承载SP短信业务的技术标准来源于GSM点对点协议SMPP,SMPP协议同时传送业务信息和计费信息,该协议是一个用于传输的协议,没有涉及对承载的业务的控制问题。
SMPP经过改造后被运营商用作与SP开展业务的网关协议,短消息网关是对该协议的一个基本实现,没有的监管功能。在协议广泛使用之后,漏洞很快爆出,利益诱惑又缺乏监管的SP采取非正常渠道牟利开始增多,并逐渐发展到欺诈等恶劣手段。
运营商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开始着手治理SP市场,可是却错误的选择了从业务管理的角度入手,妄图希望通过技术手段一揽子解决SP问题。
运营商缺乏SP业务经验,在设计业务管理平台时,将计费管理和业务管理混在一起,本来就不合理的问题被放大。计费是商业合同,业务是商业实现,这本是两个问题,混淆在一起,导致管理平台功能混乱。
举个例子说,一个建筑项目,签项目合同和建设项目是两个事情,商业合同解决做什么的问题(什么项目),商业实现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如何施工)。不管你是要盖高楼,还是要修公路,合同签署的方式是基本一样的,保证合同公正执行的方法也类似。但是,如果我们将合同和实施混在一起,想通过盖楼或者修路的具体方式来控制合同的公平性,那么我们就面临着灭顶之灾。
要么我们需要对所有的建筑类型进行分析,才能够对每一种情形进行控制,最终因为控制系统过于庞大而崩溃;要么我们只能简化建筑过程,把盖楼和修路简单的都看成堆水泥,最终因为过于简化了建筑行为,导致无法完成有创意的建筑实施。
运营商的运营监管正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处境中,开始把业务简化成后者的“堆水泥”,问题增多之后,平台已经开始向前者的庞大转化。
运营商采取当前的业务监管方式还有另一个“中国特色”的原因,本来,即便没有管理平台的时候,SP欺诈等问题也可以通过对其历史数据和帐务进行复核的方式进行查验,但是,由于一些SP经营者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只要钱收上来了,不管怎么上来的,想退却非常困难,运营商只能从事前控制的角度出发进行管理才行。一切都要事前控制,无疑将管理成本大大提高了,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针对一小撮心怀不轨SP设想的“严厉”管制方式,需要所有的SP一起接受,遵纪守法的生存难以为继,坑蒙拐骗的投机蒸蒸日上,最终违规几乎成了SP们生存的必备技能,劣币驱逐良币,一步步走向深渊,SP业内“好人”越来越少了。

SP在业务创新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难以通过业务运营的改善来增加盈利,一些SP的心思便花在研究运营商的监管漏洞上,即便不考虑其非法性,监管漏洞也不是用之不竭财源,钱最终还是要从用户的口袋中掏出来,从来不关心掏多少钱的人毕竟是少数,更何况往往是多家SP一起争抢用户的口袋,日渐增长的贪欲不断挑战用户沉默的耐受力,最终,可以任意宰割的羔羊日益减少,而一些SP却已经到了不靠非法途径就难以存活的程度。
运营商的垄断地位使得运营商垄断产业链的野心被夸大激发,目前sp不得不依赖于运营商的原因在于,运营商是SP为用户服务的唯一通道,也是sp收费的几乎唯一的方式,在国家没有强力的反垄断手段的情况下,运营商可以随时让sp提供的业务“闭火”,缺乏信用支付又使得sp不得不再次被运营商控制。
我要啦免费统计
SP就这样“养成”了。
Web Counters
最初接触SP的时候,我听说了“养成游戏”这个词,是“以养育者的角度来进行的一种电子游戏,主要在观察被养育者的随着不同的养育方式而产生的变化。”
SP作为通信史上最具游戏色彩的产业,又是如何“养成”的呢?
承载SP短信业务的技术标准来源于GSM点对点协议SMPP,SMPP协议同时传送业务信息和计费信息,该协议是一个用于传输的协议,没有涉及对承载的业务的控制问题。
SMPP经过改造后被运营商用作与SP开展业务的网关协议,短消息网关是对该协议的一个基本实现,没有的监管功能。在协议广泛使用之后,漏洞很快爆出,利益诱惑又缺乏监管的SP采取非正常渠道牟利开始增多,并逐渐发展到欺诈等恶劣手段。
运营商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开始着手治理SP市场,可是却错误的选择了从业务管理的角度入手,妄图希望通过技术手段一揽子解决SP问题。
运营商缺乏SP业务经验,在设计业务管理平台时,将计费管理和业务管理混在一起,本来就不合理的问题被放大。计费是商业合同,业务是商业实现,这本是两个问题,混淆在一起,导致管理平台功能混乱。
举个例子说,一个建筑项目,签项目合同和建设项目是两个事情,商业合同解决做什么的问题(什么项目),商业实现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如何施工)。不管你是要盖高楼,还是要修公路,合同签署的方式是基本一样的,保证合同公正执行的方法也类似。但是,如果我们将合同和实施混在一起,想通过盖楼或者修路的具体方式来控制合同的公平性,那么我们就面临着灭顶之灾。
要么我们需要对所有的建筑类型进行分析,才能够对每
一种情形进行控制,最终因为控制系统过于庞大而崩溃;要么我们只能简化建筑过程,把盖楼和修路简单的都看成堆水泥,最终因为过于简化了建筑行为,导致无法完成有创意的建筑实施。
运营商的运营监管正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处境中,开始把业务简化成后者的“堆水泥”,问题增多之后,平台已经开始向前者的庞大转化。
运营商采取当前的业务监管方式还有另一个“中国特色”的原因,本来,即便没有管理平台的时候,SP欺诈等问题也可以通过对其历史数据和帐务进行复核的方式进行查验,但是,由于一些SP经营者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只要钱收上来了,不管怎么上来的,想退却非常困难,运营商只能从事前控制的角度出发进行管理才行。一切都要事前控制,无疑将管理成本大大提高了,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针对一小撮心怀不轨SP设想的“严厉”管制方式,需要所有的SP一起接受,遵纪守法的生存难以为继,坑蒙拐骗的投机蒸蒸日上,最终违规几乎成了SP们生存的必备技能,劣币驱逐良币,一步步走向深渊,SP业内“好人”越来越少了。

SP在业务创新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难以通过业务运营的改善来增加盈利,一些SP的心思便花在研究运营商的监管漏洞上,即便不考虑其非法性,监管漏洞也不是用之不竭财源,钱最终还是要从用户的口袋中掏出来,从来不关心掏多少钱的人毕竟是少数,更何况往往是多家SP一起争抢用户的口袋,日渐增长的贪欲不断挑战用户沉默的耐受力,最终,可以任意宰割的羔羊日益减少,而一些SP却已经到了不靠非法途径就难以存活的程度。
运营商的垄断地位使得运营商垄断产业链的野心被夸大激发,目前sp不得不依赖于运营商的原因在于,运营商是SP为用户服务的唯一通道,也是sp收费的几乎唯一的方式,在国家没有强力的反垄断手段的情况下,运营商可以随时让sp提供的业务“闭火”,缺乏信用支付又使得sp不得不再次被运营商控制。
我要啦免费统计
SP就这样“养成”了。
Web Counters
分类
移动互联网

SP产业链为何成为怪胎?

题记:从某种程度上看,SP欺诈性经营问题只是产业链规则错乱的结果。当大量的(激烈的措辞是“几乎所有”)SP都被发现有问题时,还能简单地认为是SP的问题吗?
电信运营商不断调整政策,SP板块狂跌,SP拐点到来的呼声越来越激烈,此前写的电信业,什么是“神话”谁在动SP的奶酪?,由于苛责运营商的地方较多,许多网友觉得我“偏向”SP了,其实,仅是因为那些关于SP运营上的欺诈问题,年年有人曝光,所以便没有多说。
SP辉煌之时,赢利能力掩盖着产业本身的问题,用一位业内朋友的话说,每个人骗一次,几年内都不会有问题,几年过去了,问题也来了,短暂的辉煌之后,SP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压力,许多SP支撑的互联网公司再次陷入赢利危机。
这到底是为什么?
从产业链角度看,运营商定位不准。
运营商在SP和用户间充当中间人角色,一方面是因为支付手段的缺乏,用户没有合适的方式方便地向SP支付小额费用,运营商因为每个月都要收电话费,增值服务费由运营商代收,在缴电话费的时候一并支付,解决了收费渠道问题;
另一方面,运营商也乐于充当中间人,尽管增值业务信息费对于运营商来说占收入的比例比较低,但增值业务相关的非话音类数据业务却是运营商未来业务的增长点,开放服务接口让SP来繁荣市场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模式,而切入中间的代收费环节,无疑相当于控制了增值业务产业链的心脏。
处在垄断地位的运营商在市场理性和商业利润之间难以取舍,定位不清。这种含混的中间人模式虽然能够带来较快的经济利益,SP却看不到自己的战略未来,只能急功近利,对市场进行掠夺式开发。
从客户关系来看,移动与SP甲乙方关系模糊。
运营商与SP难以用一般的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来理解,运营商是为SP提供通信平台吗?如果仅仅如此,运营商只需要完善平台服务就可以了,此时SP是运营商的客户。为何理应是上帝的客户又变得如此弱势?
运营商是代收费服务商吗?那为何又要对SP的业务模式指手画脚?提出种种限制措施?实际上运营商凭借自己的垄断地位,控制着增值业务产业链的核心,却又把业务运营的风险推给SP,导致产业链脱节。
与国外运营模式比较,日本的增值业务服务费用是由运营商DOCOMO收取的,但与我国的情况不同,日本的增值服务是由DOCOMO直接来面向用户的,内容提供商只把的产品卖给了运营商,而不需对用户负责。
形成我国目前这种格局的原因大概是,早期运营商对增值业务缺乏整体规划,便将产业链打开,放水养鱼;后来运营商发现,处在垄断位置的自己,完全可以像NTTDoCoMo一样,利用垄断优势将自己在产业链上的位置往下游推进,将原本处在服务商位置的SP推向内容提供商的位置。
多年的发展,增值业务类型和数量变得非常庞大,运营商与SP之间已经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利益关联,运营商如果直接接管SP运营,未必能够很快消化SP的业务,短期内会对整个行业产生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
运营商暂时在业务上将自己定位成“管理”这样一个与市场经济中企业根本不可能有的一个角色,市场条件下的所谓“管理”者,将市场合作双边关系变成单边关系。
从运营商管理来看,激励政策失衡。
正如运营商治理整顿之初所预计的,SP正在分化,业绩高的大SP和业绩低小SP向两极拉开,离开分界线越远拉开的力度越大。
分化的结果却并不是当初想要的那样,强者留下弱者淘汰,在SP行业,只有大、小SP之分,没有强弱之分是一个现实,生死分界线的唯一确定是每个月的收益,在支持业绩高的SP和限制业绩低的SP的政策指导下,SP最大任务就是提高当前业绩。
SP不太可能发展未来才能见效的业务,如果当月业绩不好,排名靠后,业绩分成和业务推广都将受到影响,下个月的收益与此密切相关,为了不至于下个月掉到生死线以下,许多SP只得绞尽脑汁提高当月业绩,至于手段是否合理合法,要比业绩本身次要的多。
SP为了维持业绩,甚至不惜公司花钱消费本公司的服务,制造高达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的自我消费,而这一切只不过为了提升业绩排名,为下一个业务计算周期获得一个好的位置。
我要啦免费统计
运营商失衡的激励政策,正把SP变成一个个嗜血的魔鬼,急功近利。
Web Counters
题记:从某种程度上看,SP欺诈性经营问题只是产业链规则错乱的结果。当大量的(激烈的措辞是“几乎所有”)SP都被发现有问题时,还能简单地认为是SP的问题吗?
电信运营商不断调整政策,SP板块狂跌,SP拐点到来的呼声越来越激烈,此前写的电信业,什么是“神话”谁在动SP的奶酪?,由于苛责运营商的地方较多,许多网友觉得我“偏向”SP了,其实,仅是因为那些关于SP运营上的欺诈问题,年年有人曝光,所以便没有多说。
SP辉煌之时,赢利能力掩盖着产业本身的问题,用一位业内朋友的话说,每个人骗一次,几年内都不会有问题,几年过去了,问题也来了,短暂的辉煌之后,SP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压力,许多SP支撑的互联网公司再次陷入赢利危机。
这到底是为什么?
从产业链角度看,运营商定位不准。
运营商在SP和用户间充当中间人角色,一方面是因为支付手段的缺乏,用户没有合适的方式方便地向SP支付小额费用,运营商因为每个月都要收电话费,增值服务费由运营商代收,在缴电话费的时候一并支付,解决了收费渠道问题;
另一方面,运营商也乐于充当中间人,尽管增值业务信息费对于运营商来说占收入的比例比较低,但增值业务相关的非话音类数据业务却是运营商未来业务的增长点,开放服务接口让SP来繁荣市场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模式,而切入中间的代收费环节,无疑相当于控制了增值业务产业链的心脏。
处在垄断地位的运营商在市场理性和商业利润之间难以取舍,定位不清。这种含混的中间人模式虽然能够带来较快的经济利益,SP却看不到自己的战略未来,只能急功近利,对市场进行掠夺式开发。
从客户关系来看,移动与SP甲乙方关系模糊。
运营商与SP难以用一般的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来理解,运营商是为SP提供通信平台吗?如果仅仅如此,运营商只需要完善平台服务就可以了,此时SP是运营商的客户。为何理应是上帝的客户又变得如此弱势?
运营商是代收费服务商吗?那为何又要对SP的业务模式指手画脚?提出种种限制措施?实际上运营商凭借自己的垄断地位,控制着增值业务产业链的核心,却又把业务运营的风险推给SP,导致产业链脱节。
与国外运营模式比较,日本的增值业务服务费用是由运营商DOCOMO收取的,但与我国的情况不同,日本的增值服务是由DOCOMO直接来面向用户的,内容提供商只把的产品卖给了运营商,而不需对用户负责。
形成我国目前这种格局的原因大概是,早期运营商对增值业务缺乏整体规划,便将产业链打开,放水养鱼;后来运营商发现,处在垄断位置的自己,完全可以像NTTDoCoMo一样,利用垄断优势将自己在产业链上的位置往下游推进,将原本处在服务商位置的SP推向内容提供商的位置。
多年的发展,增值业务类型和数量变得非常庞大,运营商与SP之间已经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利益关联,运营商如果直接接管SP运营,未必能够很快消化SP的业务,短期内会对整个行业产生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
运营商暂时在业务上将自己定位成“管理”这样一个与市场经济中企业根本不可能有的一个角色,市场条件下的所谓“管理”者,将市场合作双边关系变成单边关系。
从运营商管理来看,激励政策失衡。
正如运营商治理整顿之初所预计的,SP正在分化,业绩高的大SP和业绩低小SP向两极拉开,离开分界线越远拉开的力度越大。
分化的结果却并不是当初想要的那样,强者留下弱者淘汰,在SP行业,只有大、小SP之分,没有强弱之分是一个现实,生死分界线的唯一确定是每个月的收益,在支持业绩高的SP和限制业绩低的SP的政策指导下,SP最大任务就是提高当前业绩。
SP不太可能发展未来才能见效的业务,如果当月业绩不好,排名靠后,业绩分成和业务推广都将受到影响,下个月的收益与此密切相关,为了不至于下个月掉到生死线以下,许多SP只得绞尽脑汁提高当月业绩,至于手段是否合理合法,要比业绩本身次要的多。
SP为了维持业绩,甚至不惜公司花钱消费本公司的服务,制造高达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的自我消费,而这一切只不过为了提升业绩排名,为下一个业务计算周期获得一个好的位置。
我要啦免费统计
运营商失衡的激励政策,正把SP变成一个个嗜血的魔鬼,急功近利。
Web Counters
分类
移动互联网

谁在动SP的奶酪?

缘起规范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移动运营商(简称运营商)规范SP(移动增殖服务商)业务两年来,SP的整体业绩从治理整顿开始的急速下跌,到逐步稳定,再到之后一些SP又出现增长势头,从现象上看,似乎正在达到运营商治理之初的设想:规范市场,达到健康发展的目的。
现在,SP们逐渐发现,在“规范”了市场之后,属于自己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2006年7月7日,曾经高考学生的黑色日子,中国移动寻求对SP的彻底“解决方案”,此举近乎是中国移动对合作伙伴(客户)的逐客令,SP的最后晚餐即将开宴。
依照“规范市场”的说法,此前,SP曾经在“不健康”的轨道上高速发展了两三年,运营商的治理整顿,旨在遏制增值业务的欺诈性经营,因此,当监管行动展开之后,尽管许多SP感到业务开展深受影响,但一想到是为了健康发展作贡献,便只有甘心配合的份。
拿中国移动来说,利用“MISC”(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Center,移动信息服务中心)平台对增值业务进行监管,SP向用户提供的所有业务数据首先必须接受MISC的检查,只有符合MISC业务和计费规则的信息才能够正常发送,希望通过近乎透明的监管解决收费欺诈和信息骚扰的问题。
MISC不仅仅规定了计费方式,围绕计费和信息骚扰还设定了很多业务流程限制,MISC业务流程限制对SP业务创新日益构成障碍。面对MISC平台的业务检查机制,SP业务如果不符合MISC的规定,就无法正常开展。
从提高SP业务的灵活性来看,需要适度放开MISC对业务的过多限制;从监控的角度看,即便在目前的限制条件下,SP想进行非正常的运营,也不是困难的事情,MISC需要更严格的限制。
什么原因导致SP市场出现如此两难境地?运营商监控上出现矛盾的症结何处?
价值链错位
天文学中的三体运动与两体运动看上去差异不大,复杂度却高了一个数量级。SP通过运营商向用户提供服务,用户通过运营商缴纳信息费,运营商将收取的信息费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分账给SP,看上去简单的三体关系,执行起来则比较混乱,这似乎从天体力学中的三体运动能看出点征兆。
从业务流程上看,SP是服务提供者,用户是服务接受者,SP和用户构成服务和被服务关系。但从交易流程上看,用户并不是直接将钱交给SP,而是交给了运营商,所谓代收费或者代计费。
目前,运营商首先作为通信平台商为广大的SP提供基础服务,其次又充当了代收费的角色。如果运营商从业务控制的角度上进行管理,那么运营商必须将自己定位成业务运营者才比较合适,如果从收费的角度出发,加强信用建设的才能有效解决SP的服务中存在的违规行为,运营商企图抛开业务运营进行的所谓业务监控,是导致目前SP业务在一个不合理框架下难有创新的原因。
金融性质的业务,并不适合运营商的角色来运营。电子类产品消费国际上采用更普遍的做法是通过银行的信用支付,由于国内缺乏足够的信用支付手段,代收费/计费实际上是一种边缘状态的信用支付。
尽管现在运营商表面上将代收费制度改成带计费制度,将收费和计费分开,但由于实际中收费渠道的限制,运营商代替收费依然是最主要的方式。
运营商不合适地充当了两个角色,并将两个角色的责权关系混在一起。打了折扣的信息交易和业务交织在一起,成为价值错位的产业链。
贪婪的赢者通吃
随着市场化的发展,一些行业大型国企的垄断格局越来越明显,石油、电力、电信等行业垄断登峰造极,处于核心地位的巨无霸对整个产业链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在SP初期,SP成为运营商的探路石,想当初运营商忙着找SP要求送接入号码(运营商分配给SP开战业务的号码,通常比移动电话号码短,常常是4~5个数字),就怕SP不满意而不开展服务的情形还历历在目。
现如今,局势逐渐明晰,贪婪作借口,垄断为基础,驱逐SP开始。
结局
SP作为中国转型经济的特殊产物,其产生的理由过于牵强,现在,退场的SP又显得有些悲壮,CP、SP与运营商的博弈结局尽管已经注定,对于运营商,还是难逃卸磨杀驴的责难。
我要啦免费统计
行业垄断背景中,谁还会甘心做第二个SP?平均寿命才一位数的中小企业艰难地生活在宿命中,唉,养活一个企业远比养活一个人要难!
Web Counters
缘起规范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移动运营商(简称运营商)规范SP(移动增殖服务商)业务两年来,SP的整体业绩从治理整顿开始的急速下跌,到逐步稳定,再到之后一些SP又出现增长势头,从现象上看,似乎正在达到运营商治理之初的设想:规范市场,达到健康发展的目的。
现在,SP们逐渐发现,在“规范”了市场之后,属于自己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2006年7月7日,曾经高考学生的黑色日子,中国移动寻求对SP的彻底“解决方案”,此举近乎是中国移动对合作伙伴(客户)的逐客令,SP的最后晚餐即将开宴。
依照“规范市场”的说法,此前,SP曾经在“不健康”的轨道上高速发展了两三年,运营商的治理整顿,旨在遏制增值业务的欺诈性经营,因此,当监管行动展开之后,尽管许多SP感到业务开展深受影响,但一想到是为了健康发展作贡献,便只有甘心配合的份。
拿中国移动来说,利用“MISC”(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Center,移动信息服务中心)平台对增值业务进行监管,SP向用户提供的所有业务数据首先必须接受MISC的检查,只有符合MISC业务和计费规则的信息才能够正常发送,希望通过近乎透明的监管解决收费欺诈和信息骚扰的问题。
MISC不仅仅规定了计费方式,围绕计费和信息骚扰还设定了很多业务流程限制,MISC业务流程限制对SP业务创新日益构成障碍。面对MISC平台的业务检查机制,SP业务如果不符合MISC的规定,就无法正常开展。
从提高SP业务的灵活性来看,需要适度放开MISC对业务的过多限制;从监控的角度看,即便在目前的限制条件下,SP想进行非正常的运营,也不是困难的事情,MISC需要更严格的限制。
什么原因导致SP市场出现如此两难境地?运营商监控上出现矛盾的症结何处?
价值链错位
天文学中的三体运动与两体运动看上去差异不大,复杂度却高了一个数量级。SP通过运营商向用户提供服务,用户通过运营商缴纳信息费,运营商将收取的信息费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分账给SP,看上去简单的三体关系,执行起来则比较混乱,这似乎从天体力学中的三体运动能看出点征兆。
从业务流程上看,SP是服务提供者,用户是服务接受者,SP和用户构成服务和被服务关系。但从交易流程上看,用户并不是直接将钱交给SP,而是交给了运营商,所谓代收费或者代计费。
目前,运营商首先作为通信平台商为广大的SP提供基础服务,其次又充当了代收费的角色。如果运营商从业务控制的角度上进行管理,那么运营商必须将自己定位成业务运营者才比较合适,如果从收费的角度出发,加强信用建设的才能有效解决SP的服务中存在的违规行为,运营商企图抛开业务运营进行的所谓业务监控,是导致目前SP业务在一个不合理框架下难有创新的原因。
金融性质的业务,并不适合运营商的角色来运营。电子类产品消费国际上采用更普遍的做法是通过银行的信用支付,由于国内缺乏足够的信用支付手段,代收费/计费实际上是一种边缘状态的信用支付。
尽管现在运营商表面上将代收费制度改成带计费制度,将收费和计费分开,但由于实际中收费渠道的限制,运营商代替收费依然是最主要的方式。
运营商不合适地充当了两个角色,并将两个角色的责权关系混在一起。打了折扣的信息交易和业务交织在一起,成为价值错位的产业链。
贪婪的赢者通吃
随着市场化的发展,一些行业大型国企的垄断格局越来越明显,石油、电力、电信等行业垄断登峰造极,处于核心地位的巨无霸对整个产业链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在SP初期,SP成为运营商的探路石,想当初运营商忙着找SP要求送接入号码(运营商分配给SP开战业务的号码,通常比移动电话号码短,常常是4~5个数字),就怕SP不满意而不开展服务的情形还历历在目。
现如今,局势逐渐明晰,贪婪作借口,垄断为基础,驱逐SP开始。
结局
SP作为中国转型经济的特殊产物,其产生的理由过于牵强,现在,退场的SP又显得有些悲壮,CP、SP与运营商的博弈结局尽管已经注定,对于运营商,还是难逃卸磨杀驴的责难。
我要啦免费统计
行业垄断背景中,谁还会甘心做第二个SP?平均寿命才一位数的中小企业艰难地生活在宿命中,唉,养活一个企业远比养活一个人要难!
Web Counters
分类
社区与传播

公社与公路

与去年每次聚会大侃web2.0模式不同,最近身边的不少兄弟开始推出五花八门的互联网服务,之所以没说他们是web2.0服务,是觉得他们有比web2.0模式更有意义的现实基础,前一阵子先后介绍了一些,今天要介绍的是胡狼“伙聚”,此前,它叫做“阿比酷”。
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阿比酷”,阿比酷的含义也有些难懂,如果叫“比酷”就最合我的心意了,听说老蒋已经捷足先登了。
“伙聚”,按照官方的说法,就是参与者对外共享自己付费获得的WiFi接入点,这些共享的接入点最后连接成一张覆盖全球的WiFi网络,会员可以享受随时随地WiFi共享接入。
如果思路最终能够成功,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酷的东西,像胡狼自己说的,“我觉得这个事情不是有点酷,是太酷了,酷到很多朋友都觉得想法太好,太难做到,太理想主义。”胡狼的顾虑有他道理,这是一个利益的世界,奉献性的东西,又那么好,说服别人的难度相反会提高。
如果,我们就是理想主义者,伙聚公社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呢?
这是一个典型的2.0应用,从用户中来,回馈到用户,所谓用户参与。web2.0并不是什么万能药,但是,在几乎不增加用户成本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使用价值,这一点却非同寻常,似乎映证另一个命题,只有web2.0能够承载(商业)价值才有意义。
WiFi本身是热点,当3G被炒烂之后还姗姗未来,人们对移动应用的热情正在转移。除了不太适合高速移动之外,WiFi相关的技术正日渐成为3G的竞争对手,移动运算的价值正在不断被挖掘。
“公社”,作为一种经济体,由于缺乏细致的经济学杠杆,并不是一种合适的市场单元,但是,从娱乐与使用的角度出发,公社倡导的共建、共享的思路,却能够最大化地发挥使用价值,我对于web2.0的认同不在于其创造了所谓的“民主”思路,而在于这种貌似“民主”实则更等级化的结构下,激发了用户的价值创造。
其实所有的趋势下,我更相信,生产效率的提高是更基本的驱动力。无论多么眼花缭乱的应用,抛弃其偶然性的扰动,没有解决生产效率问题是不会有真正前景的。
“公社”倡导的大家参与,实际上是对传统互联网不均衡的单向价值的拓展,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在几乎所有的web2.0的项目中,都看到了“公社”的踪迹。
“伙聚”推进的共享WiFi接入,是基本不改变现有物理网络的前提下,重新组织的一张“逻辑”意义上的独立网络,这个网络的能够提升原来物理网络使用价值。
网络接入,是信息时代的公路服务,是基础的基础,随着接入成为一种成熟的服务,接入本身的商业价值并不明显,因此,“伙聚”网络的真正价值在于,在一张逻辑上独立的网络公路上,能够跑上“伙聚”标准的汽车,此所谓醉翁之意不在路。
分类
社区与传播

互联网的push(推)和pull(拉)

        郑治两周前给了我一个连接,是个叫e准的网站,郑治是IPTV专家,e准和电视节目有关,不过郑治以世界杯作为诱惑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我是铁杆非球迷。
        做过sp的人都喜欢这个词push(推,向用户发信息),push一条信息到用户的手机上,常常意味着收到一份钱,颇有些来一个人,舀一碗豆浆收一块钱的充实感。
        做互联网的人其实更熟悉另一个词pull(拉,用户主动浏览信息),互联网到现在为止,还是用户主动浏览的模式,用户想不起你来,你的信息就无法被用户看到,所以许多网站总是想方设法让用户设置成首页,这样当用户打开浏览器的时候,第一个光顾的总是自己。
        互联网采用是pull(拉),这个比较好理解,信息的发布者,并不知道谁需要信息,想push找不到对象,再则,浏览器被设计成了请求接收模式,没有服务器主动传送的渠道,即便是电子邮件,也不是直接发送到用户的计算机上,而是由用户的计算机到邮件服务器上获取(pull)。
        无线应用采用push(推),有着商业利益的考量,push出去的是信息,进帐的真金白银,愿意push还是等用户来拉,商家如何决断也比较好理解。
        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理由呢?
        手机上的信息展示量通常很少,不太适合长期和大量的信息阅读,但手机与人相影而行,倒是适合紧跟人的信息。
        许多人抱怨普通互联网信息与人无关,导致了大量与阅读者无关的信息,除了网站对其读者阅读习惯缺乏了解之外,还因为有很多信息,甚至读者自己没有看到之前都无从知道是否感兴趣。你想看今天哪一条新闻?许多时候,面对google看似万能的搜索输入框,不知该填写什么才有自己要的结果。
        说到底,一些信息与你到底“无关”还是“有关”需要后验决定,这时候看上去信息冗余或者无关信息充斥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甚至是必须的。信息并不都具有确定的个性化属性,对于那些个性特征不明显的信息,让用户来pull(拉)是合适的,pull的过程也是选择的过程。
        通常,手机上适合需要及时处理的、与个人相关的信息,比如日程提示、通讯录等等(对于那些时间宽裕,把手机当成pc,在互联网上泡论坛之类的不在我说的通常之列),而需要用户pull的信息,由于“多余”信息的存在,会导致手机这种小设备阅读不方便。
        e准,提供电视节目提醒服务,你通过互联网设定你的兴趣,你需要的节目提醒将push到你的手机上,这种节目提醒与用户自己设定的本机日程提示不同,节目提醒可以是动态的,而自己设定的日程是静态的。举个例子,自己在手机上设定的某场足球赛的日程提醒,将会按照设定者设定的时间和内容提示,而通过网站定制的信息,当比赛因故发生推延的时候,或者参赛队伍发生变化等,相应的提示信息会做出合理的变更。
        e准把需要用户到网站上pull的电视节目信息,变成了手机上的push,当RSS定制服务遭遇各种困难的时候,是定制类服务的一种积极的探索,也是个性化应用的一种有益探索。
        e准还没有解决RSS定制中的问题,定制需要用户参与,具有灵活性,但用户常常不能准确地定制自己想要的信息,存在的“技巧性”门槛到底如何解决?
        当手机上定制类服务商日渐增多,多家定制服务之间如何平衡,不至于让用户重新陷入定制导致的信息过载?
        还有一个中国本地化的问题是,短信等sp服务,已经被一些服务商过度破坏性开发,如何让用户放心使用也是个问题。
        sp手机业务,随着wap的普及,算是无线互联网服务的一种,有线、无线一拉一推,有着不同的业务特征。如何将有线、无线平衡发展是未来互联网的一种机遇。(文/醒客

分类
互联网观察

雅虎结盟,网络“沃尔玛”初现端倪

     雅虎和eBay周四宣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雅虎是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巨头,ebay是全球最成功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雅虎ebay结盟,标志着综合性服务的互联网服务商初现端倪。
    互联网从领域性的信息服务到信息门户,是信息类服务综合化的表现,服务综合化是商业发展的趋势,传统行业中,沃尔玛已经位居世界五百强之首多年,综合服务的零售业已经取代制造业成为工业文明的主宰。
    我在后门户时代的趋势文中探讨了综合类门户(权且还叫门户吧)出现带来的一些变化和趋势,新型的综合类网站最大的特点是,服务多元化,面向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雅虎ebay结盟,将搜索、广告、支付、即时通信等一网打尽,雅虎通过近期多项收购和合作,正在朝着面向用户一站式服务发展。
     信息类综合服务的效果是明显的,国内以门户为特征的服务商占据用户互联网上的“入口”点,已经成为信息服务事实上的“看门人”,谷歌(google)、百度等搜索门户的成功,更把面向用户的一站式信息服务演绎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传统产业来看,产品的多样化和一站式服务是产业趋势,制造业和零售业分离使得制造业更专、效率更高,零售业更综合、更贴近用户,用户能够以最轻松的方式享受物质丰富产业成功。
    从单纯的信息服务走向信息与商务结合,是信息综合化的一个新的阶段,打破了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界限,未来,信息产品(一首歌、一款游戏)与传统产品(一支牙膏、一辆汽车)并排在网上销售将变成现实。
    传统行业综合化重要基础在于制造业与零售业的的社会分工,生产与销售(流通)分离提高了产品价值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效率。互联网下的综合化与传统行业还不能完全类比,信息产品的生产(设计)与销售(运营)的分离,至少从现阶段来看要比传统行业复杂,尽管盛大传奇的成功可以看成是设计与运营分离的一个成功实例,但大规模的信息产品销售与设计当前不具备标准化的社会分工基础,当前几乎所有的游戏运营公司几乎都在计划自己的游戏开发。
    设计与运营的分离困难一方名因位信息产品设计成本高昂,边际成本接近的零,另一方面在于信息标准化工作的不成熟,分离的困难将对雅虎ebay式的结盟价值大打折扣。
    不管怎么说,雅虎ebay结盟,是一个开始,未来互联网服务走向真正的综合化是必然方向,网络“沃尔玛”时代正在掀开帷幕。
 

分类
互联网观察

五一劳动节快乐!

祝各位朋友劳动节快乐!
祝各位朋友劳动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