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版权与阅读

“魔兽世界”易主的版权力量

–web2.0版权研讨:版权价值的现实保护 
        “魔兽世界”,这款曾经引领了中国网络游戏新一波浪潮的游戏,由于运营代理权的变化,引起广泛关注。 
        作为一场商战,“魔兽世界”运营代理权的变化,反应了九城和网易对各自运营价值和运营能力的评估,相比于九城失去代理权的灰暗,网易则容光焕发地站在瞩目的位置,不过,网易只能算是小胜,真正的大赢家却是躲在争斗后方的“暴雪”。 

分类
版权与阅读

web2.0版权研讨:“未授权内容”等于盗版?

一、“未授权内容”等于盗版? 
        一个网站的用户上传内容(UGC)中,如果发现未被授权的内容(比如:用户上传了一部从音像店买的电影DVD内容)会怎么样?答案通常是:会判定网站盗版侵权。

分类
视频新媒体

视频网站何时雄起?

        2009年,网络视频进入第5个年头,近5年来,视频的发展一直突破人们的想象,从2006年数百家争艳,到2007年遭遇滑铁卢 ,以为该见底的网站运营者打算在2008奥运年证明自己互联网新贵的地位,遗憾的是,08年视频象年初预测的一样,没有突破 ,视频行业从发展形势上走向深不见底的滑坡。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了10年之后,用3年时间缔造一个新的互联网业务,被再次证明有些异想天开,此前有这种想法的是博客,视频的转机还要熬多久?许多视频网站运营者以迷茫看不清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稍显侥幸的是,这种迷茫在互联网领域,还不至于让ceo们恐慌。 
        从P2P网站兴起时,大喊“新媒体”,到分享网站利用社区做“媒体”的事,再到奥运机会金融危机后盈利压力下推进“视频新闻”,或有意或无意,视频网站运营者们一直对“媒体”情有独钟,只是媒体,媒体能成为新业务吗?即便套上“新”的帽子? 
        当然还会有许多人继续许多人,继续成为媒体的价值挖掘者,自媒体、社区媒体、本地媒体等难以说清的概念,在创业者的嘴中时有闪现,我想这些应该有其创新之处,只是他们能够构筑起竞争壁垒吗? 
        互联网新业务想要在既有网络大佬的身边崛起,要么具有与网络大佬们不一样的用户使用特征(如别人是集中访问的媒体形式,你是分散的社区形式),使得已经具有巨大用户入口的大佬无法简单实现用户的迁移;要么具有技术难度,其他的网站即便具有相似的用户使用特征,短期内也难以复制业务。 
        大量的资金当然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从过去几年视频的发展看,与盲目比起来,大规模现金的作用显得为不足道,视频作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互联网烧钱游戏,到今天这个样子,已经足以让投资者顿足捶胸。 
        老祝要以商业利润来衡量视频网站,肯定会被视频ceo们归到老土的行列;而谢老keso提出的业务创新的建议,对于已经经历了两三轮以上融资的视频网站,显得有些远水难解近渴;胡狼从传统电视突破的视频方式,不确定性很大,但还有些想象空间;it99的吃喝玩乐,利用视频当工具看来代价会更低。 
        在一个不确定的行业,坏事和好事总是难以划分边界,56网去年被关停1个多月,打击之大不言而喻,但相比于许多视频网站盲目的追求流量,错误只不过是自杀和他杀的区别罢了。在大家追问56被关停的原因时,我的黑色幽默是:“主动降低运营成本”,我想我至少说对了一半。 
       一场意料之外的金融危机,让视频网站们的口水战稍有停息,谁是规模第一,谁挣了更多的钱,似乎并不重要,本来嘛,一个还在念书的小学生因为回家路上多捡到5毛钱难道就比邻居家小朋友更有商业天赋吗? 
       当前,几家视频网站,为了一个极可能被观众骂为垃圾的电视剧,争得吐沫星子乱飞,一个简单的商业购买能如此大动干戈,视频网站的压力之大,可见一斑。 
      56新任ceo王建军公开露面,看来,56要回来了,对于视频行业来说,谁也不希望非商业竞争的意外离场成为规律,56回到地球是视频行业的幸事。 
       据说,一些视频网站自2009年开始,已经可以逐月收支平衡,似乎视频网站已经跌到了地板,该是见底的时候了,5岁,该是慢慢懂事的年龄,视频行业到了去伪存真的年头,从浮躁沉静下来视频网站将在2010年走回上升期,同时,由于创业网站的“教育”,门户视频、电视网站视频已经占有相当的地位,挤去水分的视频行业整体已经到达“地板”,有些网站如果还难以忘记做秀,地板下面会有地窖等着他们。 
        07年我说视频网站集体遭遇滑铁卢的时候,有人说我的结论是错误的,3年后的今天,视频网站的迷茫无需争论,而现在,确实到了视频网站开始认真也可以认真做事的时候了。
分类
搜索

从百度看互联网搜索的垂直趋势

        本世纪以来最有吸引力的互联网新业务:搜索,成为引领第二波互联网浪潮的动力引擎,在搜索正火的时候,人们总在急切的想知道,哪一种互联网服务将成为第二个搜索?一晃几年又过去了,搜索日渐成为成熟的业务,人们对于搜索之后的情况,却没有了当初关注的热情。
        关于搜索引擎的目前情况,有两个数据比较有意思,一个是搜索引擎的服务使用率,一个是搜索引擎的份额。根据CNNIC2009年1月的第23次互联网调查报告,搜索引擎使用率为68.0%;根据CNNIC2008搜索引擎研究报告,搜索引擎用户首选使用率百度76.9%,google(谷歌)16.6%,搜狗与雅虎分别为2.9%与1.6%,此前艾瑞公布的搜索引擎研究数据为百度73.2%,google(谷歌)20.8%,搜艘(soso)3.4%,搜狗1.4%,其余的低于1%。
        数据可能是个不太靠谱的事儿,统计数据就更有点不太靠谱,对繁杂的数据进行解读便见仁见智。
        从搜索引擎当前的情况来看,国内搜索市场基本上已经形成并巩固了百度一家独大的局面,中国搜索引擎领域开始出现“垄断”局面,这表明,通用搜索引擎作为一项新的互联网服务,短短几年,已经进入到成熟期,格局已初步形成,新的进入者很难再有机会。
        国内搜索引擎竞争,最有趣的莫过于百度与谷歌之间,中国的谷歌背靠全球搜索巨擘google,搜索引擎份额差距却在逐步拉大,当然可以一句“不懂国情”来解释,但真正的原因还是值得探讨。
        搜索引擎是提供给个人用户使用的“2C”服务(面向用户),人们容易忽略这背后重要的“2B”(面向企业)因素,搜索引擎提供给用户使用不假,但搜索内容却是来源于其他网站,从用户的角度看,判断“谁更懂中文”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与企业(被搜索网站)的广泛合作才是搜索引擎竞争的真正关键,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其他几个国产的搜索引擎,加大了技术投入,份额产出却依然不明显。尽管互联网经历了门户资讯到搜索引擎两波竞争,入口(portal)依然是互联网争夺的制高点。
        搜索引擎的使用率为68.0%,虽然较之前一年的72.4%略有下降,但由于网民整体增速较快,搜索用户还是有33.6%的增长。使用率下降,CNNIC认为是“由于互联网整体网民规模快速增长,新增网民中低学历网民比重增大,而该部分网民的搜索引擎的使用率较低,导致搜索引擎的整体使用率下降”。
        搜索的下降还可以做另一种解释,即:使用门槛增加,由于搜索引擎是pull(拉,用户主动要),而资讯服务的方式是push(推,网站推荐,用户被动接受或者被动选择),在连寻找“返回键”都能让一批用户有犯难的浏览器上,只需要点鼠标与输入既定文字相比,门槛提高是不言而喻的,不过,门槛提高的原因更多在于是操作更复杂,需要更熟练的技巧,而与学历关系不大。
        搜索与门户新闻,是互联网两种相对服务pull(拉)、push(推)的两个极端模式,简单的搜索框,几乎没有任何信息推荐,新闻列表则是网站和盘托出,许多情况下,这两种服务并不矛盾,各有各的使用场景,早期的互联网服务基本就是这两种方式。
        随着标签(TAG)、订阅(RSS)、聚合(Mashup)等所谓web2.0传播形式的出现,非单纯的pull与push服务形式增加,许多新的服务,用简单搜索框式的pull并不能很好解决,搜索引擎使用率的下降,应该预示着搜索引擎面临升级的压力与动力。
        从搜索引擎的变化来看,视频搜索、博客搜索、新闻搜索等可以看成是垂直搜索的例子,当信息越来越多样,垂直化能够加入一定的语义含义,促使搜索更精准,垂直搜索不仅仅摆脱只有一个简单搜索框的情况,提供一些参数选择,还将根据领域不同,通过热门词、排行榜等样式,以push特征引导用户pull行为。
        百度视频搜索中提供排行榜、热词与分类,google视频中直接的内容推荐,从通用搜索引擎分化出来的垂直搜索,呈现出与此前pull时代单一简洁的不同特征,百度看上去更倾向于简洁性与引导性,google(谷歌)向内容推荐(push)走得更多,在通用搜索引擎竞争告一段落之后,垂直搜索引擎将成为新一轮争夺点,而竞争中,网站的push与用户的pull的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垂直搜索领域是搜索领域的新机会,几年前,视频、博客等出现了一些新的公司,而今,似乎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小,如果新进入者抓不住近期的机会,一些垂直搜索领域还将是老一代搜索引擎的天下。

分类
视频新媒体

视频播放器的迷途

这几年,有个视频播放器非常流行,几乎成了攒机必备软件,那就是“暴风影音”,暴风的流行原因只有一个,通吃各种格式的视频。
通吃的神通在那里?谜底可能像魔术揭秘,说出来会让人失望,暴风只不过是在你安装软件的时候,把网络流行的解码器全部给你装上而已。这确实让人大迭眼镜,但却是神通中的简单事实。
另一桩视频播放器的故事发生在十几年前,90年代中期,随着VCD碟片的流行,人们开始把电影院“搬”到了家里,用计算机光驱看VCD电影成为时尚,年轻人热衷于买盗版碟或者租碟,因为制作质量或划痕等原因,播放并不总能那么流畅,VCD年代,好的播放器最重要的几乎就是容错能力,拿个碟片就能放才是硬道理,当时有个流行的播放器就叫“超级解霸”,成功首要原因就是不挑碟。
简便就是硬道理,这是两波视频播放器成功的共同之处。
作为一个工具,暴风影音无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从商业上看,却未必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例子。
使用上,暴风是一个标准的软件工具,它为用户提供一项明确的功能:播放视频,且通常能让用户非常满意。而从商业运营来看,它却不象一个软件,不需要购买授权(license);也不象一项互联网服务,不需要用户按期支付信息费(服务费)。暴风影音软件更像是通过互联网发布的一个特殊的免费“内容”,这个内容恰巧能够被用户反复地“读”(用来读其他视频文件)。
与VCD年代的超级解霸一样,暴风影音也是播放本地视频,只不过超级解霸播放更多是买来的VCD光盘,而暴风影音播放的更多是存放在本地的视频文件,这个可以统称为离线播放。
暴风影音也与VCD年代的超级解霸不同,暴风影音虽然也是播放本地视频(存放在本地计算机而不是互联网上),但暴风播放的视频是从网络下载的,如果网络条件较好,理论上,可以实现一边下载一边播放,忽略掉下载与播放之间浪费的时间,暴风的这种播放方式未尝不可以看成(准)在线播放方式。
看上去,暴风影音出路似乎很明确:从离线播放到在线播放。遗憾的是,暴风加BT下载的准在线播放方式早就有了占位者:P2P视频播放。04年前后兴起的P2P视频直播已经先走了一步。暴风影音要想抢占在线播放市场,需要重新起步。
播放器的困惑并不只是暴风影音,对于早在04年就起步P2P视频直播的在线播放器,虽然有省服务器带宽,更容易支持高码流高清播放的优势,但还是被后起的基于flash技术的点播,数以千计的视频分享网站,利用成本更高昂的flash点播技术,很快在规模上超过了P2P播放,从播放器的角度看,P2P在线播放器输给了flash点播播放器。
P2P难以规模化,最简单的原因是播放器不统一,不同提供P2P内容服务的网站,提供的P2P技术平台不一样,用户无法在不同的P2P内容服务商之前平滑迁移。Flash点播则不同,采用flash技术架构的网站之间,用户只需要在一个网站上更新了技术组件,几乎不需要任何调整,就可以没有门槛的到另一个网站上播放内容。
很显然,更高清晰度、更省钱败给了“简便”。
2006年底,当joost出现的时候,尽管此时中国P2P直播早就开始了,但还是引起了国内一波joost克隆潮 ,这不仅仅是反映了创新不足而更多反映了信心的缺失。当2008年joost宣布停止终端软件下载,转而要与后起之秀hulu竞争网页视频播放时,我们知道,“简便”在这个越来越快的互联网世界多么重要。
2009年已经过了1个多月,在视频行业泡沫与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下,视频行业正经历痛苦的洗牌,尽管在很大的程度上,第一波视频创业公司面临全军覆没的可能,在这个冷酷的冬天里,数字电视、手机3G将给视频互联网注入新的动力,传统媒体(电视台、广播电台、新闻报纸)的网站也将加入这场旷日持久的竞争。
透过播放器的迷途,刘欢的那首《从头再来》轻轻飘过,“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我们依稀看到网络视频的无限精彩。

分类
移动互联网

3G,自由沟通的进化论

   08年尾,3G发牌终于尘埃落定,我真有“等得花儿也谢了”的感觉,2001年,我工作于国内第一家手机研发公司,负责3G相关的移动多媒体业务,那时候,许多人都以为3G很快就会到来,没有想到,中国的3G却如此姗姗来迟,最终,连最狂热的人也失去了热情,它,3G,终于来了!有点恍若隔世的感觉。 
    3G的到来,是互联网进化历程的重要一步,称为新媒体的互联网将变得更“新”,而这一切,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移动”就能够解释,3G以及之后4G技术的进步,改变的是人类沟通模式的版图,一个全媒介的沟通时代正在到来。 
    上世纪90年代,手机还是稀罕物,那时流行的是传呼机,传呼机是个单向接收设备,当时“Call 我”,不是给“我”打电话,而是打传呼,收到传呼的人,根据显示的电话号码回电话。 
    传呼避免了打电话到办公室需要找人的尴尬(那时候,很多办公室只有一部电话),但很快,你就能感受到作为通信史上一个过渡产品的局限性,当十几甚至二十个人,围着一部公用电话等着回传呼的时候,传呼的便捷性已荡然无存,不过,人们对于传呼的热情依然不减,传呼能实现随时找到一个人,尽管真实的沟通还需要等待,却已然放飞了人们自由沟通的梦想,就是这个昙花一现的传呼机,表达了人类渴望自由沟通的向往。 
    97年的时候,养一只手机的费用接近我月收入的四分之一,“拿着大哥大,满地找电话”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因此,买手机是慎重的个人经济决策,身边兄弟们的质疑也很大,大哥大不就是移动电话嘛,你有多少电话需要在车上或者走路的时候“移动”着打呀,现在看来,当时人们对于移动电话的认识,不只是嫌价钱高的问题,更是觉得没有必要性。 
    最终,经不起诱惑,我下定决心买了手机,买完手机之后我发现,手机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你可以在“移动”的时候给别人打电话(因为有传呼,别人找你已经有途径),而在于,别人跟你沟通更方便,不论你身处何方,找你的人可以用同一种的方式找到你。 
    你可以想象没有电话之前的沟通方式吗?你需要准备登山鞋去找山上的人沟通,你需要准备船去找水面上的人沟通,距离大于10公里以上的,你需要准备代步工具,马或者车,如果距离更远,你甚至需要准备若干天的口粮,这就是不同位置沟通的差别。
    即便在固定电话的时代,你需要往逐个可能的地方打电话,才能真正找到人,现在好了,你只需要拨相同的电话号码,无论他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随时随地。
    3G区别于之前的通信业务,在于其数据业务,当然,2G时代的GPRS甚至拨号上网也是数据业务,但3G才算是真正可以随时进行数据沟通的开始,3G的伟大在于,随时随地能够进行数据业务即时沟通。
    3G只是带来“移动”的互联网吗?当然不是,移动性只是途径,自由沟通才是根本,当我们怀疑,放弃客厅电视机而天天捧着手机看影片的人是否有病的时候,那些没病的人为什么觉得手机上叫视频的东西,就只能是影片呢?
    无论等待的过程多么无聊而乏味,3G的到来,将是互联网进化历程中的重要转折,数据即时通信的实现意味着,各种各样形态的信息具有了即时传播的基础,以“移动”的名义,富媒体传播将突破固定的限制,能够在任意节点间(不限于人)建立起来,不用多久,媒体、商务、生活各方各面,将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一体化的互联网上,两个节点间的信息协同与沟通将越来越简单,这是推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决定力量。
    通信为自由沟通而来!

分类
版权与阅读

Web2.0版权研讨:盗版猖獗的积极意义

上周,11月13日,和视频业界的一些朋友聊天,话题的核心是视频行业的两大问题,一个是版权,一个是带宽,当这个到处喊冷的冬天来临之际,身背两座大山的视频行业形势如何?下面先分享版权相关的几个观点。
1、 传播创造价值
尽管承认网络视频传播要比电视快,Michael还是怀疑网络视频传播快速性的价值。在他看来,看视频(消费视频)的时间比较长(不象看文字,可以快速扫过),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无片子可看而是片子太多了看不过来,视频快速性的必要性不大。换句话说就是,人的观看速度是瓶颈,更多的内容对观看者没有价值,因为没有时间看。
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对单个人来说,当视频生产的时长超过每天24小时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再生产新视频了,因为理论上,即使一个人不休息、不工作只看视频,也不会发生重复。Michael的道理或许在此,也有一些电视人跟我提过类似的观点,不过,这个观点显得有些过于现实主义,把电视视频的结论直接推广到网络上,在胡狼和我看来,低估了视频网络的传播价值。
事实上,几乎任何一个稍有规模的视频网站每天更新的总时长至少有数千小时或数万小时,如何解释个体需求只要24小时和供应有数万小时的“矛盾”,不让人陷入信息过载的噩梦呢?关键点在于“选择”,正是数量庞大的视频资源通过“选择”,提升了人对于视频的满意度。
“选择”或者说“信息过滤”问题是互联网传播的基本问题,如何让浩如烟海的信息准确传播到需要者,正是互联网努力的方向,我在谁是全知全能的道德评判者中探讨了公共信息传播,由谁来决定信息传播的问题,在传统媒体是编辑,而在互联网时代,则需要更多考虑活跃着的网民集体。
看来,大量“冗余”视频没有时间看而导致用户信息过载,根本的原因不是视频多了,而是视频的选择机制(传播机制)不健全,良好的选择机制下,视频来源量的增加并不是增加用户观看的时长,而是提升用户对视频的满意度。
站在传统电视媒体传播的角度上,追求数百上千万的视频量拥有量的时候,更大的价值却在于,如何实现传播模式创新,让用户更容易看到他想看的东西。
视频分享的意义不仅在于用户参与产生大量的视频内容,更在于大量活跃用户之间的关联,提高了信息传播质量,从这个角度看,视频分享比门户化的视频网站更有长远的价值。
用户创造内容(UGC),不只是内容,还包括内容的秩序,Michael说视频内容制作门槛很高,这刚好是用户创造内容秩序的好机会。
毫不夸张的说,传播创造价值,如何实现传播模式创新,是视频网站们长久兴衰的关键。
2、盗版的积极意义
我不是盗版的鼓吹者,盗版也未必就是给盗版者打上个坏人标签那么简单,卖淫和吸毒往往伴随着社会问题,活字印刷时代的版权模式,不合时宜地加剧了盗版危机。
Michael 说,即便在去年底广电开始管制视频之前,视频网站们也没有做出来什么新花样,视频的传播模式依然是传统的样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状?传统的版权模式是罪魁祸首!
手捂内容高声叫卖的版权代理商们很快发现,这是一个有价无市的市场,几乎所有的买主都过着入不敷出的日子,卖家的生意当然可想而知,既然生意不好做,一些代理的策略也就变成了,半年卖一部,一部管半年。运营者与版权(代理)人敌对情绪高涨,桌面上,版权代理人的以高要价扮演“强盗”角色;桌底下,运营者以盗版扮演着“强盗”角色。
一个新兴市场,是竭泽而渔还是放水养鱼,考验着处在产业偏上游的内容代理商的商业智慧。
Michael说,版权买卖的供需双方,最终是谈判能力、议价能力的平衡。我想,这种平衡,应该也包括桌子底下的行为,当桌面上高昂的价格无法维系合法的平衡时,桌面下的盗版泛滥便堂而皇之地充当平衡角色。
胡狼泥潭中的网络视频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非常讲究创新的美国市场对于传统版权规则的遵守远远高于相对保守的中国,我觉得这有中国处于发展中有关,规则的缺乏加剧了供需矛盾,矛盾不可调和程度越高,越爆发的越快,在互联网上也同样表现出中国式的危机驱动。
盗版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以非法的形式让人们反思,伴随扁平化的互联网浪潮,能够让知识产品不受阻碍地快速传播肯定是重要的决定力量。

分类
版权与阅读

web2.0版权研讨:视频网站为何集体受挫

–web2.0版权研讨:分享与共建
 
    当我们抱怨互联网上盗版横行的时候,除了要反思现实中版权管理存在的问题,更需要探究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互联网的新形势下,传统的版权保护模式越来越成为商业创新的阻力。
 

分类
版权与阅读

砸版权的视频网站没有未来

    王冉说视频网站的未来在于正版版权,大方向没错,但理由却值得探讨。
    王冉说“网络视频的商业模式和所有媒体的商业模式一样,说得再花哨也没有什么新鲜的,要么靠广告,要么靠用户付费”,粒度说得太大了,好比把所有人简化成吃饭的,说“人嘛,也没什么了不起,无非都是吃饭,只不过每顿多一点少一点”,其实,吃一样的饭养一百样人,视频网站也如此,问题不在于广告或付费,而是如何广告如何付费,这里面有学问。
     王冉说“用户产生的内容将永远不能成为内容消费的主流”,应了那句话,“自己拿起锤子,就认为全世界都是钉子”,用户产生的内容会有更大需求确是明显的,对于一般人而言,每天是看电视多还是跟亲朋好友聊天多?这足以说明公共信息与个人信息的使用比例了。
    王冉说“我对‘用户产生内容’产生了怀疑” 的时候,我回应过“没错,用户创造内容!
    王冉说“hulu.com能够取得初步成功是因为美国内容制作产业相对集中”,显然忽略另外更重要的一点,美国传统传统电视类媒体,已经在互联网上有重要的作为,不像国内的电视机构,几乎没有像样的互联网服务。
    王冉说“技术是很容易就能买到的商品”,“正版内容的获取和垄断”才有价值,实际上,如果技术花钱就能搞定,在门户yahoo垄断的时代,也就不会有今天的google,想比之下,买版权只需要初中毕业生就能胜任。
    王冉说“现在是砸钱买版权的时候”,面对盗版问题,如果只会花钱购买版权,买与不买只是找死等死的问题,真正的症结在于建立新型的符合互联网的新的版权模式

分类
社区与传播

视频分享网站的媒体化臆想

     视频分享网站刚推出来的时候,由于一些网站低格调的内容炒作,又涉及到版权纠纷等问题,饱受业界质疑批评,但创业者们仗着从VC那里鼓捣得鼓鼓的腰包,大有天下任我蹂躏的气势,半假不真的流量数据一路凯歌,赶超着美国大佬youtube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曾经对内容控制等问题蛮不在乎视频分享网站,在外界逐渐适应了网站们的克隆行为而显得并有些麻木时,开始自我反省,纷纷喊着要做媒体,尽管,门户或者媒体并不是视频站的出路,创业者对摘掉“分享”帽子仍然乐此不疲。
 
    当初不理会所谓盗版的批评,是为了急着争老大,别管白猫黑猫,抓到眼球算好猫,不计手段,就要做成甚至不惜吹嘘成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两三年后突然发现,原来空头老大并没有什么实在的好处,有点应了鲁迅说的“倘是狮子,自夸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但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
    摘掉“分享”的帽子,向主管部门或者潜在的客户传递“我们是有价值的”信息,昔日花了数不清的银子挖墙盗洞忽悠来的视频播放量(观看量)与上传量,由于带宽成本过于高昂,也由于内容监管不力可能导致的诉讼与政府管制(2008年,已经先后有两家视频网站遭到政府关停的处罚),面对漫长而凶险的冬天,网站们正在琢磨如何缩减带宽,放弃一些内容,与此前不顾一切追求规模相比,让人啼笑皆非。
   有道是请神容易送神难,简单的用户访问量减少并不能解决问题,视频网站更需要过滤出特定的用户而不是匆匆砍掉一部分用户了事。
   视频分享网站们转向媒体化,有着运营成本与内容监控的双重压力,但过于高调的转型宣言则不是好事,当专业视频网站纷纷要做媒体的时候,机会的天平早已偏向门户一边,门户网站的视频频道,无论是基于用户上传的播客还是影视播放,在媒体化上,无论是品牌还是运作机制,都有着先天的优势。
   雪灾、地震、奥运等属于媒体的机会,大部分视频分享网站对应的流量不升反降,交出这样一个不佳的答卷,不知道视频分享网站哪儿来的信心,能和门户对决媒体化,视频专业网站的侥幸只在于,已经上市强调投入回报率的门户网站们是否会错失机会。
   中国的视频分享行业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处境,顺应业务发展而扩大规模,或因应对严峻形势而缩减规模,前者可能造成运营成本过高而无以为继,后者则可能由于用户体验降低大量流失而丧失行业地位,任何过于高调的动作都可能导致网站衰竭而死。
   当在现金日益成为稀缺品,视频分享网站面临的选择并不多,定位更清晰,业务更专注,把原本不该属于自己的流量水分挤出去,瘦身过冬,保存有限实力才是王道。
   2008年,这个因为有了奥运而使视频浮想联翩的年头,在金融危机不期而遇时,正要以比大家预计的最悲观的情况还悲观的结果来了结,瑟瑟寒风中,视频网站互相抱团取暖或许是不错的生存之道。
    山寨版开心,媒体版视频分享,中国互联网创业的盲目性暴露得一览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