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视频新媒体

为什么播客不流行

        [[先回答一下上一篇文章后一个朋友的提问,我说“并不是所有的垂直范围加在一起就等同于通用搜索。”,他问“那为什么还要区分不同的行业做垂直搜索”?
        我的答案是,因为垂直搜索是更深入的搜索方式,非常依赖对相关行业的知识分析,也就是说只有对一个行业的资料内容做过大量的分析才能做到垂直搜索,而这种分析如果不借助人,将会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基于全面的内容深度搜索,还不能做到很好的效果。]]
        前阵子有人问,现在博客如此流行,下一步流行什么,是播客(podcast)吗,或者是视客(Videocast)?猛一想,似乎有些道理,即时聊天工具经历了从文字到声音、视频的变化,互联网经历了从文本到多媒体的变化,从博客到播客到视客,是最自然的延伸。
        更充分的理由在于,人们平时说话远远多于写字,写博客文章是文笔好的人专利,而说话,几乎人人可以,播客应该很快流行。
        按说,博客作为一个全新的应用模式,用户教育是个漫长的过程,从博客到播客,如果技术条件成熟,过程应该短的多,现在却出现了相反的局面,博客从2002年开始在国内兴起,到2004年木子美事件,2年时间,成蛹化蝶,而播客,从2003年开始,到如今似乎还没有化蝶的迹象。
        这当中有一些环境方面的限制,当前带宽相对还不是很高,播客的效果会有些影响,但我总觉得这不是主要原因,播客没有如约流行,应该有其他的理由。
        即时聊天工具,最开始是熟悉的朋友取代电话来使用,便宜、方便,很快即时聊天工具变成陌生人交友的工具,陌生人聊天和朋友聊天,看上去只是对象的不同,实际上却有重要的区别。
        不想做过深入的探讨,只要看一些简单的比较,比如:与朋友聊天,聊天内容常常不能随便的转到另一个朋友的身上,而陌生人聊天,除了性别还比较敏感外,可以很容易转移。再比如:朋友之间的聊天常常需要达成某种目标,而陌生人聊天常常是随意的。
        这些区别会导致服务开展的不同,QQ可以查找在线的陌生人,MSN需要按照注册邮箱来添加,我能很方便对MSN好友进行分组,而QQ,尝试很多次,发现很难,QQ上充满了不熟悉的所谓网友,除了他现在的昵称,我几乎一无所知。我能把QQ上的这些幽灵变成MSN的好友吗?非常难,因为他们是不同的。
        博客常被人们说成是圈子的交流工具,而实际上,当前博客更多充当了可以自由申请的个人专栏,不管文笔如何,作者们更多的是用来写文章表达观点,而不是象给别人写邮件那样的沟通,因此博客虽说是交流工具,而交流却非常的正式,象大酒店里专家们举行的论坛而不是街头巷尾妇人的咬耳朵。
        好了,我们再回到播客,和博客对应于自由申请的专栏相比,播客应该是什么?对,播客应该是可以自由申请的个人电台,与每个人都会写字,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常写文章一样,每个人都会说话,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电台播音员。比较一下会写字的人能写文章的比例和会说话的人能作主持人的比例,播客为什么不流行应该比较好解释。
        未来基于视音频的工具将比写字的工具更流行,但他的名字或许不叫播客。

分类
搜索

垂直搜索与搜索趋势

当前的搜索引擎越来越不适应互联网信息检索的需要,数以万计的查询结果,看上去很好,想找到合适的结果,却比较难,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秩序,并不能满足互联网发展的要求。
周六第三期项目秀的时候,搜what网站提供了一种与google、百度等通用搜索不同的检索方案,搜what提供了基于黄页、航班查询、祝福语、歌曲、绿色食品等查询服务。
这通常叫做垂直搜索,搜what提供的是垂直搜索的技术引擎。垂直搜索与通用搜索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垂直搜索限制了搜索范围,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垂直范围加在一起就等同于通用搜索。
我和世纪互联CTO老蒋探讨本地搜索和网络搜索问题的时候,共识是,本地搜索并不是网络搜索的简单延伸,本地搜索更多是你已知(或者应该知道)的搜索,网络搜索更多是对未知的搜索。
传统的基于文本比对的搜索,正在进一步深入发展,整体上说,涉及到如下几大方面。
搜索对象的变化,松散文本到数据结构化。举个例子说,假如你正在查询航班,你输入“上海”的时候,结果不会是“说上海话”中的“上海”,系统知道寻找地址而不是其他,这时候,航班信息中的地址信息(如:上海)转移到别的地方将不再具有相同的含义,这是数据结构化,其含义不仅由文本,而且与所处位置相关。
搜索方法的变化,从文本比较到含义(语义)检索。搜索不再是简单的文本比对,而是基于文本真实含义的理解,例如:通常检索“牛”的时候,天牛的“牛”还是蜗牛的“牛”,都是潜在的匹配目标,这是根据文本信息比对的结果,如果引入“牛”含义,那么“蜗牛”就会排斥在外,同时,有“最重要的农耕动物”意思而不包含“牛”的内容也将是待选目标。
搜索主体相关,结果只是关于搜索者的信息。这一点尤为重要,在互联网传媒时期,传播的是公众信息,这些信息与具体人的关联性不大,比如:本届奥运会的赛程,谁是国家足球队教练。还包括公共的知识体系,比如:牛顿定律,互联网的TCP/IP协议。
越来越多的非公众信息与公共知识体系的内容出现在互联网上。昨天晚上饭店的订餐单,前天下午去浦东机场的保险单号码,一个新开张的互联网公司开发的一套公司软件协议,这些信息如果不和具体人相关,无法想象我们将怎么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鼓吹搜索结果一万甚至一百万显然是个黑色幽默。
与其说搜索垂直化,还不如说搜索的纵深化,当前,机器智能的发展离人们使用目标有比较大的差距,搜索引擎技术近期的根本在于,如何利用阶段性的成果,设计出可应用的产品和服务。
51.la Free Site Stats
搜索未来到底沿着什么样的方向,非常的不确定,确定的是,搜索的未来在于越来越精确。
Web Counters
当前的搜索引擎越来越不适应互联网信息检索的需要,数以万计的查询结果,看上去很好,想找到合适的结果,却比较难,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秩序,并不能满足互联网发展的要求。
周六第三期项目秀的时候,搜what网站提供了一种与google、百度等通用搜索不同的检索方案,搜what提供了基于黄页、航班查询、祝福语、歌曲、绿色食品等查询服务。
这通常叫做垂直搜索,搜what提供的是垂直搜索的技术引擎。垂直搜索与通用搜索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垂直搜索限制了搜索范围,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垂直范围加在一起就等同于通用搜索。
我和世纪互联CTO老蒋探讨本地搜索和网络搜索问题的时候,共识是,本地搜索并不是网络搜索的简单延伸,本地搜索更多是你已知(或者应该知道)的搜索,网络搜索更多是对未知的搜索。
传统的基于文本比对的搜索,正在进一步深入发展,整体上说,涉及到如下几大方面。
搜索对象的变化,松散文本到数据结构化。举个例子说,假如你正在查询航班,你输入“上海”的时候,结果不会是“说上海话”中的“上海”,系统知道寻找地址而不是其他,这时候,航班信息中的地址信息(如:上海)转移到别的地方将不再具有相同的含义,这是数据结构化,其含义不仅由文本,而且与所处位置相关。
搜索方法的变化,从文本比较到含义(语义)检索。搜索不再是简单的文本比对,而是基于文本真实含义的理解,例如:通常检索“牛”的时候,天牛的“牛”还是蜗牛的“牛”,都是潜在的匹配目标,这是根据文本信息比对的结果,如果引入“牛”含义,那么“蜗牛”就会排斥在外,同时,有“最重要的农耕动物”意思而不包含“牛”的内容也将是待选目标。
搜索主体相关,结果只是关于搜索者的信息。这一点尤为重要,
分类
互联网观察

互联网动力学模型

近年来,互联网重新成为热门话题,促进了关于互联网价值模型的探索,2004年,Tim O’Lary先生初次提出了web2.0的概念,这一概念在一年之内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掀起了一股web2.0的讨论热潮。
去年开始,web2.0也开始在中国、日本、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流行,对于web2.0,不同的人群有非常不同的观点,由于目前对于web2.0系统性的探讨比较少,一些争议常常陷入盲人摸象的境地。
随着对web2.0探讨的越来越多,容易发现,web2.0是web的深化,而不是与此前的web(也有人相应的称为web1.0,下面也称作web1.0)不一样的东西。在去年,随着门户博客潮流的爆发,创业者们不得不对web2.0作重新认识,以前对于web2.0与web1.0的界限显然被夸大了太多。
一个从历史沿革的角度对互联网进行阐释的体系模型显得非常必要,它不仅仅反映当前web2.0的一些趋势,而且能够描述互联网整体的商业价值结构,人们通过这个模型能够系统地找到互联网发展的脉络。
所谓动力学模型,是指从驱动力角度而不是现象角度来探讨,无论是技术驱动力还是用户需求的驱动力,动力学特征决定了中长期发展的方向。
互联网的发展告诉我们,所有的理论探讨,都是后验的,理论家的预言永远要落后于实践者的脚步,因此当前(包括本文)与其说是互联网方向的探讨,还不如说是对当前互联网已有事件的总结,希望总结能够帮助梳理稍显凌乱的思绪。
鉴于web2.0是web1.0自然发展的理解,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如果没有必要,你将看不到对于web2.0与web1.0的分割。
互联网自发展以来,就担负着传播商业价值的责任,其商业价值体系可以用下面的金字塔来描述:

互联网金字塔架构

互联网是人传递信息,并由此衍生各种关系,从而实现价值的系统。毫无疑问,互联网的动力学基础是人、信息以及人与信息构成的各种关系,互联网的目标是要实现价值。
进一步解释如下:
价值(Value):互联网的商业根本。从商业角度讲,互联网上所有的行为都是为商业价值服务的,因此,一切互联网形态最终成为价值的承载体,价值成为互联网金字塔的制高点。
信息(Information):互联网传递的内容。
人(Person):互联网参与主体。作为价值诉求者的人,是互联网的活跃因素。
关系(Relationship):信息与人存在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关联。关系的存在是的互联网的价值不能简单地表现为信息或者人的数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价值越来越体现在关系构建的结构上,关系不仅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也广泛的存在于信息与信息之间,信息与人之间。
价值是统领,信息、人和关系是承载者,最终,信息、人、关系、价值构成动力金字塔。但这些还不足以构成完整的,上面的描述是基于使用者的外部特征,没有给出系统的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此模型,扩充如下:

互联网金字塔模型

业务模型(Business Model):互联网业务机制。四大元素价值、信息、人、关系在互联网上的具体呈现形式,是实现四大元素的承载体。
技术(Technology):业务模型的执行机构。互联网业务动力核心,是最终的运转机制。
至此,给出了互联网动力学金字塔模型,未来的探讨我们发现,许许多多已经出现和即将出现的现象,能够给出合理的预测、解释和方案,欢迎各位探讨。

分类
搜索

搜索之惑

上次探讨为什么是搜索的时候说到,搜索引擎的真正价值在于提供了信息的秩序,有些朋友进一步问我,什么是信息的秩序呢?
回答什么是信息的秩序之前,先看另一个话题,当我们给小孩子刚够吃或者不够吃数量的苹果时,你会发现小孩子会不区分大小,全部吃掉,当你给的数量很多的时候,小孩子将会挑大的、好的先吃掉,如果孩子的辨别力足够,剩下来相对于已经吃掉的苹果,质量要差,这就是秩序表现。
供给小于需求的时候,人们关注生产的数量,当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人们更关注质量,这里的质量可以通过秩序来实现。
信息的秩序可以描述成按照某个人或者某群人的需求对信息进行的组织。搜索引擎按照关键字组织信息,相对于各个服务器上的分散信息,是更符合用户需要的信息秩序。
理想的信息秩序应该满足几个条件:覆盖潜在的所有相关信息,按照符合要求的程度排序,最小数量。搜索引擎正为此而努力,蜘蛛或者机器人自动抓取网页,满足覆盖性;对页面进行评估(如:page rank页面等级),满足排序;过滤垃圾信息,分页编排,满足最小量。
不过,搜索引擎实际能做到的程度非常有限,打开搜索引擎,你输入你的关键字(不是问题),并不是搜索你的答案,而是陈列包含有答案字符的结果,除了公众流行信息,搜索引擎难以给你带来任何有意义的结果。
哥哥和弟弟向妈妈告别,“我要上学了”,同一句话,妈妈知道,哥哥去的是中学,弟弟去的是小学,但搜索引擎不知道。妈妈有关于孩子个人背景知识,而搜索引擎没有,这是很重要的区别,我曾说,网络是失忆的病人,每次与你相对,总是从你的名字问起。
学生时代,我们最有效的获取答案的方式是问老师,你一个问题,老师给出一个结果,合格的老师会让你无惑,现在我们把依靠转给搜索引擎,这是个还不够负责的老师,他告诉你可能是1,可能是2,可能是…n
并不是所有提供了秩序的工具和服务都能流行,只有这种秩序具有一定领域的应用价值,并没有更优秀的替代品才行,传统的门户首页秩序实现了新闻传播价值,但不能有效传递交流类的信息;RSS定制秩序实现了博客摘要的定向传播价值,但无法解决信息过载问题;搜索引擎的大众信息的分类(按照关键字)秩序实现公共信息检索价值,但不能解决细分信息检索价值。
很多时候,不知道目标的关键字,还需要结果,甚至是精确的结果,就像老师回答问题一样,搜索引擎可以吗?
分类
搜索

为什么是搜索

        上帝说需要信息,于是有了互联网,上帝说需要秩序,于是有了搜索。
        说到搜索引擎(google把这个关键字第一个位置给了百度,有意思),我第一想到的是目录,无论你是想了解一本新书的内容,或者在一本看过的书中找一个遗忘的公式,翻看目录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目录是一种信息查找的索引,通过检索比目标少得多的信息找到你想要的目标。
        搜索引擎具有和目录类似的功能,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由于互联网的动态性,搜索引擎提供的索引是动态、非完全、滞后、甚至错误的,尽管如此,搜索引擎目前已经成为信息索引最优秀的工具。
        操作引擎真正变得流行,还是近几年的事情,看看不管是先起的百度还是后起的搜狗,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雅虎,还是风华正茂的google,大有一番“搜场风云,舍我其谁”的姿态,搜索很火了。
        搜索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撑,对于华尔街技术加团队的评判方式,是难得投资题材,但这并不是搜索引擎流行的原因。真正的理由在于,每天打开浏览器,除了固定的几个网址,如果你想找一些你感兴趣的信息,搜索引擎几乎是唯一选择。
        在互联网初期,信息提供者比较少,几个网站挨个看过去并不是什么问题,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地毯式的方法已经成为不可能事件,为日渐增多的信息提供索引成为必要。
        早期的互联网提供了类似图书馆检索的目录服务,但目录服务并没有成为主流的互联网服务。九十年代,雅虎开始提供分类为特点的信息索引服务,随着信息量的快速增长,基于人工分类的信息索引服务难以满足用户需要。
        通过搜索引擎,用户得到与关键词匹配的信息,与分类相比,具有更大的方便性和灵活性,而且信息是服务器从各个网站自动抓过来的(蜘蛛或者机器人),效率比人工要高很多,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搜索引擎成为导航者。
         农耕时代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工业文明带来的社会大分工,生产和流通成为不同的产业。信息产业也正在经历这样的过程,信息的生产(创作)与传播正在分离,信息越来越海量,如何保证信息流向(传播到)正确的地方也越来越重要。
         也正如计算机发展,初期是保证更高的效率和功能,逐渐变为保证安全和可靠。信息从广泛传播正在转向准确传播,信息需要秩序,保证信息的按照正确的渠道流通的秩序,这是信息的价值所在。
         搜索引擎的真正价值在于提供了信息秩序,但搜索引擎显然不是秩序的终极提供者,对于传播秩序的建立并不完善,当翻过检索结果多页也找不到自己想要到信息时,搜索引擎已经走到了边缘。
        毫无疑问,2006年最值钱的是什么,是搜索。那2006年之后呢?

分类
社区与传播

忘记点击率到底有多难

        点击率是一个让人爱又让人恨的东西,做网站本来是为了赚钱,但老网友会“秘传”你,先做点击率再说,因为没有点击率别人对你不感兴趣。等点击率起来了,你想赚的钱连影子还看不到,点击率也快成了“保健品”了。
       大家在评论点击率的时候,常能够把点击率和网站价值分开来看,尤其是在web2.0时代,都认为点击率早该下岗了。但是,一旦涉及到自己的网站或者博客,又完全变了一个态度,不仅徐静蕾博客点击突破千万是重要的宣传事件,即便一些非常强调圈子的博客作者,在博客点击破十万、二十万的时候,同样会庆祝一把。
        第一次互联网浪潮的时候,点击率就曾经让互联网创业者朝思暮想,伴随着互联网起起落落,CNNIC的统计换成了今天的Alexa排名,点击率至上的思路并没有根本变化,互联网创业者的聚会上,先Alexa排名进入一千,后找投资辅助上市,是默认的成功公式。
        问题是,看谁富不富,不能仅以谁家门口经过的人多来决定,即便是商店,也不是去的人多就赚钱多。否定点击率非常简单,忘记点击率,并不那么容易。
        看中点击率,是因为点击率代表了网站价值,如果找不到比点击率更好的评价网站价值的办法,点击率依然会是大家追捧的对象。高考不是很好的人才选拔方式,但没有比高考更好的方式之前,只能认高考。
        老白前列举blogger的钱途,算来算去,还是与点击率关系密切的广告占了优,其余方式对于普通的博客,可望不可及,后来又补了一篇,依然还是广告,说到底,没有找到依赖点击率之外的互联网模式之前,点击率是唯一的底牌。
       web2.0流行,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点击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个不以点击率论英雄的时代即将到来,但是,我们现在分明只是拿起了锤子,叮咣叮咣之后,砸碎了旧世界,却还没有来得及创造新世界。

分类
业务模型

信用时代加速,代收费还能走多久

       周六打开MSN邮箱的时候,MSN成员服务的一则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MSN将和招商银行合作推出信用卡,互联网服务商和银行合作推出信用卡,我是第一次听说。
       国人的信息产品消费,听到最多的是“电信代收费”,就是你发条短信或者打个电话,移动运营商在你的手机账户中扣钱,替代你向服务商支付的那种方式,通过电信代收费,弹指间完成付费过程,非常方便。
       不过,方便的代收费过程存在明显的漏洞,用户和服务商之间隔着运营商,交易总是间接的,服务商的行为只能靠自律来规范,最终,电信服务欺诈成为每年315晚会的投诉重点。代收费过程部分取代了正常的货币流通,却又难以做到货币流通的严格性,加上运营商还要扣取高到10%以上的分成,代收费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支付问题。
       与代收费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是各个服务商推出的虚拟币,比如:滕讯的Q币,百度的百度币等,虚拟币与服务商的信息产品联系在一起,在一定范围内替代正常的货币流通。
       虚拟币虽然能够解决快速支付的问题,但却是相对封闭的流通系统,完善的虚拟币建设实际上是每个企业都建设自己的小银行,而且,当虚拟币使用范围越来越大,将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冲击,从长远看,国家不可能允许其大规模发展。
       货币流通是银行的事,银行系统应该承担起支付的职能,在银行网点遍布城乡的情况下,我们却经常听到支付渠道这个名词,而且一些新兴的企业成功往往是因为快速建立了虚拟币发行渠道而成功。
       代收费、虚拟币是在支付手段欠缺的情况下,由于银行信用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受国家的整体政策影响,一个企业常常难以推动,这是企业选择代收费等渠道,边缘性地替代银行职能的原因,但企业解决支付的真正之道在于通过银行建立通畅的信用支付渠道。。

       现在有了,MSN与招商银行共同推出信用卡,迈出了信用支付的重要一步,当然,这仅仅是开始,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可以随时随地刷卡消费电信代收费、虚拟币成为过去。

分类
业务模型

web2概念(5):业务价值体现

 引进用户主导型的平台
        以前,企业方(信息发送方)把握主动权,决定发送给用户什么样的信息,而现在的Web2.0,用户方享有一定的控制权,分布在不同站点的信息通过内容聚合便于用户使用、加工。如果使用像Grease Monkey这样的工具,即使不搭建网站,用户通过终端软件也可以内容聚合。
        随着自媒体的出现,用户不仅能获得大企业,大众传媒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在浏览信息、网络购物的时候,将其他用户的信息作为判断价值的基准。使用自媒体的传播信息的可信度虽令人担忧,但是,作为不受广告及企业意图左右的中立观点,具有存在的价值。
        比如说正在进行网络化、电子化的企业,是否可以尝试一下,不再像以前那样自己去控制商品的宣传,而是去搭建一个尊重用户主导权的网站,比如设置用户间交流的平台等,使得用户充分了解产品呢?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你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才行。
        也就是说,用户通过自己对信息的加工,又自主的发送信息,从而充分地展现出了对网络平台的主导权,当然由于这种情况对于现有价值链具有非常大的冲击,因此,格局的形成注定不会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或许需要等待很长一段时间。
最大限的利用传输信息
        为了使传输信息不容易被竞争对手窃取,利用用户共享数据的Web2.0进行业务活动很有好处,理由如下:
         1)通过共享数据的增加,自己公司的网站的信息量也会增加,网站的利用价值会升高。
         2)通过对共享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用户各种各样的动态,积累购买行为信息。
         3)通过加工、挖掘共享数据,可以推动增殖业务。
长尾模式挖掘
        长尾模式的针对的是传统商务中的小额市场,依靠小额市场的销售积累,要想从长尾模式积累到足够赢利的销售量,需要一定规模的目标顾客群,长尾分析图中的横轴,就是作为业务目标市场的总体数量,这个横轴到底是按商品量还是顾客数量来排列,依不同行业而异。
同步信息
        信息同步的RSS/ATOM Feed,本质上虽然是用XML 记录的网页的标题、摘要等,但是,对于如何同步信息存在多种可能性,已有的RSS/ATOM feed常见的包括下列几项:
        新闻内容、博客内容 、企业新闻发布、搜索结果概要、声音和影像(Podcasting)、广告。
        上述信息内容还有可能扩张到其他有价值的信息领域,比如:向用户发送详细的商品信息;发送的商业活动中的确认信息;企业决策信息等等。可能需要具体解决业务、技术方面的问题,但是,通过新的标准化网络服务,用户的信息交流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内容聚合与被内容聚合
        内容聚合包括两方面:你是来聚合别人还是别人来聚合你,这需要考察一下自己定位,成为内容聚合的主体去搭建新的内容网站,还是公开Web API和RSS/ATOM Feed,成为被聚合的对象,充分考虑两种情况分别对自己的公司有哪些好处和坏处。web API会产生业界间互联网站点联盟,RSS通过推广,拓展的不光是自己的网站,而且扩展到了无数的其他网站及RSS/ATOM 阅读器。相反,如果过分依存单一网站内容的话,又伴随了降低服务可用性及可信性风险。

        像这种在真实世界的商务中不可能的事情,在网络业务中却可能发生,理解这些的基础上搭建业务网络,才是成为Web2.0时代的最适合企业的条件。
感谢Revic Global张宇小姐翻译相关的日文资料,本文根据日文翻译稿整理。

分类
业务模型

什么叫Mashup

最近,Mashup这个词被很多许多web2.0爱好者提及,那什么是Mashup呢?一个朋友问我。我说Mashup就是内容聚合,他说,内容聚合我早就知道了,为什么许多人还用Mashup这个词呢?从一些朋友提供的有关Mashup的定义来看,大多用混血、糅合等等来解释Mashup,读者并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概念。

分类
业务模型

再说Google OS

写了Google的操作系统重要吗,引来不少声音,感谢大家的关注,下面就相关的问题解释一下:
1.Web OS 到底是什么?
我也没有找到关于Web OS的权威解释,通过我查到的一些中英文资料(如:Duke大学),Web OS提供面向网络的操作系统服务,包括:网络资源寻址、全球名称空间、远程执行程序(在客户端执行服务器程序)、资源管理、认证与安全。
一些共识应该是,Web OS支持丰富的网络操作,比如:网页浏览、RSS阅读甚至直接支持一些Web API,提供集中的、全面的(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基础网络应用)、友好的(便于使用)Web资源访问能力,是一组网络功能的集合。
表现上可以是一个软件包,安装这个软件,可以方便地使用互联网。
Web API也需要解释一下,全称是Web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网络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有点类似于微软提供的Windows API,微软的Windows API提供了本机的操作接口,Web API提供了网络的操作接口。从这个角度讲,把Web的基本操作程序封装在一起,称为Web OS有其合理性。
2.Web OS是Application(应用程序)还是OS(操作系统)?
有人认为,通过Ajax等技术,浏览器实际上已经能够实现很多所谓Web OS的功能,Web OS如果只是个增强的浏览器,应该叫做Application而不是OS.
这确实是个问题,实际上说明,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并没有划一的界限,当初的中文之星你说是操作系统还是应用软件呢?更早期的UCDOS(一种对DOS进行汉化的外壳程序)呢?总体上说,操作系统提供了系统的资源访问能力,应用软件提供某一方面的具体功能应用,理解到这一层就可以了,而无需死抠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含义。
3.WebOS是装在裸机上的吗?与本机操作系统(如Windows)什么关系?
Web OS是不是装在裸机上,对于Web OS来说,并不是一个关键点,就像早期的Windows 3.2是运行在DOS上的操作系统一样,Web OS可以是运行在本机操作系统(如:Windows)上的一个外壳式操作系统,当然,也可以像Windows 95以后的版本,直接运行在裸机上。
操作系统是不是需要在裸机上运行并不关键。关键是是否提供了完备的网络资源操作接口(包括人机接口)。
4.操作系统为什么不重要?
有人质疑将来操作系统个人制造的问题,这显然是有些误解,我并不是说一下抛弃微软的windows系统,而单独做出一套全新的类似Windows的操作系统。
做过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人应该有些感受,程序员可以利用微软提供的Windows CE、Windows XP embedded或者Linux,自己创建某一个设备的操作系统,并且新的操作系统并非是微软一家的东西,可以融合多厂商的不同功能模块。
当初业界要求微软公开Windows API的标准,其目的就是为了业界共同打造操作系统软件,但那个时候开放API标准的实际操作比较困难,现在Web时代,基于Web的标准化程度很高,不同的程序和服务能够方便的进行对接,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操作系统可以分解成许多的功能模块,不同的模块出自不同公司之手,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当所有人都能够自由定制自己的操作系统(和编程序一样,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工作都是程序员一个人的功劳,他需要利用开发库等一些列中间产品),就象今天小学生就可以自由编制程序一样,这确实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5.GooOS,Google 操作系统会是什么样子?
51.la Free Site Stats
GooOS会是什么样子,一些人已经通过不同的渠道有所透露,但也没有找到权威的说法,我想,GooOS在未来一段时间,主要形式会是像google桌面一样的外挂产品,外挂到Linux、Windows、Apple等操作系统上,当然,一些领域Google推出基于裸机的GooOS也完全可能。
更新:
6.定制操作系统和开发操作系统有多大区别
Chen在评论中说道定制操作系统和开发操作系统,现阶段来看确实有些区别,实际上也并没有太本质的区别,因为所有的程序设计(包括开发操作系统或者定制操作系统)变成越来越接近“搭积木”的游戏,而真正的不基于第三方的汇编级编程已经很少了。
由于人类已经在编程方面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和产品,操作系统结构和源代码也将会是人类共享的知识财富,这也使得开发/定制操作系统的区别变得越来越小。
第一篇文章中没有区分定制和开发操作系统,不是一个疏忽,而是我认为不远的未来将是一回事情。
< strong>7.google的核心是什么
google中国的李开复曾经说过,google的核心技术并不是所谓的搜索,而是网络存贮技术,google利用最常见的硬件设备,普通的服务器、普通的内存,通过Google的软件,把google打造成世界上最廉价的存储基地。这是google真正动力,Gmail、google搜索等等,都是基于这种强大的分布式存储而成功的。
保守估计,google在全球各地具有数以十万计的服务器,而且数字每天都在增加。
8.什么是“Google OS不重要”
我说google OS不重要,是说,相比于google推出的那些服务,google os显得无足轻重,Chen说“在一种‘新的技术创新和新的营利增长点’距今仍离之甚远的时候,Google若要从传统理念着手,开发操作系统(非‘定制’),以期能从根本上占据用户的桌面,那我想这种政策,不失为一个虽保守却极为明智的选择。”
goole若同微软拼传统的操作系统,显然没有太大的意义,实际上google os只不过是网络服务战略的一部分,说到底是要整合自己的网络服务,这种整合当然有意义,但不是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那种意义。
通过聚合(Mashup),google OS所要做的事情,很多人都可以做,google价值在于用户和数据而不是软件,这也是人们常常提到的Intel Inside被Data Inside取代的话题。
Web Counters
写了Google的操作系统重要吗,引来不少声音,感谢大家的关注,下面就相关的问题解释一下:
1.Web OS 到底是什么?
我也没有找到关于Web OS的权威解释,通过我查到的一些中英文资料(如:Duke大学),Web OS提供面向网络的操作系统服务,包括:网络资源寻址、全球名称空间、远程执行程序(在客户端执行服务器程序)、资源管理、认证与安全。
一些共识应该是,Web OS支持丰富的网络操作,比如:网页浏览、RSS阅读甚至直接支持一些Web API,提供集中的、全面的(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基础网络应用)、友好的(便于使用)Web资源访问能力,是一组网络功能的集合。
表现上可以是一个软件包,安装这个软件,可以方便地使用互联网。
Web API也需要解释一下,全称是Web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网络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有点类似于微软提供的Windows API,微软的Windows API提供了本机的操作接口,Web API提供了网络的操作接口。从这个角度讲,把Web的基本操作程序封装在一起,称为Web OS有其合理性。
2.Web OS是Application(应用程序)还是OS(操作系统)?
有人认为,通过Ajax等技术,浏览器实际上已经能够实现很多所谓Web OS的功能,Web OS如果只是个增强的浏览器,应该叫做Application而不是OS.
这确实是个问题,实际上说明,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并没有划一的界限,当初的中文之星你说是操作系统还是应用软件呢?更早期的UCDOS(一种对DOS进行汉化的外壳程序)呢?总体上说,操作系统提供了系统的资源访问能力,应用软件提供某一方面的具体功能应用,理解到这一层就可以了,而无需死抠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含义。
3.WebOS是装在裸机上的吗?与本机操作系统(如Windows)什么关系?
Web OS是不是装在裸机上,对于Web OS来说,并不是一个关键点,就像早期的Windows 3.2是运行在DOS上的操作系统一样,Web OS可以是运行在本机操作系统(如:Windows)上的一个外壳式操作系统,当然,也可以像Windows 95以后的版本,直接运行在裸机上。
操作系统是不是需要在裸机上运行并不关键。关键是是否提供了完备的网络资源操作接口(包括人机接口)。
4.操作系统为什么不重要?
有人质疑将来操作系统个人制造的问题,这显然是有些误解,我并不是说一下抛弃微软的windows系统,而单独做出一套全新的类似Windows的操作系统。
做过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人应该有些感受,程序员可以利用微软提供的Windows CE、Windows XP embedded或者Linux,自己创建某一个设备的操作系统,并且新的操作系统并非是微软一家的东西,可以融合多厂商的不同功能模块。
当初业界要求微软公开Windows API的标准,其目的就是为了业界共同打造操作系统软件,但那个时候开放API标准的实际操作比较困难,现在Web时代,基于Web的标准化程度很高,不同的程序和服务能够方便的进行对接,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操作系统可以分解成许多的功能模块,不同的模块出自不同公司之手,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当所有人都能够自由定制自己的操作系统(和编程序一样,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工作都是程序员一个人的功劳,他需要利用开发库等一些列中间产品),就象今天小学生就可以自由编制程序一样,这确实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5.GooOS,Google 操作系统会是什么样子?
51.la Free Site Stats
GooOS会是什么样子,一些人已经通过不同的渠道有所透露,但也没有找到权威的说法,我想,GooOS在未来一段时间,主要形式会是像google桌面一样的外挂产品,外挂到Linux、Windows、Apple等操作系统上,当然,一些领域Google推出基于裸机的GooOS也完全可能。
更新:
6.定制操作系统和开发操作系统有多大区别
Chen在评论中说道定制操作系统和开发操作系统,现阶段来看确实有些区别,实际上也并没有太本质的区别,因为所有的程序设计(包括开发操作系统或者定制操作系统)变成越来越接近“搭积木”的游戏,而真正的不基于第三方的汇编级编程已经很少了。
由于人类已经在编程方面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和产品,操作系统结构和源代码也将会是人类共享的知识财富,这也使得开发/定制操作系统的区别变得越来越小。
第一篇文章中没有区分定制和开发操作系统,不是一个疏忽,而是我认为不远的未来将是一回事情。
7.google的核心是什么
google中国的李开复曾经说过,google的核心技术并不是所谓的搜索,而是网络存贮技术,google利用最常见的硬件设备,普通的服务器、普通的内存,通过Google的软件,把google打造成世界上最廉价的存储基地。这是google真正动力,Gmail、google搜索等等,都是基于这种强大的分布式存储而成功的。
保守估计,google在全球各地具有数以十万计的服务器,而且数字每天都在增加。
8.什么是“Google OS不重要”
我说google OS不重要,是说,相比于google推出的那些服务,google os显得无足轻重,Chen说“在一种‘新的技术创新和新的营利增长点’距今仍离之甚远的时候,Google若要从传统理念着手,开发操作系统(非‘定制’),以期能从根本上占据用户的桌面,那我想这种政策,不失为一个虽保守却极为明智的选择。”
goole若同微软拼传统的操作系统,显然没有太大的意义,实际上google os只不过是网络服务战略的一部分,说到底是要整合自己的网络服务,这种整合当然有意义,但不是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那种意义。
通过聚合(Mashup),google OS所要做的事情,很多人都可以做,google价值在于用户和数据而不是软件,这也是人们常常提到的Intel Inside被Data Inside取代的话题。
Web Coun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