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电子商务

“搬家”,web2.0重陷克隆泥潭

        博客搬家公司,据说就是BSP(博客服务提供商)的编辑人员,帮你把写博客的“家”从原来的BSP搬到“搬家工”所属的BSP,以前虽有耳闻,但还没有享受到待遇。直到前几天,一位编辑mm给了我一个链接,才知道,原来搬家公司早已跨越了保留域名的简单阶段,直接进入到“交钥匙”服务时代。截止到我们沟通之前的所有文章,已经完全搬入,只要你接管用户名和密码,一切就ok。
        对于“搬家公司”,网上也有很多批评的文章,被指为“挖墙脚”,甚至上升到“人品”问题。虽然我也觉得未经博客作者同意,先搬后奏的做法“不厚道”,但我也比较理解“搬运工”们的苦衷,拿人“工钱”替人“消灾”,如今BSP竞争如此激烈,搬家不失为一个可以明显看到“业绩”的工作,至于所谓的“底线”,实在不好把握。
        也有人对“搬家公司”持一定的支持态度,他们认为,如果“搬家工”事先和你打过招呼,征求过同意,帮你搬一把,也并无不妥,再说你还可以保留原来的“家”呀,狡兔三窟,何乐而不为?我觉得像sz1961sy那样同时在几十个BSP上更新的“变态”博客毕竟是少数,对于我,这是第二个博客,经常更新的也就这一个,尽管上传成本近乎是零,但还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到处开花。
        说到底,搬家就是克隆,难道web2.0时代又要回到web1.0时期人们诟病的CTR_V加CTR_C的克隆吗?即便不考虑对搬家事件本身的是非评价,我还是看不出BSP大量重复的文章到底有多大的用处。
        按照老网虫sz1961sy说法,博客搬家的创造者是方兴东,如果此说成立,搬家公司应该具有和博客差不多久远的历史。当前,博客还只能依靠类似门户广告苟且偷生,而在业务上又依赖于类似门户的克隆,我对被大家寄予厚望的互联网新应用徒生出几分悲哀。不知道,严酷的BSP竞争中,克隆方式的创新,是否具有SP垃圾短信的同等功效。
        Web2.0提倡分享、共荣,彰显个性,当一个人在网上的“家”到处闪现,亦真亦假,分享、共荣、个性到底在哪里?知识产权的保护又在哪里?web2.0正挣扎在新一轮克隆的泥潭中。
        另外话题:有一件事情无聊到我根本不懈发言,某科技报一直把猎奇当成科学,早应该更名为伪科学报,只是最近新浪搜狐也跟着凑热闹,一些记者真的有认知方面的缺陷吗,还是媒体堕落到了接近末日?!

分类
业务模型

智能化的互联网趋势

        本文根据2006年1月14日在国际中文语言资源联盟年会上演讲的后半部分整理,不是预测,算抛砖引玉,希望一些地方能对技术无用论者有些提醒,新一波互联网变革并不能通过简单的业务变换来实现。
        智能化沟通是机器辅助人沟通的起点和终点。所谓智能沟通指的是人与机器之间能采用像有智慧的人之间一样的沟通方式。
        1.人机接口
        人机接口的目标是让机器为人服务,降低人的沟通难度,人机之间基于自然语言的智能化沟通将成为必然,由于人与人和人与机器的沟通方式没有差别,机器能够随时随地介入人的工作、生活中,帮助人们自动记录、整理资料。
        尽管机器是否能够完全取代人脑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机器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已经成为现实,正在协助人们处理智力事件。
        2.海量沟通
        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沟通事件将越来越频繁的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智能沟通能够在人们的传统沟通中起到辅助作用,比如记录留言、扩展沟通宽度(打破150规则),也会催生一些新的沟通方式,比如QQ的陌生人沟通,商务数据沟通。智能沟通手段也将是内容处理的手段,机器代替人去阅读文章,处理生活中大量的信息,为人提供秘书式的服务。
        智能沟通突破了沟通的传统含义,将信息传播、信息处理纳入统一的框架下,能够超越单个人的智力行为,使人类利用工具的新阶段。
        3.秩序重组
        以前人们关注一定秩序下的内容改变,“三代培养一个绅士”表明秩序本身的改变非常缓慢。
        比尔盖茨开创了肄业生时代,这是一个新的开始,秩序本身开始迅速变化,知识淘汰速度增加,知识的积累变得更加困难,应证了那句话:拥抱变化,只有变化是唯一不变的。资本积累方式正在改变,将未来作为资本成为潮流,从草民到首富之路从几代人的梦想,变成一个人几十年甚至几年的现实。
        4.互联网出现新现象
        博客流行,个人表达空前高涨,从博客开始,播客、视客相继登台。重温当年知识爆炸的担心,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到来,传输扁平化发展,媒体的位置正在受到挑战,自媒体、窄媒体纷纷登场。
        5.问题接踵而来
        信息的海量化,个人需求的个性化,信息有效获取变成严重的瓶颈,谁将是海量信息的看门人,如何从繁杂的信息为我们过滤出公正、有效的内容。媒体被利益俘获,受众沦为观察者,稀缺的话语权被操控。
        信息越来越多的进入生活,信息的关联性如何展现,能够像真实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那样井井有条吗,搜索引擎是否真的能够成为信息的门户?怎样实现从信息爆炸到知识激增?
        6.智能化的未来
        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替代人处理信息变得没有区别,信息精确寻址技术区别于搜索,提供了接近秘书式信息服务,人与机器在信息处理上处在相等的位置。信息关联由于智能技术的发展变得可行,个人设备能够做到信息与个人密切相关,毫无价值的骚扰性广告将逐渐消失。
        互联网作为最大的图灵机将彻底颠覆人现有秩序。人类迎来信息传播、知识处理智能化的新时代。媒体悖论在新的传播方式下将逐步得到解决,人能够越来越便捷地共享知识和智慧。
        互联网将是现有秩序的麻烦制造者,Google为代表的互联网力量改变互联网甚至整个世界的秩序,但google并不是终结者。

分类
电子商务

世界上只有两种事情

朋友跟我说,做技术久了,想把自己的想法调整得面向市场,意即换个思路。

这是一个不错的注意,当即得到我的支持,接下来,朋友告诉我,等忙完最近的一些事情,就会开始执行新的想法了,晕倒,我被激起热情一下降了下来,这估计又只是说说而已。

我这么想是有依据的,去年也有个搞技术的朋友想搞市场,想了一年,就是没有付出行动,最后跳槽了,到另一家公司还是做技术。

技术人员换到市场或者业务的岗位,或者换一个角度,更多的考虑市场因素,这本身不是问题。可是,在技术人员看来,却是需要把眼前的事情处理完,需要积累一个如何如何的前提。

其是,这种拖沓很多时候并不真是外面任务的压迫,而是来自内心的定式,兴是看不到,很多市场人员是一毕业就做了市场,并没有看来视若珍宝的技术积累,如果再听到市场人员一句牢骚,技术有个屁用,估计技术要吐血。

严酷的市场竞争和机械的教育方式,使得就业队伍呈现耍滑头木疙瘩两极分化,市场业务人员高超的务虚能力和技术人员极端的内闭思维成为人才的两大特征,换个角度思考和工作应该是第二次端正世界观的好办法。

换个思路而已,有这么复杂么?我跟朋友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事情,一个是马上要做的事情,一个是不做的事情。

我不知道他最终将如何选择。

Web Counters51.la Free Site Stats

朋友跟我说,做技术久了,想把自己的想法调整得面向市场,意即换个思路。

这是一个不错的注意,当即得到我的支持,接下来,朋友告诉我,等忙完最近的一些事情,就会开始执行新的想法了,晕倒,我被激起热情一下降了下来,这估计又只是说说而已。

我这么想是有依据的,去年也有个搞技术的朋友想搞市场,想了一年,就是没有付出行动,最后跳槽了,到另一家公司还是做技术。

技术人员换到市场或者业务的岗位,或者换一个角度,更多的考虑市场因素,这本身不是问题。可是,在技术人员看来,却是需要把眼前的事情处理完,需要积累一个如何如何的前提。

其是,这种拖沓很多时候并不真是外面任务的压迫,而是来自内心的定式,兴是看不到,很多市场人员是一毕业就做了市场,并没有看来视若珍宝的技术积累,如果再听到市场人员一句牢骚,技术有个屁用,估计技术要吐血。

严酷的市场竞争和机械的教育方式,使得就业队伍呈现耍滑头木疙瘩两极分化,市场业务人员高超的务虚能力和技术人员极端的内闭思维成为人才的两大特征,换个角度思考和工作应该是第二次端正世界观的好办法。

换个思路而已,有这么复杂么?我跟朋友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事情,一个是马上要做的事情,一个是不做的事情。

我不知道他最终将如何选择。

Web Counters51.la Free Site Stats
Web Counters51.la Free Site Stats
分类
电子商务

学院派、企业界和警察与小偷

来的很多都是学院派泰斗或者企业界巨子,高端精英们有着非常不同的思维方式,学院派的清华大学郑方教授的演讲,从事理到统计数据,演绎着学术推进的思路,逻辑脉络严谨,看上去滴水不漏。
企业界覃文华(google一下百度一下)的演讲,任意一段看上去都是独立的,连在一起却又环环相扣,无须逻辑支撑的平衡哲学,将行业深层问题谈笑间娓娓道来。
在学院派看来,企业界的观点是有风险的;而在企业间看来,学院派的思路执行起来几乎没有经济意义,观点冲突非常明显。在中国,学院派和企业界稍显有些相互割裂。
我最后一个参与演讲,计划十五分钟超了十多分钟,本来想以“学院派专家的演讲,为我们磨好了锋利的刀、擦亮了精准的枪,可是,要打的鸟儿在哪里?”开头,由于台下很多都是需要仰视才见的学术泰斗,这句话没有说出口,不过道理确实如此。
举一个例子,正式演讲结束后,有人提问“声纹个人身份识别技术,会不会遭遇新技术破解”,学院派的回答在如何加强技术难度上下猛药,而企业界的回答则从使用场景上排除风险。这是不同的思路,如果用一个数学的例子来说明,前者类似于求最大值问题,后者类似于在一定限制条件下的极值问题。
显然,企业界的思路具有比较强的操作性和有效性,学院派的思路对于长远会更好,实际应用成本可能会高到没有经济价值。或许自己身处企业的原因,觉得学院更多的参与企业活动对于学术价值的提升会更有好处。
求最值常常是学术问题,最条件极值是企业问题,技术的有效性总是有限的,是一个警察与小偷的问题,否则这个世界也就没有发展的意义。
Web Counters51.la Free Site Stats
来的很多都是学院派泰斗或者企业界巨子,高端精英们有着非常不同的思维方式,学院派的清华大学郑方教授的演讲,从事理到统计数据,演绎着学术推进的思路,逻辑脉络严谨,看上去滴水不漏。
企业界覃文华(google一下百度一下)的演讲,任意一段看上去都是独立的,连在一起却又环环相扣,无须逻辑支撑的平衡哲学,将行业深层问题谈笑间娓娓道来。
在学院派看来,企业界的观点是有风险的;而在企业间看来,学院派的思路执行起来几乎没有经济意义,观点冲突非常明显。在中国,学院派和企业界稍显有些相互割裂。
我最后一个参与演讲,计划十五分钟超了十多分钟,本来想以“学院派专家的演讲,为我们磨好了锋利的刀、擦亮了精准的枪,可是,要打的鸟儿在哪里?”开头,由于台下很多都是需要仰视才见的学术泰斗,这句话没有说出口,不过道理确实如此。
举一个例子,正式演讲结束后,有人提问“声纹个人身份识别技术,会不会遭遇新技术破解”,学院派的回答在如何加强技术难度上下猛药,而企业界的回答则从使用场景上排除风险。这是不同的思路,如果用一个数学的例子来说明,前者类似于求最大值问题,后者类似于在一定
限制条件下的极值问题。
显然,企业界的思路具有比较强的操作性和有效性,学院派的思路对于长远会更好,实际应用成本可能会高到没有经济价值。或许自己身处企业的原因,觉得学院更多的参与企业活动对于学术价值的提升会更有好处。
求最值常常是学术问题,最条件极值是企业问题,技术的有效性总是有限的,是一个警察与小偷的问题,否则这个世界也就没有发展的意义。
Web Counters51.la Free Site Stats
分类
互联网观察

博客大赛之搜狐颁奖

        搜狐博客比赛今天揭晓了,醒客参与的三大博客比赛到此全部结束。
        我说博客比赛并不容易,一名记者朋友问我为什么,我反问他,到底用什么标准评判是好博客?
        点击率是一个标准,但是通常和推广有关,天天上推广页和不上推广的博客不在一个起跑线,这样比不公平,再说,文章好不好,看完了才知道,“点击”常常只说明题目吸引人,很多人利用标题功夫取巧。
        那用评论数衡量吧,不过说好话和说坏话都是评论,芙蓉的走红就是一例,还是说明不了问题。要么看投票,即便不考虑作弊,大家宣传的力度也不一样,这变成了比人脉和公关。
        似乎比文章质量要客观些,不过也不好比,不同领域自不必说,即便同一个领域,文采好坏本身也没有太多标准,过多的文采而没有内容,看后如隔靴搔痒。
        这么多的困难,足以说明博客比赛的难度了,任何人没有获奖都有喊冤的理由。
        看了独孤mm的博客颁奖典礼的台前慕后,更深切感到举办者的不易,相比于结果的公平性,最屈的是他们,资本不切实际的奢望让执行者疲于奔命而不得好果,这已经成为了中国IT企业的通病,互联网行业更是雪上加霜。
        许多人对搜狐的博客比赛也提出了质疑和批评,不是说质疑和批评没有道理,切身处地一下,能消除我们的怨气。
        要说建议的话,比赛很多环节处理有些急躁和考虑不周,以致自找了一些麻烦。
        比如获奖结果70%来自于投票的决定,显然高估了投票的公正性,从最终的结果看,这种量化容易授人口舌;又比如keso,当个评委再好不过,引入keso参加比赛就不是明智之举,这种没开始就需要定结果的比赛,给奖不给奖都不好向网友交代,keso几乎没功夫拉票,幸好在最后时刻,有人挺身而出把keso的票数拉到前面而没有判为作弊,算是稍微解了点围。
        现场组织方面最大的缺憾在于朝阳同学缺席,搜狐的矩阵战略非常出色,执行力却不尽人意,搜狐提高执行力看来要从上开始。
        现场keso成了最佳的博客明星,风头盖过了最佳播客胖大海,再次说明keso更适合当评委。搜狐关于博客颁奖晚会的报道,除了两三个博客有些头脸之外,其余的博客只能看到一些影子,对于博客这种强调个人的东西,搜狐过多把镜头给了嘉宾而稍显忽略了主角。
        还有刚才我想找网上一下评奖结果,一时找不到,至少不容易找,不再说了,路上就有兄弟提醒我,这个系列的文章不要让人感觉按照奖金多少来写啊。
        说一些褒奖的吧,现场陈中和雄杰忙里忙外,一百多人照顾的很周到,要不是现场都是饮料,雄杰每桌下来,就得睡觉了。
        搜狐的博客参赛没有BSP限制也值得表扬,互联网越来越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醒客眼获得最佳科技博客奖提名奖,我对结果满意。一则,新浪的博客参加搜狐的比赛,搜狐能不计门户之嫌,希望中国互联网更多打破门户界限,共同繁荣;另一则,最佳科技博客是keso,跟在keso后面,不委屈。
        博客比赛是一个不讨好的差事,这不是搜狐的错,新浪和博客网也一样挨过骂。比赛能够起到推广博客的作用,这是我支持的理由,为每一家博客比赛都写开始和总结的文章,算是小小的支持,这个系列到此结束,博客将迎来新的阶段。
        现场碰到很多博友,把坐在附近的介绍一下,要是万一忘了谁,请担待。本来有照片,手机一时还倒不出来,就把名字列一下吧。(文/醒客
        老白keso周天舒24小时在线思维的乐趣王正鹏潘欣
        更多现场信息:搜狐博客颁奖专题
        更新:今天早上看到雄杰和董江勇的留言,搜狐员工的敬业精神不错。比赛专题的图片也补充了一
些。

分类
电子商务

新闻秩序重建与google“做恶”

郑治提到“技术不可能完全取代媒体中专业媒体人的作用,媒体(指专业的媒体人士或组织)在新的交流方式中仍将有一席之地”,认为“媒体人士”即便不再担当“信息价值判断和筛选”看门人,“但是他们至少可以做中间人”,即“掮客”,相当于经纪人。
如果要说“经纪人”和“看门人”的差别,我想在于经纪人是按照信息接受者利益来行使职责,而“看门人”则按照传播者的利益来行使职责,我担心,这种美好的理想在实际的操作中并不能很好的执行,他们都是中间人,强大的中间人遵守的是商业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公平”。
歪脖·坑说“信息与知识并不相同,知识是信息升华的成果,是一种浓缩的系统化的信息”,信息具有不同层别的组织结构,歪脖?坑提到社会性参与和知识管理工具,这是一个办法。
解决“看门人”问题的出发点是理顺扭曲的价值关系,然后再有办法去实现这种秩序重建,否则如郑治说“妄谈革命,不谈价值”。
从新闻秩序重建的具体动作来看,门户网站等媒体结构或许需要为新秩序作好准备,Lovelock认为利用个性化来提高用户粘性,“一个有粘性体现用户价值的首页也是自身发展可能性的一部分”,除了有技术上的一些难题,让已经具有良好产业链价值的利益者进行“革命”,不仅仅心理上难以接受,也会有现实中的巨大风险,温和的演进或许是更好的办法。
还好,一些大的互联网公司也开始尝试新秩序的重建,只是这个过程应该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否则好端端的东西要臭掉也很快。
行者又说google作恶这档子事儿了,利益最大化的商业环境中,如果没有违反法律,不是什么做恶不做恶的事情,企业不能合法创造最大化的利润才是最大的作恶。看来没有制衡规则,新秩序并不是万能药,不能遏制合法的市场行为下不做“恶”。
另外相比于国内,google做恶不是什么“恶”,流氓软件遍地,我们除了骂没有别的办法制衡,这更是悲哀。
分类
电子商务

Windws Vista微软之技术创新日

Windows创新日 3rd decade of windows
1月6日,参加了微软主办的创新日活动,会议加展览,微软经常举办的那种,会议有两个方面的热点问题:
·Longhorn 蝉变成 Windows Vista
·最新开发模式WinFX
从6日上午的创新日大会的1个半小时安排如下
·微软相关历史的阐释时间1小时左右
·Windows Vista跨平台多媒体技术20分钟左右
·WinFX开发20分钟左右
长角longhorn变Vista
Longhorn是微软新一代操作系统的内部代号,正式发布名称为Windows Vista,微软将Vista描述成开启下一个10年的客户端操作平台,Windows进入第三个十年。
Vista将3D显示融入到Windows的系统界面中,视觉效果空前提升。Vista支持在多个硬件平台上,比如XBox、家庭电脑、数字电视上面共享音视频,用户可以享受到综合性的、全方位的多媒体数字应用。
Vista能够自动监测系统的硬件资源,以适合电脑硬件的方式来显示界面,性能好的电脑可以看到更出色的界面,性能差的也能保证运行速度。
全新的WinFX开发
WinFX开发模型有三个方面,WPF(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WCF(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WWF(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
WPF是表现系统
即界面编程部分,充分发挥了当前计算机的图形运算能力,提供良好的显示。引入了XAML(读音:ZaMo),利用类似HTML的排版语言来描述界面,XAML是XML标准的。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使得界面描述能够统一。此前即便微软自己不同的编程语言,设计的界面也无法统一描述。
界面设计与代码设计分离。利用XAML的设计的界面,与程序代码可以分离,通过XAML中的标记来关联,使得界面设计与程序设计分离,软件开发的分工更明确。
界面设计更专业。界面设计可以在专业的美工设计工具中进行,设计完成再倒入到开发工程中,利用XAML来描述,很方便就与代码连接在一起,最终程序显示效果与美工设计完全一致。
WCF是通信系统
软件的各个部分之间,组件之间通过WCF来联系,可以实现灵活的分布式处理系统,网络程序和本机程序设计别无二致。微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来源于此,能否提升微软软件的安全形象在于此,据说是Vista开发多年的一个重点。
WWF是工作流系统
几乎所有的软件都会涉及到流程处理,微软对工作流处理提供了专门的支持,使得微软的软件开发工具真正具有企业级的开发能力。
感想
现场看到了微软号称“数字生活”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软件和产品,深切感到微软是一个庞大的软件帝国,以微软在操作系统上的绝对地位,业界的许多担心显得合理而无助。
大会入场处有一个高1米多,长达十余米的黑色宣传板,描述了微软20多年来的历程,从最初单一的QDOS到今天的各种各样,连盖茨估计都难以叫全的Windows产品,一些明显的里程碑位置上分别点着一个发光小亮点,比如:DOS1.0正式发布、Windows95发布等等,像满天的星星坠在黑夜上。
这棵越来越庞大的树,总容易让人想起那个提倡简洁的google(最近也有人说google变复杂了),微软会因为过于庞大而失效么,有些莫名的担心,也似乎突然间明白了大会回顾历史花了大部分时间的意义,只有历史是简洁而清晰的。
每次参加微软的技术类讲座,经常会有开发工具编译总是无法通过、程序打不开、系统死机的事情发生,这次也不例外,一个虚拟的奥林匹克程序,十几分钟死了好多次,莫名的理由怪罪给了Beta,似乎beta版不是微软出的,或者beta版就应该频繁出错。
Web Counters51.la Free Site Stats
Windows创新日 3rd decade of windows
1月6日,参加了微软主办的创新日活动,会议加展览,微软经常举办的那种,会议有两个方面的热点问题:
·Longhorn 蝉变成 Windows Vista
·最新开发模式WinFX
从6日上午的创新日大会的1个半小时安排如下

分类
社区与传播

信息背后是二郎神还是啸天犬

        苦咖啡豆给出了RSS阅读失效答案:”>相信信息背后的人,与放弃RSS阅读器中的答案“将RSS处理权交回给计算机”相比有很大出入,我的解释将在未来展开,这里先讨论一下苦咖啡豆的答案。
         苦咖啡豆说“温习了我们对RSS效率的全新理解之后,再来考虑如何实现这样的效率”,“那么到底如何实现呢?其实异常简单,那就是与其相信那些数不胜数的信息,还不如相信这些信息背后的人。”
         苦咖啡豆关于RSS效率和我说的效率不完全相同,最终表达的含义应该是一致的,不过,通过相信信息背后的人却未必“异常简单”地解决了阅读信息大量冗余问题。一般来说,如果真要简单到没有门槛,早就有人推出了相关的服务,而无须我们在这里嚼舌头,这个世界上真的不缺聪明人,从这一点看,我比苦咖啡豆更相信信息背后的“人”。
        信息背后的人是web2.0的精髓,却未必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调整,看看google和微软在针对人方面的巨大投入,应该对这里的门槛有所感觉,相对于国内一些web2.0创业者,两三个人、四五条枪梦想着打倒微软,干掉google,除了唤起当年超英赶美的悲怆,实在不敢有过多奢望。
        我不相信侥幸,只要换个角度思考就可以改变世界的事情,打死我也不信,当然中国有些特殊,何阳靠点子也曾风光一时,但愿他的结局不是大家的愿望。
        为什么简单依靠信息背后的人解决不了信息冗余问题?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信息背后的那个人到底是二郎神还是啸天犬,二个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光有背后的人就可以让信息量收敛。
        信息背后如果是神通广大二郎神,没有问题,我们能够靠着大树好乘凉,如果不巧信息背后是只啸天犬,想利用他得到有效信息恐怕就没那么容易。
        当前博客中最接近二郎神的莫过于keso了,keso的网摘解决了大家的阅读瓶颈吗?随着keso读者从两位数向三位数、四位数发展,keso越来越难以面对日益庞大的读者需求。
        不要告诉我再在多个领域“培养”多个keso。许多博客作者已经开始学习Keso,操枪搞起了“昨日新闻”运动,面对众多博客作者的“昨日新闻”,我们刚刚脱掉RSS的手铐,又戴上了网摘的脚镣。
        也不要告诉我通过寻找几个“知名”博客的网摘。“名博”是如何产生的?你有办法先知先觉的区分二郎神和啸天犬吗?不要把keso当作模式,不能重复的东西算不上模式,我只把keso看作第一批走进博客的知名专栏作家,与余华博客甚至徐静蕾博客广受关注并没有太本质的区别,倒是叶永烈用孙女名义开的博客不受关注更应该说明了二郎神和啸天犬的区别难度。
        其实,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几个“名博”提供的网摘和传统门户网站的新闻推荐具有不同的机理!再说,“名博”凭什么要不遗余力地为你提供高质量的网摘。
        分不清二郎神还是啸天犬的信息背后,如果你相信他网摘,也请你相信他的博客,你无法知道谁会愿意充当雷锋编辑,更无法确认这些雷锋编辑又刚好互不重复提供的网摘,最终导致内容量收敛。
        不过有一条可以确认,信息冗余时代,人会放弃很多信息,包括很多高质量信息。
        苦咖啡豆解决信息冗余的方式是选择斗牛士的几个板块,实际上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即便苦咖啡豆自己认为是“最高效”、“最全面”的选择,实际上并没有任何理由表明,斗牛士提供给的信息,与他完全适配。苦咖啡豆大概是忘记了,除了看这些“最全面”的信息,他不可避免的也会看其他的信息,“全面”从何而来?
       
        信息不发达时代远远长于当今的信息社会,信息的满意度是个相对的概念,人们追求信息的更高满意度是无止境的,而更高的满意度在于机制的变化而不只是简单的调换。苦咖啡豆的信息冗余解决方案,只算是他的偏好,和一些人说只看新浪没有本质区别。
 
        我在“谁是全知全能的道德评判者”中,提到传媒时代阅读者沦为旁观者的问题,只要是一个独立集中的信息传播者,当他具有一定的话语权之后,谁也不能保证他不被利益左右,持续按照信息接收者的利益提供信息,公正要靠制度解决而不是喜好。
 
        信息的媒体特征不会因为他叫做网摘还是门户新闻而出现变化,真正的变化来自于机制,在信息极度冗余的时代,谁才是新生代的信息看门人,请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谁是全知全能的道德评判者。
 
       更新:旧烟斗留言说“其实发表的文字和这些文字在互联网上产生的互动可以让我们判断出谁是二郎神,谁是哮天犬。”这是一种判别方法,但有效性有限,我在写这篇文章草稿时,有几句后来删了,补上:不要告诉我通过阅读内容可以判别啸天犬还是二郎神,一则你有这个时间就可以自己去看博客了;二则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这个能力,信息的有效性不是仅仅看文采(即便文采也没有太强的标准),信息的准确等通常是看不出来的。比如:告诉你贩了10克毒品,你有办法通过阅读知道10克准确性吗?