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换的锁为什么打不开
苦咖啡豆给出了RSS阅读失效答案:”>相信信息背后的人,与放弃RSS阅读器中的答案“将RSS处理权交回给计算机”相比有很大出入,我的解释将在未来展开,这里先讨论一下苦咖啡豆的答案。
苦咖啡豆说“温习了我们对RSS效率的全新理解之后,再来考虑如何实现这样的效率”,“那么到底如何实现呢?其实异常简单,那就是与其相信那些数不胜数的信息,还不如相信这些信息背后的人。”
苦咖啡豆关于RSS效率和我说的效率不完全相同,最终表达的含义应该是一致的,不过,通过相信信息背后的人却未必“异常简单”地解决了阅读信息大量冗余问题。一般来说,如果真要简单到没有门槛,早就有人推出了相关的服务,而无须我们在这里嚼舌头,这个世界上真的不缺聪明人,从这一点看,我比苦咖啡豆更相信信息背后的“人”。
信息背后的人是web2.0的精髓,却未必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调整,看看google和微软在针对人方面的巨大投入,应该对这里的门槛有所感觉,相对于国内一些web2.0创业者,两三个人、四五条枪梦想着打倒微软,干掉google,除了唤起当年超英赶美的悲怆,实在不敢有过多奢望。
我不相信侥幸,只要换个角度思考就可以改变世界的事情,打死我也不信,当然中国有些特殊,何阳靠点子也曾风光一时,但愿他的结局不是大家的愿望。
为什么简单依靠信息背后的人解决不了信息冗余问题?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信息背后的那个人到底是二郎神还是啸天犬,二个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光有背后的人就可以让信息量收敛。
信息背后如果是神通广大二郎神,没有问题,我们能够靠着大树好乘凉,如果不巧信息背后是只啸天犬,想利用他得到有效信息恐怕就没那么容易。
当前博客中最接近二郎神的莫过于keso了,keso的网摘解决了大家的阅读瓶颈吗?随着keso读者从两位数向三位数、四位数发展,keso越来越难以面对日益庞大的读者需求。
不要告诉我再在多个领域“培养”多个keso。许多博客作者已经开始学习Keso,操枪搞起了“昨日新闻”运动,面对众多博客作者的“昨日新闻”,我们刚刚脱掉RSS的手铐,又戴上了网摘的脚镣。
也不要告诉我通过寻找几个“知名”博客的网摘。“名博”是如何产生的?你有办法先知先觉的区分二郎神和啸天犬吗?不要把keso当作模式,不能重复的东西算不上模式,我只把keso看作第一批走进博客的知名专栏作家,与余华博客甚至徐静蕾博客广受关注并没有太本质的区别,倒是叶永烈用孙女名义开的博客不受关注更应该说明了二郎神和啸天犬的区别难度。
其实,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几个“名博”提供的网摘和传统门户网站的新闻推荐具有不同的机理!再说,“名博”凭什么要不遗余力地为你提供高质量的网摘。
分不清二郎神还是啸天犬的信息背后,如果你相信他网摘,也请你相信他的博客,你无法知道谁会愿意充当雷锋编辑,更无法确认这些雷锋编辑又刚好互不重复提供的网摘,最终导致内容量收敛。
不过有一条可以确认,信息冗余时代,人会放弃很多信息,包括很多高质量信息。
苦咖啡豆解决信息冗余的方式是选择斗牛士的几个板块,实际上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即便苦咖啡豆自己认为是“最高效”、“最全面”的选择,实际上并没有任何理由表明,斗牛士提供给的信息,与他完全适配。苦咖啡豆大概是忘记了,除了看这些“最全面”的信息,他不可避免的也会看其他的信息,“全面”从何而来?
信息不发达时代远远长于当今的信息社会,信息的满意度是个相对的概念,人们追求信息的更高满意度是无止境的,而更高的满意度在于机制的变化而不只是简单的调换。苦咖啡豆的信息冗余解决方案,只算是他的偏好,和一些人说只看新浪没有本质区别。
我在“谁是全知全能的道德评判者”中,提到传媒时代阅读者沦为旁观者的问题,只要是一个独立集中的信息传播者,当他具有一定的话语权之后,谁也不能保证他不被利益左右,持续按照信息接收者的利益提供信息,公正要靠制度解决而不是喜好。
信息的媒体特征不会因为他叫做网摘还是门户新闻而出现变化,真正的变化来自于机制,在信息极度冗余的时代,谁才是新生代的信息看门人,请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谁是全知全能的道德评判者。
更新:旧烟斗留言说“其实发表的文字和这些文字在互联网上产生的互动可以让我们判断出谁是二郎神,谁是哮天犬。”这是一种判别方法,但有效性有限,我在写这篇文章草稿时,有几句后来删了,补上:不要告诉我通过阅读内容可以判别啸天犬还是二郎神,一则你有这个时间就可以自己去看博客了;二则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这个能力,信息的有效性不是仅仅看文采(即便文采也没有太强的标准),信息的准确等通常是看不出来的。比如:告诉你贩了10克毒品,你有办法通过阅读知道10克准确性吗?
苦咖啡豆说RSS到底能为我们做什么,并从使用者角度陈述了RSS阅读器的效率问题,看上去RSS阅读器并没有很好地解决阅读有效性。苦咖啡豆结尾说,“进一步我还认为,RSS完全能够为我们做到这一点”,不过他卖了个关子,要留到下集才会说:)。
前些时在IT沙龙聚会上曾经几次和朋友提到我使用RSS的情况,一年多来,阅读器越来越成为我存储RSS种子的地方,而通过它阅读却越来越少,在我这里,它越来越成为容器而不是阅读器。我现在的阅读方式基本上又回归到了传统的方式,记住几个常看的博客URL和博客推荐点,如此而已。
RSS带来了效率吗?
从阅读数量上讲,RSS阅读器给我们带来了效率。
博客的特点是每个作者是一个独立的空间,直接阅读需要在不同的网页上来回切换,事实上,很多作者并不能保证每天更新,很多访问是多余的。由于站点间的相对独立性,阅读频繁地更换阵地,“换一次枪”平均阅读不到一篇文章。
RSS阅读器集中各个博客的信息,能够通过简单的界面来阅读,并且可以先通过阅读摘要来判断是否进一步阅读原文,原文也是一次点击就可以搞定,通常情况下,要比直接阅读效率高得多。
RSS阅读正在失效吗?
当RSS种子越来越多的时候,阅读的负担会越来越大,大量的文字并没有带来大量的需要信息,很多文章要么不是我感兴趣的,要么与已经看过的雷同,而这个结论至少需要看了标题和简介后才知道,即便不考虑作者写作水平,大量的信息已经导致阅读冗余的非常厉害,而由于苦咖啡豆说的“贪婪性”,已经抓到而没有阅读的内容象是一块心病,消耗着我们宝贵的时间。
放弃RSS阅读器成了时间紧张如我者的无奈选择,我需要有人帮着过滤多余信息,哪怕他的效率低一些、质量差一些我也认了。
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RSS失效,并不是RSS效率降低了,而是RSS增多的时候干扰信息成倍增加了。举个例子说,原来摄入4两酒精,需要花十分钟,喝一斤白酒,现在你用十分钟喝了两斤啤酒,只摄入二两酒精,效率高了但没有摄入更多的酒精,水分多了,冗余大了,这是效率提高依然失效的原因。
我在解读RSS新闻聚合的未来中说RSS是一种XML技术,是机器间交互的语言,现在RSS阅读器把它套上CSS几乎直接地交给人来看,失效是必然的。
RSS的意义在于,提供了机器间一致的交换接口,在海量信息的处理中,能够依赖机器实现自动化的高速处理。而RSS阅读器,从一定的角度看,是一个不当的设计,好比晚上饿极了不小心吃了给宠物狗买的点心,死不了人,却又难以下咽。
现在我选择重回传统的阅读方式,是一种无奈,2.0时代没有2.0的阅读方式的苟且之举,再通过一些象keso这样的2.0编辑志愿者聊以充饥,算是1.0的瓤子装上2.0的壳,但我相信,2.0编辑志愿者不会是2.0时代的主流,而只是暂时过渡。
后记
“进一步我还认为,RSS完全能够为我们做到这一点(提高效率,醒客注)”,提前给大家一个我的答案,就是把RSS处理权交回给机器,RSS什么时候消失,web2.0阅
读肯定会流行起来。
接续:信息背后是二郎神还是啸天犬
it沙龙第8次活动
题解:技术使得google成为万人景仰的英雄,但技术不能主导google的未来。
昨天老蔡终于找到了组织,而且“火力”很猛,硬把我们准备作为加强IT沙龙活动组织的会议,变成了技术改变互联网狂热的技术决定秀,实际上,老蔡是个市场营销人员,我才是个技术人员,今天我们角色“反串”。
老蔡的思路很直接也非常有撼动力,正在研究IPTV的他,一到场就抛出一个重磅话题,“电影院将消失”,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也经常听到互联网上有人如此“鼓吹”,看看老蔡今天有什么高论。
看电影是一种群体行为,你常常愿意几个人一起来看,这和上酒吧有相似性,将来的电影院将变成酒吧,或者说酒吧将可以取代电影院。新的电影强调互动性,高质量的音响设备变得很便宜,这一切“驱使”电影院向酒吧投降。
胡狼对此进行了推波助澜,音响或者家庭影院制造商,他们正通过廉价的高质量产品,让人们喜欢上家庭里的影院,影院家庭化是家庭电子制造商矢志不移的梦想。
技术狂热者们的道理非常充足,不容任何辩解和质疑,仿佛世界已经倾斜到了另一边,而他们比受益者还要兴奋,即便如此,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不是真实的,至少,我家里还没有“影院”。
IT99轻描淡写,对付雄辩的最好武器是事实。还记得上一次和老网友们争论,号称仅次于“汉王”具有国内手写技术第二名的谢彼得提出疑问“博客是否有商业价值”时,反方的理由很简单,汉王已经赞助了新浪博客,这不是商业价值吗?作为“第一”的汉王已经行动,第二名的谢彼得还需要有疑问吗?
实际上,在这一场影院家庭化的进程中,电影院的票房正在逐年增长,电影制作成本日益走高,动辄亿万美刀的电影比比皆是,电影院并没有和一些人们想象的那样消失。
电影院要消失的论调其实并不是最近才有,只是IPTV热潮又重新找回了这个失落的话题。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普及,盗版光盘满地的时候,就有人开始担忧电影院的前途,电影院行将消失的言论骤起。
90年代中后期,电影院正如一些人预测的经历了一个寒冬期,但他们只预测到了上半场,下半场的故事却大相径庭,正在电影迷们担心电影院是否真会消失的时候,一种叫做“大片”的电影迅速流行,这种具有视听震撼力的电影无法通过盗版光盘和家庭影院来廉价实现。现在,人们不仅没有失去电影院,而且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
实际上,现在我们明白,家庭影院并不是所谓家庭里的电影院,而是一个特有名词,是日常生活中方便的廉价影视消费品。
接下来,老蔡又提出了一些与IPTV和Web2.0流行相关的新命题。播客出现,电视台将消失;网络新闻的发展,报纸将会消失……,而这些趋势的主导者就是大名鼎鼎的google。
在这些问题上,今天看来已经能够回答一部分为什么不消失,但更多的原因并不需要今天来回答,按照经验,明天的事实会给我们提供更好的结论,理由只有一个,技术不是唯一的决定力量,技术也不会只在一个方向上出力。一些人利用技术在将人从电影院向家里驱逐的时候,另一些人正通过另一种技术把人重新拉回到电影院,这才是商业。
技术改变世界的方式通常有三种类型:
1. 技术促使产业新老替换。例如:汽车代替马车,电话替代电报。这些新老务常常具有共同的使用领域,属于可以替代的产品或者服务。
2. 技术没有改变产业,只是提升了业务质量。例如:杂交水稻提升粮食产量和质量,但没有改变产业模式。
3. 技术使得产业分化。例如:电影分化成电视、家庭影院、电影院。
技术能够促进和改变产业,改变生活,但更多的时候不是原地踏步,也不是彻底的颠覆,产业分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进程。技术革新使得google成为互联网英雄,但google还有许多方面不能单靠技术,当更多的利用google的成功说事的时候,google的成功模式正在被过度开采。
实际的情况还要复杂的多,政治、市场各方面的因素都在起作用,话吧、小灵通等在中国的走火,是业务政策与技术不协调情况下的典型产物。
上帝是个慈祥的老人,不会让他的孩子迷失太远。
更新:老蔡的文章互联网带来的变革启示
2006,新年快乐!
简述:不同类型产品的识别与操作是公司的产品战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