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全球化的阴影】
英国公投“脱欧”,有人失望、有人欣喜,对于站在局外的中国人,社交网络上是一片幸灾乐祸,无论出乎人们意料之外还是情理之中,也不论对英国和欧盟的影响是积极或者消极,毫无疑问,英国“脱欧”是欧洲一体化的倒退,也是全球化进程中不和谐的音符,说好的全球一体化呢?却蒙上了一层难以理解却又符合预期的阴影。
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企业在线服务
英国公投“脱欧”,有人失望、有人欣喜,对于站在局外的中国人,社交网络上是一片幸灾乐祸,无论出乎人们意料之外还是情理之中,也不论对英国和欧盟的影响是积极或者消极,毫无疑问,英国“脱欧”是欧洲一体化的倒退,也是全球化进程中不和谐的音符,说好的全球一体化呢?却蒙上了一层难以理解却又符合预期的阴影。
本文首发 大家@腾讯
最近,一些企业的广告正在悄然改变,原来以明星代言方式的广告,现在变成了客户方的CEO、创始人。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代言人变更,产品、宣传、用户之间的关系正在变革。前两年,一股CEO“带盐”的风潮兴起,创业公司的CEO们开始自己给自己企业代言,不仅省去了高额的明星出场费,将企业的标志锁定在公司内部,还拉近了企业与用户的距离,CEO们以公众形象为代价来背书公司产品。
本文首发 大家@腾讯
最近,一种付费问答的网络服务突然火了起来,形式也很简单:乙方向甲方以有偿方式进行提问,甲在一分钟之内用语音来回答,其他人则可以付费旁听。一些问题的收费不低,问网络名人甚至高达数千元,问问题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叶问3》票房因虚排场次造假票房3200万、自购票房5600万被指扰乱电影市场,遭到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的处罚。刷票房其实不是最近才有的事儿,早在多年前买票房、虚排场次就已经是圈内公开的秘密,尤其一些名人跨界做导演、名导演复出、名小说改编等更容易有噱头的电影,媒体或自媒体也曾揭露过,只不过没有像这次这样引起大规模的关注。
本文首发 大家@腾讯
2015年刚刚过去,去年年中上映了《侏罗纪公园》系列剧的最新一部:侏罗纪世界,剧中提到,国际基因公司(InGen)利用不同种类恐龙的基因相组合,意外造出了可怕的D-Rex恶魔暴龙,它是恐龙世界的超级掠食者,面对D-Rex恐龙,一切生命只有一种归宿:死亡。
本文首发腾讯@大家
最近,一个创业项目再次引起人们对分享经济的争议,因为导致Facebook员工涉嫌卷入有偿带人到公司免费午餐的行为而被解雇,对于这些违反约定俗成规矩的行为,是破坏者的墓志铭还是创新者的通行证,争论者们则各有各的立场。
本文首发腾讯@大家
【好东西也卖不出去】
当全民都在热烈地讨论传统企业都应该转型互联网的时候,令企业家们直接感到压力的,并不是互联网来袭,而是一个最常见的商业常识被突破:好东西也不好卖了。
本文首发腾讯@大家
当中国人沸沸扬扬地热议互联网+,欧洲或者说德国人热衷于另一个词汇:工业4.0,并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按照这个说法,前三次工业革命分别是蒸汽机、生产线、信息技术,第四次则是以智能化为中心,核心涉及到三大主题:智能工厂、智能制造、智能物流。
工业4.0的技术断代有意义吗?能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指导?
本文首发《腾讯@大家》
当科学技术越来越进步,我们是否会变得更加富裕?或者,财富是否能增加我们的幸福感?
从瓦特发明蒸汽机开始,人类的体能得到了极大的放大,轮船、汽车、飞机日新月异,电影《阿凡达》中,巨型的机械甚至能搬走一座山,面对巨大的机器设备,人们感叹技术的伟大但并不会有恐惧感,因为机械是我们拥有的东西,就像家里的家具,再高级的家具只不过是为我所用而已,机械的伟大只不过放大了个人的能力。
智能机器人发明,情况有点变了,机械代替了人的体力,智能机器人则代替了人的脑力。这些年,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像真人了,要不是出于伦理等的考虑,故意将机器人做得跟真人不一样,智能机器人都到乱真的水平了。
机器人像真人会带来问题,对于一个具体的人来说,世界上的人有两种:朋友或者敌人,因此,当一个像真人一样的机器人出现,自然也可能有一个疑问:它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敌人,面对机器人,人们会有莫名的恐惧,这些智力的潜伏者是否会成为敌人?
有一种情况是明显的,如果制造机器人的人是敌人,那机器人更可能成为敌人,就像敌人手里的枪目标是对付我们一样,工具是被人使用的。机器人之所以让人感觉迷惑,因为智能让机器人看上去能够自主,隐藏了背后主人的意志。
没有受指使的机器人呢,或者机器人是否成为整个人类的敌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有一个简单的窥探口,当机器人需要消耗与人一样能源时,如果机器人也以肉包子作为能源,它就走到了人的对面,就像汽车跟人争夺氧气一样,此时,判断机器人是否成为全人类的敌人,不需要等到机器人朝人类开枪,只需要机器人争夺人类的资源比人们期望的产出大。
科技持续发展,而我们却未必知道它们能带来什么用处。
机器能够放大财富,财富是按照产出率计算的:包子1块钱1个,当你一天能做100个包子,老板给你100个包子的工钱;采用了好的机器之后,你只需半天就做出100个包子,此时,你半天就挣了一天的工钱,或者一天老板付你2倍工钱;如果只要十分之一天,则得到10倍工钱,或者干十分之一天就拿了一天的工钱。
直到技术进步到某一天,你连一秒钟都不需要,机器自己就可以生产出100个包子,那么你是不用工作就可以领一天的工钱,还是工作一天拿很多很多钱?此时结果可能是另一种,你被解雇了,既然机器自己就能做出100个包子,老板还雇人干什么。
我们,勤奋而聪明的科技工作者,机器人的创造者,我们越是勤奋,就越早迎来被老板炒鱿鱼的日子,我们制造的人工智能没法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财富。
银行里的数字代表了物质财富,通过互联网的连接,我们能够时时刻刻感受到数字的力量,我们可以利用它换成面包、汽车、房子甚至豪华游艇,我们的印象中,钱是通用的,可以用来买任何东西。
那钱可以买月亮吗?模型可以,但真实的月亮不行,因为没有哪个商店能够存有月亮让你来买。钱也买不到自己,因为也没有哪个商店有你。钱能买几乎所有东西要加上一个限制词,钱能买商店里有的所有东西。存在银行的钱,必须对应在商店里的财物时才能够焕发能量。
在过去的数千年,人们经历的是稀缺时代,任何只要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它没有变质之前,几乎总能找到买主。而现在不一样了,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我们的需要却没有同步放大,总是处在需要饱和的状态,我们生产的越多,就会有越多的产品最后进入不了消费环节,最终被扔掉,无论是它们在库房里一直到变质被扔掉,还是货主失去了能卖出去的信心被扔掉。
你存在银行里的钱——数字,在你想要把它换成包子时,它对应的是下水道里的那个包子,没法兑现你要的——吃的价值。当然,如果你不试图去买包子,甚至你并不知道那个属于你的包子已经被沮丧的包子铺老板扔掉了。我们以为财富是存在银行的金币,实际上,它只是放一晚就会坏的包子,财富是会过期的。
银行里的数字不再是我们熟悉的通用的货币,银行存的是信息,只是记录了我们生产过多少包子、袜子与互换关系,银行无法保证实物会总是好的,也就无法保证哪些数字对应了我们过去熟悉的财富。
这不奇怪,丛林猎人的财富是什么?不是银行的数字,不是金币,而是虎骨和狼皮。
(原标题为《数字时代的财富危机》)
——————————
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阅读精选文章。
(责编:代金凤)
本文首发《腾讯@大家》
五十多年前,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预测:人类会重新部落化,将生活在“地球村”中。麦克卢汉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时候还是电视流行的时代,那么,随着新媒介互联网的发展,人类真的在重新部落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