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推出google plus,g+,短短数周时间,用户迅速窜过1000万,相比于google wave的花拳绣腿,g+已经呈现出成功产品的气势,终于几年的Facebook式用户关系崇拜之后,可以告一个段落了。
分类: 社区与传播
在国内,当前最火的互联网应用非微博莫属,微博(micro blog),原意微小的博客,用过的人都知道,这个意为“微博客”的微博跟博客关系并不密切。
1、问:微博改变了什么
醒客:刚才两位都谈到了微博的问题,其实,社交顾名思义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网络社交是把线下需要非常大精力关联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轻松一些。现在国内微博正在走向,竞争非常激烈,每一家都希望把自己的人气最快做起来。新浪也好、腾讯也好、搜狐也好,各个微博粉丝基本上都是由各微博运营平台想办法给你配出来。这会有个结果,你发现成千上万的粉丝里面,你鬼都不认识,最后你会发现,变成了一个降级版的新闻平台(会后注:从传播价值效率上看是降级,从传播模式上看略有升级)。
随着微博走红,搭着微博顺风车的微博营销也迅速走红,通过微博营销,微博用户实现自己发布、自己传播,而且,如果话题够劲爆,一个只有几个粉丝的用户,也可能在短时间引爆传播到数百甚至数千万人。
再说“媒介即是信息”
媒介即是信息,是麦克卢汉对于传播理论的重要贡献,但是,究竟如何理解这个说法呢?
最近,网络群组又开始火热,社交应用开始向群组延伸。那么,群组服务如何才具备社会化特征?互联网社交时代,如何形成社会化情感?
我在媒介即是行动一文,提到了媒介演化过程中媒介作用的变化,既然媒体通过媒介来实现,那么媒介的变化将如何影响媒体呢?
媒介是什么?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是信息。即媒介本身就是信息,而不只是一种形式。这句话并不好理解,也容易歧义,但是如果再结合麦氏的另一个说法,就要容易得多: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比如:衣服是皮肤的延伸,剪刀是手的延伸,汽车是脚的延伸。
蚂蚁是否具有社会行为
关心社会网络的人,大概都听过一个说法,即蚂蚁或者蜜蜂具有社会性。意思是说,蚂蚁群具有社会性,而其社会行为的实现,是靠两只蚂蚁相遇时互相碰击触角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