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区与传播

说说社会化情感

        最近,网络群组又开始火热,社交应用开始向群组延伸。那么,群组服务如何才具备社会化特征?互联网社交时代,如何形成社会化情感?

分类
社区与传播

媒体即是价值

         我在媒介即是行动一文,提到了媒介演化过程中媒介作用的变化,既然媒体通过媒介来实现,那么媒介的变化将如何影响媒体呢?

分类
版权与阅读

面临失薪的作家

        AOL旗下电影网站的主编帕特里夏·崔(Patricia Chui)被炒,很多人觉得崔被炒很解气,因为此前她的言论让许多自由写手懊恼,崔说AOL不再向自由撰稿人付费,还进一步表示“我会给你们一个机会,可以为我们无偿撰写博客”。

分类
版权与阅读

版权的乱象

        在中国探讨版权问题,不能全讲理,也不能不讲理,版权问题不是道德问题,而是法律问题,最终是各方利益平衡问题,这是我对版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分类
社区与传播

媒介即是行动

         媒介是什么?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是信息。即媒介本身就是信息,而不只是一种形式。这句话并不好理解,也容易歧义,但是如果再结合麦氏的另一个说法,就要容易得多: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比如:衣服是皮肤的延伸,剪刀是手的延伸,汽车是脚的延伸。

分类
社区与传播

蚂蚁是否具有社会行为

关心社会网络的人,大概都听过一个说法,即蚂蚁或者蜜蜂具有社会性。意思是说,蚂蚁群具有社会性,而其社会行为的实现,是靠两只蚂蚁相遇时互相碰击触角实现的。

你相信蚂蚁两两相碰最终真会形成大规模的社会行为吗?有人相信,kk(凯文·凯利)也相信,但我不信。我的疑问很朴素:两两相互的交流模式,自古就有,但为什么人类近些年才形成全球性的社会结构?一群蚂蚁“具有”社会行为,两群蚂蚁合在一起有吗?(生物学告诉你没有)

最初,原始人靠口语与肉搏维持影响力,人群的社会性范围限于一个部落,整个人类则是由散落的部落而不是具有一体化结构的整体社会构成;

冷兵器出现,骑马射箭,冷兵器的势力范围能够跨越数十到数百公里,奴隶社会以前人类社会结构的范围便基本以城池为最大范围;

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建立千公里以上跨度的社会结构,文字、印刷的力量功不可没,正是文字记录能够保持更久的稳定性,文字力量才能在更大范围建立起社会结构,也正是印刷文字的力量偏弱,封建社会形成的大范围的国家结构特征也不明显,各个诸侯国才是真正的最大社会结构;

大到国家跨度的、复杂社会结构的形成,还是在工业革命与热兵器之后,而全球化的结构则在电子信息化之后。

显然,社会结构的形成,并非两两交流模式的功劳。如果,你相信蚂蚁通过碰触角就可以产生社会行为,你也应该相信,跨越全球的社会结构,在原始人时代就可以实现。

我不是昆虫学家,无法给出蚂蚁社会性的真实理由,但蚂蚁社会性行为背后,不能忽略两个因素:一个蚂蚁群有且只有一只蚁后(蜂群是蜂王),两个以上的蚂蚁群(蜂群)没有构成更大尺度的社会结构。

能够形成大尺度社会结构决定于什么?决定于这种维持社会结构力量的作用范围。

换句话说,“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的前提是王需要有控制这么大范围的军事、文化等力量。力量从中心点发出能够影响的范围,是社会结构的最大边界。

自然界中,物理学讲到控制世界的力有三种:强力与弱力(原子核力)、电磁力、引力,原子核力最大,但作用范围只在原子核级别的范围;电磁力次之作用范围主要在原子、分子级别;引力最弱,作用范围却是无限制的。因此原子核力形成的结构只限于原子核范围,电磁力也限于分子范围,引力是大范围的“长程力”,才是形成宇宙星际结构的维持力量。

也就说,个体的随机行为,只能带来混沌,社会结构的形成,取决于中心力量,社会结构尺度不可能大于中心力的作用范围。个人行为,如果不经过“长程力”作用,是不可能形成社会化行为的。

说到这里,有些人会沮丧,互联网没有带来什么变化吗?继而可能会反问:那去中心怎么理解?用户讨论带来的热点怎么理解?

试想,且不说一些媒体在“民间”话题变成真正社会性话题之中(尤其是中后期)起到的推动作用,如果没有一本正经的媒体话语背景作为铺垫,芙蓉啊、凤姐什么的只能成为浮云而不是社会性话题,媒体中心力在这里起了反面过滤作用,也正是这些传播没有真正的“长程”的主导力量,纯粹个体行为产生的所谓热点并不能够有效持续。

当自由经济的粉丝痴迷于个体行为能够决定宏观经济平衡时,他们忘了,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跨国金融系统在默默地维持全球性的协同。

去中心不意味着无组织状态,去中心真正的结果是多中心。工业化的机械化时代,因为机械表现为时空占有的方式,机械力是排他的,独一的,中心式社会结构陷入僵硬;而信息化是共享方式的,信息化力量是可以共存的,多中心的、大尺度社会结构也就有了可能。

无规则的个体行为,只能形成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全球化社会的到来将是有中心的社会,而且是多中心的社会。

因此,这篇的题目也可以写成:多中心的信息社会。(文/醒客

分类
业务模型 电子商务

B2C还是C2C?

        尽管,许多人或许认为这已不是问题,但显然还是个问题。就像许多人5年前已经“看透”将博客成为大众改变世界的魔法扫帚一样,他们说对了开始,却错过了结局,今天,更多新进互联网的年轻人,他们眼里的互联网已是微博;再五年之后,“看透”微博的人们还将陷入类似的尴尬。

分类
互联网观察

旧文:雅虎vs阿里巴巴:美好姻缘还是激情派对

2005年08月11日15时10分,旧文,为贴出参考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与雅虎举行发布会,宣布雅虎中国业务并入阿里巴巴,阿里巴巴除将雅虎中国业务全部接收和无限期在中国使用雅虎品牌外,还将获得雅虎10亿美元投资。

分类
版权与阅读 视频新媒体

verycd死了,盗版依然活着

        上次一个朋友感冒,谈到甲流预防的问题,我说,只要用消毒皂在手碰触了公共物品之后及时洗手,一般来说就感染不上,结果朋友疑惑的问:那为什么病毒进到人体内就杀不死了呢?

分类
业务模型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什么?

        在CNNIC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发布会移动互联网应用分论坛,分享了关于移动互联网的观点: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