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企业与经济 电子商务

智能手表改变的科技走向

本文首发 大家@腾讯
【苹果的转折点】
自从推出iPod(苹果音乐播放器)之后,苹果没有比现在更加困顿的时候,在消费电子领域,苹果领先光环正在悄悄褪去,无论是去年推出的智能手表Apple Watch,还是今年推出的iPad pro(12.9寸平板外加键盘套件和触控笔的平板),都摆不脱跟随者的影子,如果说Apple watch跟随moto 360有点牵强的话,那么今天iPad pro跟随微软Surface的痕迹则是非常明显。

分类
产业互联网 电子商务

场景商业:为什么好产品也卖不出去

本文首发腾讯@大家
【好东西也卖不出去】
当全民都在热烈地讨论传统企业都应该转型互联网的时候,令企业家们直接感到压力的,并不是互联网来袭,而是一个最常见的商业常识被突破:好东西也不好卖了。

分类
产业互联网 企业与经济 电子商务 社区与传播

数字时代的财富危机

本文首发《腾讯@大家》
当科学技术越来越进步,我们是否会变得更加富裕?或者,财富是否能增加我们的幸福感?

【机器人是否人类的敌人】

从瓦特发明蒸汽机开始,人类的体能得到了极大的放大,轮船、汽车、飞机日新月异,电影《阿凡达》中,巨型的机械甚至能搬走一座山,面对巨大的机器设备,人们感叹技术的伟大但并不会有恐惧感,因为机械是我们拥有的东西,就像家里的家具,再高级的家具只不过是为我所用而已,机械的伟大只不过放大了个人的能力。

智能机器人发明,情况有点变了,机械代替了人的体力,智能机器人则代替了人的脑力。这些年,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像真人了,要不是出于伦理等的考虑,故意将机器人做得跟真人不一样,智能机器人都到乱真的水平了。

机器人像真人会带来问题,对于一个具体的人来说,世界上的人有两种:朋友或者敌人,因此,当一个像真人一样的机器人出现,自然也可能有一个疑问:它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敌人,面对机器人,人们会有莫名的恐惧,这些智力的潜伏者是否会成为敌人?

有一种情况是明显的,如果制造机器人的人是敌人,那机器人更可能成为敌人,就像敌人手里的枪目标是对付我们一样,工具是被人使用的。机器人之所以让人感觉迷惑,因为智能让机器人看上去能够自主,隐藏了背后主人的意志。

没有受指使的机器人呢,或者机器人是否成为整个人类的敌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有一个简单的窥探口,当机器人需要消耗与人一样能源时,如果机器人也以肉包子作为能源,它就走到了人的对面,就像汽车跟人争夺氧气一样,此时,判断机器人是否成为全人类的敌人,不需要等到机器人朝人类开枪,只需要机器人争夺人类的资源比人们期望的产出大。

科技持续发展,而我们却未必知道它们能带来什么用处。

【人工智能是否制造财富】

机器能够放大财富,财富是按照产出率计算的:包子1块钱1个,当你一天能做100个包子,老板给你100个包子的工钱;采用了好的机器之后,你只需半天就做出100个包子,此时,你半天就挣了一天的工钱,或者一天老板付你2倍工钱;如果只要十分之一天,则得到10倍工钱,或者干十分之一天就拿了一天的工钱。

直到技术进步到某一天,你连一秒钟都不需要,机器自己就可以生产出100个包子,那么你是不用工作就可以领一天的工钱,还是工作一天拿很多很多钱?此时结果可能是另一种,你被解雇了,既然机器自己就能做出100个包子,老板还雇人干什么。

我们,勤奋而聪明的科技工作者,机器人的创造者,我们越是勤奋,就越早迎来被老板炒鱿鱼的日子,我们制造的人工智能没法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财富。

【无法兑现的财富数字】

银行里的数字代表了物质财富,通过互联网的连接,我们能够时时刻刻感受到数字的力量,我们可以利用它换成面包、汽车、房子甚至豪华游艇,我们的印象中,钱是通用的,可以用来买任何东西。
那钱可以买月亮吗?模型可以,但真实的月亮不行,因为没有哪个商店能够存有月亮让你来买。钱也买不到自己,因为也没有哪个商店有你。钱能买几乎所有东西要加上一个限制词,钱能买商店里有的所有东西。存在银行的钱,必须对应在商店里的财物时才能够焕发能量。

在过去的数千年,人们经历的是稀缺时代,任何只要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它没有变质之前,几乎总能找到买主。而现在不一样了,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我们的需要却没有同步放大,总是处在需要饱和的状态,我们生产的越多,就会有越多的产品最后进入不了消费环节,最终被扔掉,无论是它们在库房里一直到变质被扔掉,还是货主失去了能卖出去的信心被扔掉。

你存在银行里的钱——数字,在你想要把它换成包子时,它对应的是下水道里的那个包子,没法兑现你要的——吃的价值。当然,如果你不试图去买包子,甚至你并不知道那个属于你的包子已经被沮丧的包子铺老板扔掉了。我们以为财富是存在银行的金币,实际上,它只是放一晚就会坏的包子,财富是会过期的。

银行里的数字不再是我们熟悉的通用的货币,银行存的是信息,只是记录了我们生产过多少包子、袜子与互换关系,银行无法保证实物会总是好的,也就无法保证哪些数字对应了我们过去熟悉的财富。

这不奇怪,丛林猎人的财富是什么?不是银行的数字,不是金币,而是虎骨和狼皮。
(原标题为《数字时代的财富危机》)
——————————
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阅读精选文章。
(责编:代金凤)

分类
产业互联网 企业与经济 电子商务 社区与传播

地球村与信任商业

本文首发《腾讯@大家》
五十多年前,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预测:人类会重新部落化,将生活在“地球村”中。麦克卢汉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时候还是电视流行的时代,那么,随着新媒介互联网的发展,人类真的在重新部落化吗?

分类
业务模型 产业互联网 电子商务

消费力如何创造财富

【本文首发腾讯《大家》】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谈到消费力取代生产力成为互联网时代更重要的动力,也提到消费力要依赖于科学技术,并不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办法,这里,我们将继续讨论消费力。

分类
业务模型 产业互联网 电子商务

商业动力核心转移:从生产力到消费力

【本文首发腾讯《大家》】

消费引导的时代

春节刚过,许多从春节状态转过来的人感慨,“每逢佳节胖三斤”,过节胖三斤似乎已经成为许多人无奈而又必须接受的事实,直接的解释也很简单,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过节的营养过剩,人们从以前担心食物短缺转到该考虑如何减肥了。

分类
业务模型 产业互联网 电子商务

互联网金融的系统性危机

【本文首发腾讯《大家》】

网络时代的金融与传统金融到底有什么不同?当金融业者和互联网业者相聚一堂,侃侃而谈的时候,是喜结连理还是鸿门宴?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的重生吗?

金融的作用是交换,
但互联网服务不是交换

金融货币的本质是交换,但互联网服务并不是交换行为。产品交换是先有产品,产品具有可以量化的价值,基于量化的价值完成等价交换。互联网服务与传统的产品交换不同,互联网在提供服务之前并没有预先准备出产品,换句话说,互联网是边服务边生产,且生产的边际成本为零,产品本身几乎没有可以量化的价值。

举个例子,音像店卖光盘与网络在线看视频比较,音像店卖一部《变形金刚》的电影光盘之前,需要按照可能购买的人数准备相应数量的光盘,而且,每一张光盘都是要计算成本和价格的;如果《变形金刚》通过视频网站发行,视频网站并不需要在服务器上按照可能的收看人数来准备拷贝的数量,服务器上只需要一个拷贝,等有人在线看的时候,按照观看的情况实时复制分发一个拷贝给他,在线分发并不需要整部片子一下复制出来,只需边看边复制就可以,而且,分发的边际成本几乎是零。

互联网零成本的分发模式,有别于工业时代的产品生产、销售,一个典型的悖论是,由于互联网服务中的产品拷贝不是预先存在的,当传统金融体系以市场待流通的产品总价值来确定货币供应量的时候,流动性将无法预先确认,传统金融模型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基于货币的交换,
突破了交换的空间限制

交换最早是一种即时、对等的行为,甲、乙双方同时拿走对方的产品完成交换,即时对等交换的前提是双方同时都需要对方的产品,是产品功能的交换,需要同时且在同一个场景下进行的,这种限制在很多时候非常不方便。

等价物的出现让交换变得容易一些,此时,只要一方需要对方的产品就可以了,而不再局限于双方都需要对方的产品,不过,等价物依然是有价值的,交换时,不需要产品的一方拿到等价物,下一次用等价物换到自己满意的产品。

借助等价物的交换,不再是功能的交换而是按照价值量的交换。利用等价物交换,将一次即时、对等交换分解成两次不同时的交换,产品交换更加容易实现。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交换的中介者,纸币、数字币是货币利用技术手段的替代品,也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此时,对等交换逐渐演变成不对等的购买行为,但依然是价值的等量交换。

利用货币替代品的购买,相比即时对等的产品交换具有一定的风险,发行货币的机构(银行)如果不能保证替代品(纸币、数字币)价值的持久稳定,拿着替代物的一方就会蒙受损失。

金融交换从产品直接交换到货币、纸币交换(购买),经历了从功能交换到价值交换的过程,逐步打破商品空间的空间限制。

信用突破了时间限制,
打破了交换的确定性

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是信用,信用开始打破价值同时交换的准则,即使用者可以先拿到产品,等到未来再支付费用,这就意味着,交换只能是基于过去存在的价值,而信用则可以基于未来产生的价值,信用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基于未来价值的交换,让交换的灵活性进一步扩大,这种灵活性会带来更大风险,从购买者的角度看,如果未来无法完成支付,售卖方就会蒙受损失,信用手段实现交换的最终结果是不确定的,存在交易风险,这些风险需要由金融机构或参与交易的人来承担。

为了减少不确定交易带来的风险,金融机构常常要对人的行为进行记录,通过过去的行为是否违规而判定未来是否会违规,希望借此规避风险,通过历史行为对未来进行预测,默认了一个前提,就是:人的行为是有规律的,且规律会固定地重复。

事实上,到了互联网时代,创新而不是重复生产成为社会的驱动力,规律的可重复性并不高,最终,利用过往记录预测未来行为变得越来越难以凑效。

未来“金融”:可追踪金融

传统的购买是很难追踪全程的,一个商场只知道用户当次购买,并不知道购买者的历史行为,也不追踪购买者后续的行为,如果支付是延后的,购买本身规避不了风险,需要顾客信用来判断是否可以延后支付。

互联网行为和以前产品交换行为不同,互联网可以跟踪每一个人,也就说,你买东西之前的行为信息是可以追踪的,买了东西之后,也不会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在创新关闭了规律大门的时候,互联网给出了另外一条通路:金融活动的每一次行为都能跟踪到真实用户。这意味着,任何不良行为都能够追踪到具体责任人,而不像传统工业时代,只要“逃离现场”就可能规避处罚。

比如,你在网络电商那里购买商品之后休想“消失”,因为网络是可以追踪具体人的,将在此后再次出现的第一时间被强制履约,例外的情况是,除非从此以后不再参与任何购物,这在社会化时代是不可能的。一个可追踪的体系将杜绝失信。

金融的系统性危机

更大的困惑正在到来,金融的作用是调节社会产品的分配。互联网体系下,交换正在变成历史词汇,互联网服务是直接分发的而无须依托量化的价值,而价值量化是金融业的基础。互联网让金融迎来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将告别量化计算价值的时代。

======================
【互联网双周评问题延伸】

大家编辑问:近来淘宝与工商总局的频频交锋,引起国内外的关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说,假货是所有商业模式发展的硬伤,假货不是淘宝造成的。但解决假货和知识产权的问题就是解决淘宝的生存问题。

借此,是否可请醒客老师,简单谈一下,此次大战对互联网服务产业和信用机制的警示作用。

作者答:假货是个问题,但确实不只是电商的问题,淘宝是许多中小商家的大型网络集散地,被聚焦关注也算正常。

假冒伪劣的解决,一方面靠政府的监管,另一方面企业也要监管,企业包括平台方、售卖方、生产方等多方,要对各方量化落实责任。工商总局与阿里巴巴的交锋,是监管责任长期区划不明的一个结果。

互联网的可记录特征,为实施监管提供了方便,除了医药、食品等特殊产品,互联网销售采取事后监管更加合理,也就是,商家可以先卖(相关生产、销售手续也是依然需要的),如果售卖过程中用户或者第三方监管查出假冒伪劣,则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

互联网电商平台之间还可以共享商家失信信息,共同控制制假售假,对于已经共享的失信商家,如果平台方依然允许售假,则要追究平台方责任。
——————————
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阅读精选文章。
(责任编辑:代金凤)

分类
《重新理解媒介》 电子商务

足球对电商意味着什么?

马云入主恒大开玩儿足球,恒大、绿城、杭州、广州、阿里、腾讯 一些热门标签之下,各种阴谋论层出不断,那么,对电商人来说,足球到底意味着什么? 

分类
《重新理解媒介》 业务模型 电子商务

富足商业时代:从经济人到孤独人

        “互联网思维”有效,还是救命的稻草?
        当业界几乎一边倒地批评互联网思维具有非常大的误导时,精明的企业家们为什么还在津津乐道?传统企业正处在有工业历史以来压力最大的时期,技术释放的巨大生产力,这些帮助我们实现丰富生活的科技力量,也让竞争日益白热化,与其说企业家们希望借助互联网思维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还不如说无所适从的企业家只是想抓一根救命的稻草。

分类
《重新理解媒介》 产业互联网 电子商务

网络零售的商业危机

       超级大市场:没有天敌的巨兽
       如何认识电子商务,人们可以有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商务是人类活动的价值驱动核心,无论多高的期望都不为过,我们先把认知放到人们能够直接感知到的商场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